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连自己都不爱自己还会有谁爱你(你都不喜欢自己)

连自己都不爱自己还会有谁爱你(你都不喜欢自己)人生一世,生而为人,着实不易,且行且珍惜!从上述的两个较为极端的例子当中就可以看出,形成这样的行为模式的人,一般都很难觉醒或者改变。因为当他没有发现原因,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后果的时候,他会宁愿在这样的模式里继续沉沦。他们会选择用不断牺牲的方式去做交换,来获得内心渴求的满足,并且会逐渐减低自我的底线。于此相反的却是,接收方会随着这样的相处模式,逐渐的习惯并提高自己的期望底线,所以同样的行为或者同样的情景之下,付出者的言行就不能够满足接收者的期待,无法带来新的刺激,取而代之的就是习以为常的麻木。这样的“麻木”通常又是参与其中的两个人彼此心照不宣的协议。除非这当中有一个人始终保持清醒或者中途觉醒,否者这就仿佛是一个游戏模式,就这样不断的周而复始的上演。‍‍总会有人控诉,为什么在一开始相处的时候,Ta是那么用心,那么无微不至,到手了反而不珍惜了。人与人相处之初,都是伴随着一点神秘感的,人类固有

连自己都不爱自己还会有谁爱你(你都不喜欢自己)(1)

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曾经在很多的时候,都会被来访者或者一些失恋的人反问:“他凭什么不爱我?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她就不喜欢我呢?我对他那么好。”每次听到这样的反问,我觉得自己都要精神分裂了。一部分是为他们的失恋痛苦所感染,太敏感的同理心总是能够让我直接就感受到他们正在经历的悲伤和难过。可是另一方面,我也会比较愤怒,尤其是在听完了“我对他那么好”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因为你傻呀!谁让你对他那么那么好的。好到没有自我,好到无条件妥协,好到全部的心思眼光都在对方身上,硬生生的把自己变成的一块不值钱的餐巾纸,在可利用价值被榨干以后,被弃置一旁。当然,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控诉者本身的一些误会和非全面的理解,这个另当别论,暂且不谈。

记得曾经看过周冲的一篇文章,里面写她素未谋面的朋友跳楼自杀了。那是一个人到中年却依旧美艳的女人,从小就不知道父亲是谁,和母亲独自生活,见到太多母亲的眼泪和命苦的哭诉,后来她也从母亲的房间里,见到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男人。她不想像母亲一样过一生,却终究没有逃避和母亲相似的命运。尽管后来她没有像母亲一样的穷困潦倒,但是却和母亲一样成了没有自己只剩驱壳的空洞之人。靠着和男人们的单纯肉体交换来获得短暂的满足和生活的富足,也只有那个时候,她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还在存活的价值体。后来有人愿意疼爱她,对她百依百顺,结果也被她拉下水。后来那个男人死了。而其他男人也不会一直都在,长久而漫长的等待,终于让这个内心枯竭的女人厌倦了,太久的空洞和落寞终于让她选择用跳楼来结束这一切。文章的结尾处,作者说:忽然想起那年春天,她在告诉我母亲离世的情节时,曾对我说过一句话:有些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但受苦的人,往往也让别人受苦。于是,关于她的一切,都是一个悲剧。

连自己都不爱自己还会有谁爱你(你都不喜欢自己)(2)

这是一种极致,一种极端的没有自我的情况。一个人在失去极端的自我以后,就会出现空虚的干枯之感。就好像在《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他一直说着自己好寂寞,所以需要不断的吃,不断的吞。他希望能够拥有千寻的陪伴,也试着讨好一般的用常人都喜欢的金子送给千寻,可是这一切仍旧无法换来千寻的停留。因为寂寞而吞食了太多的无脸男体型变得无比巨大,和千寻相差甚远。最后只有当无脸男吐出他吞下的一切变得和千寻一样大小的时候,才最终坐在了千寻的身边。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朋友之间,甚至在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中都会有所呈现。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导致不被满足的一方有严重的失衡感,因为在他看来,我对你那么好,你为什么就不能对我好一点呢?通常情况下产生这种失衡的原因会有两种:一种是对方从来都没有意识到你的付出已经足以达到令自己失衡的地步,他会认为你的付出是心甘情愿,并且理所当然的正常行为。另一种就是对方已经有所回应,但是并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标准,所以会产生对方并不在乎我,不爱我的感受。并且会导致失衡者选择付出终止或者继续努力付出,以换取更多的“回报”。

从上述的两个较为极端的例子当中就可以看出,形成这样的行为模式的人,一般都很难觉醒或者改变。因为当他没有发现原因,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后果的时候,他会宁愿在这样的模式里继续沉沦。他们会选择用不断牺牲的方式去做交换,来获得内心渴求的满足,并且会逐渐减低自我的底线。于此相反的却是,接收方会随着这样的相处模式,逐渐的习惯并提高自己的期望底线,所以同样的行为或者同样的情景之下,付出者的言行就不能够满足接收者的期待,无法带来新的刺激,取而代之的就是习以为常的麻木。这样的“麻木”通常又是参与其中的两个人彼此心照不宣的协议。除非这当中有一个人始终保持清醒或者中途觉醒,否者这就仿佛是一个游戏模式,就这样不断的周而复始的上演。

连自己都不爱自己还会有谁爱你(你都不喜欢自己)(3)

‍‍总会有人控诉,为什么在一开始相处的时候,Ta是那么用心,那么无微不至,到手了反而不珍惜了。人与人相处之初,都是伴随着一点神秘感的,人类固有的好奇心会指引着自己不断的去接近对方已获得秘密的答案。并且在最初,我们都是无法看清对方的全部面目的,所以才会将吸引到自己的最初的美好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泛化的光环会逐渐褪去,看清对方也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属于其本身的缺点以及不足之处。此时需要的就是对于对方以及自己的接纳和认同。如果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始终无法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无法从内心认同自己,就不能对自己产生“爱”。这样的不爱必然会导致对对方“爱”的必然渴求。除了会给对方带来束缚感,也会不自觉的降低自我价值。一个没有自我价值的人,在认知层面上的理性思考成分就会有所减少,而思考过程中理性成分比重越小的人群,所处的社会层级相对就越低,这也是总会有人控诉碰到白眼狼的重要原因之一。‍‍

连自己都不爱自己还会有谁爱你(你都不喜欢自己)(4)

无论是爱也好,交往也好。我们都希望能够和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进行来往,如同发现宝藏一样的发现另一个人内在生命的不同。而一个没有能力爱自己的人,是没有自我的,更确切的说是看不到自我的。这样的迷失,会让对方感受不到交往的实体,进而不再珍惜和在意。而这一切,全都源于那个被忽视,又不曾自爱的自己。

人生一世,生而为人,着实不易,且行且珍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