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新见字如面作品(赵立新见字如面读信)
赵立新见字如面作品(赵立新见字如面读信)还选择读太宰治的《斜阳》,读那封直治的遗书,每个停顿和眼神都让人着迷,最后那句“我是贵族”想不到他在生日当天,会说“未知死,焉知生”于和伟是有帝王气的,黄志忠一身白衣是儒雅清高的,只有赵立新是忧郁的是贵气的,
赵立新剧照
2017年8月29日,是表演艺术家赵立新老师的生日,再次重返大型文艺节目《见字如面》,与于和伟等嘉宾,一起合作参与最后一期录制。
赵立新老师声音好听。素朴、真挚的情感,有温度的信,经过演员赵立新生活化、角色化的朗读,绽放出意外的光华——一封短短书札,打开一段尘封的历史,让观众走近那些鲜活而有个性的生命,体味穿越时光而历久弥新的情谊,带我们回归精神的家园。激活与书信相关的美好记忆!
静谧的灯光下安静地读信。
读家国情怀,读缱绻情意,读历史选择,读静水流深。
于和伟是有帝王气的,
黄志忠一身白衣是儒雅清高的,
只有赵立新是忧郁的是贵气的,
想不到他在生日当天,会说“未知死,焉知生”
还选择读太宰治的《斜阳》,读那封直治的遗书,每个停顿和眼神都让人着迷,最后那句“我是贵族”
真的很震撼!
赵立新老师一共读了五封信,由一千多位网友推荐,林觉民的《与妻书》,由赵立新老师读出来,可见见字如面导演组对老师才华的钟爱,这篇感人的书信,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不管是《与妻书》《司马迁报任安书》,《赐南越王赵佗书》《冯唐给小陶朱公子的信》到《太宰治的生死书信》,通过对音色的设计发声,断句,感情色彩的不同处理,把观众带到写信人各具特色的角色时代场里,悲愤,温柔,无奈,不解各种情绪通过他的声音诠释,让文字活了起来!情感细腻,表达流畅,听者掌声不断!
赵立新老师意犹未尽,特别加读了,第五篇:《斜阳》直治的遗书 -太宰治的《斜阳》,这段节选也是嘉宾,在这次文学类节目,首次朗读外国作家的信笺,深深打动观众。勾起大家阅读原著的兴趣。
《斜阳》节选:直治的遗书 -太宰治
直治的遗书
译文如下:
“姐姐:
我不行了!我要先走了。
我完全不懂自己为什么非活下去不可。
让希望活下去的人活下去吧!
人有生存的权利,同样的,应该也有死亡的权利。
我的这种想法一点也不新颖。这么理所当然,而且是原始的想法,别人都莫名其妙地畏惧,不敢直截了当地说出。
希望活下去的人,即使不择手段,也应该会坚强地活下去,那是很精彩的事。所谓人世之荣誉,一定会出现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可是,我以为死也不算罪过。
我不过是一株草,实难以在此世间的空气和阳光中求生存。我似乎缺乏继续求生的某种东西,这是不够的。从过去到现在,我已经竭尽心力了。
我进入高中后,开始和那些出身与我不同的人交往,他们坚韧又茁壮,似劲草一般。为了避免被他们凶猛的气势压倒,我开始吸食麻药,在半疯狂的状态抵抗他们。之后我入伍了,在那里我依然意吸食鸦片作为生存的最后手段。姐姐!恐怕你也不了解我的这种心情吧!
我希望变得下流!变得坚强,不,是变得凶暴!我以为那就是变成民众之友的唯一途径。光靠喝酒还是不够,我必须经常处于晕眩状态,因此,除了麻药别无他法。我必须忘掉家,必须反抗父亲的血统,必须拒绝母亲的优雅,而且还必须对姐姐冷淡。我认为如果不这样,就得不到进入民众人家的入场券。
我变得下流了,学会了下流的词汇,可是其中的一半,不,百分之六十都是可怜兮兮地拾人牙慧,只不过是不入流的手工艺品。对民众而言,我依然是个装模作样、古怪可笑的男人,他们无法敞开心扉和我相处。事到如今,也无法再回去找曾经被我舍弃的沙龙。虽然现在我的下流有百分之六十是拾人牙慧,但剩下的百分之四十便是道道地地的下流了。所谓上流沙龙令人生厌的高尚气质,只会令我作呕,一刻也无法忍受。而且那些自诩豪门权贵、高官达人者,会惊讶于我这种恶劣的行径,必然逐之而后快。不能重回被自己舍弃的世界,而从民众那里获得的却只是一席过分恭敬,其实是充满恶意的旁听席而已。
在任何社会里,像我这样生活能力薄弱、残缺不全的草芥之人,根本谈不上思想,或许自生自灭就是宿命吧!但是,我也有话要辩白,:我正面临令我难以生存的境地。
人都是一样的。
这种论调也是思想吗?我认为创造这句不可思议的话的人,既非宗教家,亦非哲学家,更不是艺术家。这句话出自民间的酒 馆,有如生蛆似的,不知不觉中也没有谁说出就不声不响涌出来,没了全世界,把世界弄得乌烟瘴气。
这句不可思议的话与民主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完全无关。这一定是酒馆里的丑男对美男子无的放矢的话。只是一种焦躁、嫉妒的心态,根本谈不上是什么思想不思想的。
然而酒馆内争风吃醋的怒声,却莫名其妙戴上思想的面具,在民众之间漫步。虽然它应该和民主主义及马克思主义无关,曾几何时却与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扯上关系,而以卑劣的面目登场。这种硬把胡说八道扯上思想的把戏,连《浮士德》剧中的恶魔靡菲斯特也会觉得愧对良心而犹豫不决吧!
人都是一样的。
这是多么卑屈的一句话!轻视别人的同时,也轻视自己。这种论调毫无自尊可言,是要人放弃所有的努力。马克思主义主张劳动者至上,并没说人人都一样,而民主主义重视个人的尊严,也并没说人人都是一样的。只有妓院的龟公才会如此说:“无论你怎么装腔作势,还不都是同样的人?”
为什么说是一样呢?为什么不说优秀呢?那是奴隶劣根性的复仇。
事实上这句话很猥亵,令人毛骨悚然。人们彼此畏惧,所有的思想被强奸,努力被嘲笑,幸福被否定,美貌被玷辱,光荣被蹂躏。所谓“世纪的不安”都是从不可思议的这句话衍生出来的。
虽然明知这句话可厌,我还是受它威胁,恐惧到全身发抖、提心吊胆,仿佛无地安身。最后干脆借着喝酒和吸食麻药,祈求短暂的宁静,结果一切都走样了。
我的确很懦弱,是一株有重大缺陷的草芥。或许那些闲人会嘲笑我,说什么我的理由太多啦,其实天生是贪玩、懒惰、好色、自私任性的纨袴子弟!以前我听到这种话,总是害羞地、暧昧地默认。如今临死之前,我想说句话以示抗议。
姐姐!请相信我!
我虽然纵情玩乐,却一点也不快乐,也许我对快乐无能。我狂欢、放荡、颓废,只不过是为了摆脱如影随形的贵族气息。
姐姐!
我们到底有什么罪过呢?生为贵族难道就是我们的罪过吗?只因为生长在这种家庭,我们便要像是犹大那样,永远怀着恐惧、赎罪的心情,羞愧地苟活吗?
我应该更早点死的,但唯一令我牵肠挂肚的是妈妈的爱,思及此,我怎么也无法结束生命。人有自由生存的权利,同样也有随时结束生命的权利,然而妈妈在世的一天,我就得保留赴死的权利,否则我同时也谋杀了妈妈。
现在即使我死了,也没有人会悲伤到伤害身体。不!姐姐!我知道我的死将带给你怎样的悲伤。不过,省下那虚饰的感伤吧!当你们获知我的死讯时,一定会痛哭的,可是你们试想我活着时的痛苦,以及我从可憎的生命中完全解脱时的喜悦,你们的悲伤将会逐渐消失的。
指责我自杀的人,大概会说好死不如歹活。这句话光是挂在口头上说说,对我着实没有一点帮助。而得意洋洋批评我的人,恐怕就是那一类平心静气劝天皇陛下去开水果店的大人物。
姐姐!
我还是死了好。我没有所谓的生活能力,也没有力量和他人争夺金钱,甚至无法向他人敲竹杠。和上原先生一起去玩,我也是自己的账自己付。上原先生认为这是贵族的廉价自尊,非常厌恶,但是,我并非是为了自尊才付账的,只是无法心安理得看他把辛苦工作赚来的钱,花在无谓的吃喝和抱女人上。
我总是随口说是敬重上原先生的工作,当然那是谎言,其实我自己也不太清楚为何这么做。不知为什么,接受别人的招待,总会使我局促不安。尤其是对方拿出血汗钱来请客时,更叫我痛苦万分。
我只好向家里要钱或搬出东西,惹得妈妈和你伤心,我自己也并不快乐。出版社之类的计划,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名堂,事实上,我根本就没有认真过。我再怎么蠢也会发觉,连别人请客也没有勇气接受的男人,赚钱这码事简直比登天还难。
姐姐!
我们已经贫穷了。以前我总想招待别人,如今不仰赖别人便活不下去了。
姐姐!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我还要活下去呢?我已经没有希望了,我决定结束生命。我身边有可以安乐死的药,那是我在军中获得的。
姐姐很美(我总是以母亲和姐姐的美丽为傲),人又很聪明,我一点也不担心姐姐的未来,其实我根本没有资格担心。犹如猫哭耗子,这么说只会使我脸红。我认为姐姐一定会结婚,生儿育女,然后依靠丈夫活下去。
姐姐!
……
姐姐!我已经没有希望了。再见!
归根究底,我的死是自然死,因为人类只要有思想就不算死亡。
我还有一个难为情的请求。妈妈的遗物中有一件麻质的和服吧!姐姐曾经修改要让我明年穿,请把那件和服放入我的棺内,我想穿那件衣服。
夜尽天明,长久以来让你受累了。
别了。
昨夜的酒醉已完全醒了,我要在清醒的状态下离开人世。
再说一次永别了。
姐姐。
我是贵族。
赵立新老师最后说的这句,我是贵族,真的很震撼,老师说话很幽默,说他的生日应该读些比较喜庆的,
结果却挑了一封他最爱的信,比较“丧”,这是老师的原话,但是他非常喜欢,被这封信打动了!
这封信全场都是很安静的氛围在听,大家的氛围马上像打了上课铃一样安静了,这个弟弟要自杀,不想活的信,原本不在节目安排范围的,829恰逢赵立新老师的生日,这天加读了一封,作为送给观众的福利。特别有纪念意义!
这封遗书,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作品《斜阳》一篇中主人公的弟弟直治写到的。
1948年,6月13日深夜,39岁的太宰治与崇拜他的女书迷山崎富荣一起,在玉川上水投水自尽。
《斜阳》以一位贵族女性和子的身份来叙述所有故事的。他借和子的弟弟直治暗喻自己。直治在众人眼中是一个好色、放荡的贵族子弟,后来和子的母亲病逝后,不久,直治就自杀了,他留给姐姐了这封遗书。
这是一封令人想要流泪的遗书。
信里的每一句都耐人寻味,我想这就是太宰治本人的想法吧!
见字如面,赵立新老师推荐的《斜阳》,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太宰治这位作家!
究竟太宰治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也许只有阅读他的作品才能真正了解他,一起来看看这位“人间浪子”的作品。
无论是喜欢太宰治还是讨厌他,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总拥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奥野健男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1909年6月19日,太宰治出生于青森县有名的豪族津岛家,太宰治从小缺乏母爱,又很脆弱、敏感,常常自卑。
《斜阳》
作者:太宰治
太宰冶最擅长表达的就是孤独,那种要了他的命也让读者通过他的文字感到深深凉意的孤独。
《斜阳》中描写了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的三个不幸者的不同的孤独。妈妈是经历过繁华并且高贵到血液里的那种真正的贵族。她失去了丈夫,一个没钱的贵族。她用贵族的本能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她有一种雍容恬淡的气度,她从容地面对窘迫的生活。
姐姐和弟弟两个人面对孤独的生活,姐姐靠假象生活,弟弟从自暴自弃到最终选择自杀,告别这个让他绝望的世界。他们两个比妈妈更可怜,他们只抓住了一个繁华的泡影,贵族对他们来说只是个蔑称,给他们带来了不尽的麻烦。
《斜阳》是日本文学大师太宰治,于二次大战后所撰写的成名代表作,描写战后混乱苦闷的社会中,一个贵族家庭的沒落过程,恰如太阳西沉;备受压抑的女主角则为心爱的人怀孕生子,向传统爱情观与道德观挑战,重新发现生命的价值与喜悦。
斜阳即落日。《斜阳》唱的是一首挽歌。小说以和子一家粗简的生活,暗示走向没落的贵族。弟弟直治,靠变衣物奢靡。直治终于自杀了,遗书中表露渴望草根,收笔时又强调“我是贵族”,强弩之末感觉。和子:“既然没落了,就要体面地没落下去。”还有母亲的言行中也隐透一股贵族风范,而她的死恰好是对“斜阳”一个很好的隐喻。
1943年6月13日,太宰治在玉川上水投水自尽。他的话语犀利致郁,仿佛站在上帝视角冷静地审视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他自己,深刻地自我剖析之下,展现了残酷的现实。
这世上每个人
说话方式都如此拐弯抹角、闪烁其词,如此不负责任、如此微妙复杂。他们总是徒劳无功地严加防范,无时无刻不费尽心机,这让我困惑不解,最终只得随波逐流,用搞笑的办法蒙混过关,抑或默默颔首,任凭对方行事,即采取败北者的极态度。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他以芥川龙之介为偶像,疯狂地模仿他的文笔,
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纵身一跃,跳进玉川上水,结束了39岁的生命。这一天刚好是太宰治的生日。
所谓“圆满”,是以日本人观念而言的。中国人不理解,日本人怎么如此轻生?讲求现世快乐的中国人看,死了一切都完了,一切以生为先,所谓“未知生,焉知死?”按中国人的理解,自杀是求生不得,才求死的,而日本人则是不求生。日本人将生的世界看成“秽土”,将死的世界看成“净土”,死是从“秽土”到“净土“”
《斜阳》
内容简介
没落的贵族,夕阳般的生活。旧道德的毁灭,是否有新道德的产生?和子和母亲放弃东京西片町的家,搬来伊豆这座略带中国风格的山庄,是在日本无条件投降那年的十二月初。然而生活并不安静,母亲病倒了。这个贵族之家,已经开始没落。
描述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成员的心理转折,交织成对人生希望与失望的透视,激荡出孤独的新生,被誉为“日本的《樱桃园》”。曾创下战后文学作品畅销的记录,“斜阳族”一词作为没落贵族的代名词而广为人知。
本书是太宰治献给没落贵族的挽歌,也是对他自己的剖析。
“斜阳”一词由此书成为了没落贵族的代名词,小说主要写了在战后,贵族母亲凄凉去世,从战场回来的儿子日日沉沦而自亡,唯独女儿为了生下一个无赖艺术家的孩子还残存于世的故事。母亲死时,书中说是“日本最后一个贵妇人死了”;儿子在给姐姐的遗书中呐喊“我是贵族!”;女儿坚持要做这个时代“最美的牺牲者”。虽然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容许贵族再继续存活下去,每天的生活都是不断被剥夺,他们却没有一个放下贵族的尊严,他们的心里永远告诉自己“我就是贵族”,虽然他们会因此遭受更大的痛苦,会更难以坚守,可他们就是比常人头抬得更高。
贵族们所有的高洁的精神会一去不返吗?这是作者追问的问题。作者让儿子直治爱上一个粗俗艺术家的老婆,因为她的身上有他母亲的影子,女儿和子一定要生下孩子还要让艺术家的老婆抱一抱自己的孩子也是希望贵族的精神可以继续留在孩子身上。他们一切的苦都源于贵族的身份和精神,但她们一切的寄托,一切的追求仍旧是这份高贵。时代变了啊,那“我开始战斗了”,这是和子不断说的话,她要和这个世道对抗。时代仿佛有某种轮回,母亲死了,但高贵会以另一种方式留存在另一个人身上,和子的坚持就是那份高贵的火种,而且终究会以别的方式留存下去,至于是不是太微弱,太宰治觉得高贵的精神本就不是滥俗的。
一杯喝剩下的苦艾酒——太宰治,
日本人的死亡意识会那么浓厚,他们把自杀提升到了哲学的层次,是为“自杀美学”,有那么多的作家,如北村透谷、有岛武郎、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还有这个太宰治,都自杀而死了。
母亲出尘的优雅、和子与既定传统背道而驰的反抗、逡巡着不知该踏入平民还是贵族门槛的矛盾综合体直治,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守的意志。然而,意志是容易被摧毁的,颓废却可以永不被摧毁。没落的是血统,还是由血统造就的人格?
太宰治活出了多少种我们活不出的样子,又死出了多少种我们死不成的样子。宛如“一杯喝剩下的苦艾酒”
细阅太宰治,依然可以喜欢的。他的小说基本是他自画像。情绪写得那么美,这个惊弓之鸟、秋后寒虫、日暮途穷者栖栖遑遑的伤怀,却也是人类所共通的,无法排遣的感伤。《斜阳》里,他的母亲及那个画家夫人身上所散发着的沉静的光辉,她们身上的完美的贵族气息,仍为这个厌世者所深深依恋和爱恋,其最终也难以忘怀、无法漠视,在《奔跑吧,梅勒斯》里,他尚存对人与人关系的信赖,他的童话小说集《御伽草纸》神奇而美丽,则是作为少年童心一面的太宰治的心中一块醉美的净土。
太宰治是个格外敏感的人,:向死而生 向生而死、太宰治曾经说过一句话:“棉花也能让我受伤。他的身体里有两个太宰治,一个人强烈挽救他,不要他死。一个是他一定要死。他是向死而生,向生而死的。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作为一个名绅家庭出生的左翼作家,太宰治吸毒、殉情,满城风雨,但他写的《斜阳》《人间失格》文字感情细腻,才华洋溢,一生传奇,成为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齐名的现代作家。
在《人间失格》发表后的数月,太宰治第五次自杀
人们为了纪念他,太宰家乡的大宅也被改建成太宰治纪念馆—斜阳馆,坐落金木町的乡郊大街之上,如一抹斜阳,修饰着这古都的风景。
细品《斜阳》,在旧时光里,细听岁月沉淀下来的伤感,还有足以克服这个喧嚣时代的安静。
西方人对死亡的态度,与中国人不同。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鼓励人们竭力追寻生时的意义和欢乐,而不要去多考虑身后事,本义要人们善待生活,善待生命,生之享乐越是充盈,就越是忧虑于生之丧灭,越是恐惧于死之来临。
而西方人说:“未知死,焉知生?”人一出生便知死亡是唯一的归宿,一段完整的生命旅程理应包括死亡,死亡是一种回归,不管相不相信所谓的灵魂,鬼魅,你总是要离开,离开你所不舍的一切,所以,还是宁可相信有天堂,如此才不会对生时有太多的贪嗔,才会对死有一种认可和坦然。。
《斜阳》未知死,焉知生,反省自身罪孽深重的人,才能体会到爱的真谛,才会亲切待人—太宰治,
不用听那些絮叨的嘉宾点评,不用忍受台词不好的演员的尬读,第二季的《见字如面》更纯粹了。
,听喜欢的演员们现场读信真是享受,
让我们保持对生命的敬畏,温柔对待他人,才会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赵立新老师读信,见字如面这档节目,被誉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见字如面》第二季将于9月12日在腾讯视频和黑龙江卫视同步推出,赵立新老师《见字如面》与你准时守候,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