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白猿通背拳教学(我了解的牛街白猿通背拳)
牛街白猿通背拳教学(我了解的牛街白猿通背拳)马晓合收徒侯锡荣、米长青、张绍三、王贵祥等人。目前牛街一脉习练白猿通背拳的都是张绍三传承下来的。马晓合在牛街影响很大,关于他的武林轶事很多,如:菜市口怒劫缥车、米市胡同打武举、圣恩寺比武等。石鸿胜艺成后在京传徒授艺,所收弟子刘子英,项仲山,张文成(皮店张三),韩洞一(白云观道长),马晓合。石鸿胜弟子中只有张文成和马晓合有传人,由于马晓合是牛街回族,一直在牛街传艺,所以后人以街里、街外来区别二人的传承。街里是指牛街马晓合的传承,街外是指皮店张三张文成的传承。(祖师马晓合)马晓合最早练习的是弹腿。后随石鸿胜学习白猿通背拳,为牛街白猿通背拳第一代传人,他将白猿通背拳改名为行拳二十四手,也叫通臂二十四式。此后,白猿通背拳在牛街地区又经二、三、四代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摔打结合的风格。
通背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背拳最早的文字记载于明代黄宗羲《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最为高”的说法。其子黄百家在其《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一文中,进一步为六路注释:“通臂,长拳也”, 这说明在明代时期通背拳已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
通背拳两臂贯通,身法灵动,手法精妙多变,刚柔相济。动作舒展,松活自然,探背松肩,通梁换背,达到周身运转、气血贯通的效果。 白猿通背拳极重视基本功训练,一招一式都从活背法及操桩打袋开始。先求身顺功沉而后求艺通。活背时周身松活,放长击远,劲力通达;操桩时右拳左掌,前后进取,肩背协调,步法灵活;打袋则采用以拍、摔、劈、剁为基础动作的拔步阴阳掌来练就手臂劲力,磨练出种种功夫。
通背拳自唐末宋初由陈抟老祖所传,历经数朝,最后此拳流落至山东黄县。黄县有一村落习练此拳之人甚多,又叫通背村,总教练鲁云清。鲁师技艺精良,他身材矮小,而两臂特长,猿背蛇腰。此人正气凛然,见义勇为,抗富怜贫,深受村里人敬慕。
鲁云清以贩卖皮货为生。他在北京时住在永定门外“玉顺成”皮货店。这家店的账房先生姓石名鸿胜,排行老七,人称“石七爷”。一日石七爷练功完毕,鲁师在旁搭言道“阁下功夫纯熟,造诣颇深,唯发拳时手法太短”,石七爷闻言心有不服即邀当场比试,二人进招盘桓许久。石七爷见鲁师接手发招刚柔相济,变换招法神出鬼没,便拜鲁云清为师,学艺六载。
石鸿胜艺成后在京传徒授艺,所收弟子刘子英,项仲山,张文成(皮店张三),韩洞一(白云观道长),马晓合。石鸿胜弟子中只有张文成和马晓合有传人,由于马晓合是牛街回族,一直在牛街传艺,所以后人以街里、街外来区别二人的传承。街里是指牛街马晓合的传承,街外是指皮店张三张文成的传承。
(祖师马晓合)
马晓合最早练习的是弹腿。后随石鸿胜学习白猿通背拳,为牛街白猿通背拳第一代传人,他将白猿通背拳改名为行拳二十四手,也叫通臂二十四式。此后,白猿通背拳在牛街地区又经二、三、四代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摔打结合的风格。
马晓合在牛街影响很大,关于他的武林轶事很多,如:菜市口怒劫缥车、米市胡同打武举、圣恩寺比武等。
马晓合收徒侯锡荣、米长青、张绍三、王贵祥等人。目前牛街一脉习练白猿通背拳的都是张绍三传承下来的。
张绍三先生又传杭玉成,白永祥,王启成,王永凤,张文斌,王玉昆,冯玉山等人。牛街白猿通背拳传至第三代是历史上的第一个兴旺时期,习者众多且高手倍出,同时也是牛街白猿通背拳与摔跤相互融合的时期。人们把即练武术又练摔跤的称为“把式跤”,俗话说:“把式加跤,越练越高。” 王启成是牛街白猿通背拳第三代传人中的佼佼者,非常重视操桩打袋,创出了喂手拆招的小套路,俗称“喂套子”,以达到实战效果。
(王启成 前排中间)
第四代胡绍光、张贵增二位老师师承于牛街白猿通背名家王启成、王永凤、王玉昆和京城通背名家李振东。
(师爷张贵增先生)
张贵增先生,1934年出生于牛街,自幼爱好武术。先后拜王玉昆、王永凤、王启成、李振东先生为师。经过长期勤学苦练,张贵增先生系统继承了白猿通背拳拳、械、功法、散手应用,尽得精髓。
1987年,张贵增和师兄胡绍光先生牵头成立了牛街武术队。1994年,武术队更名为民族武术社。随着武术社社会影响的逐渐扩大,不断接受来自国内外各大媒体的采访报道,张贵增先生携弟子在各大报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白猿通背拳的专业文章。
1997年张贵增与师兄胡绍光共同编著出版了《牛街白猿通背拳》一书。
2004年,张贵增先生作为白猿通背拳的代表,应邀参与了《人民体育出版社》和广州俏佳人音像公司录制的教学光盘,使这一古老拳种展示给世人,使世界各地武学爱好者广泛受益。
张斌老师,1969年生,现任民族武术社秘书长、北京通背拳研究会副会长,自幼随父亲张贵增先生习练白猿通背拳。对武术运动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尤其是在研究通背拳的理、劲、功、法方面,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在长期研习与教学过程中,归纳总结出自己独特教学体系,更适合现代人的学习和传承。
张斌先生从父亲手里接过通背拳传承旗帜,以继承父亲遗愿弘扬传承通背拳为己任,自2008年担任民族武术社秘书长以来,带领通背拳传承团队,大力推动通背拳的发展。 近几年张斌先生参加通背拳传承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2年,建立了白纸坊辅导站、建立武术社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北京市武协授予先进个人。
2014年,受邀参加“西城区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被西城区教委、西城体育局聘为传统武术授课专家。
2015年撰写了《白猿通背拳》一书,被西城区体育局列为中小学生武术推广教材(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5年,接受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口述栏目采访,拍摄专题纪录片《通背拳传奇》。
2016年8月,代表西城区参加“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活动,获得集体一等奖、主题演讲二等奖、教学技能展示三等奖。
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并多次在《中华武术》、《武魂》发表专业技术文章,接受报纸杂志采访介绍通背拳。
2019年,北京电视台《都市阳光》栏目组采访报道张斌老师。
2019年6月-8月,张斌老师分别接受《CCTV5》体育频道、《央视海外台》采访,进行专题宣传报道。
2019年7月,张老师代表西城区参加“京津冀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总决赛,获得个人技能二等奖。
张斌老师致力于国家级非遗项目白猿通背拳的宣传工作,对通背拳的普及推广不遗余力。
白猿通背拳已经由西城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的宣传推广通背拳,张斌老师从通背拳以“活”为根基的特点入手,推广通背拳基础功法“活背八法”的健身养生的功效。
“活背八法”,以盘活身体,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为目的,从“松活柔顺”入手,是一套能改变身体机能,抻筋拔骨的基本功法。动作简单易学,效果明显,习练后气血贯通。长期坚持,对肩周炎肩颈不适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张斌老师率先开办武术社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以“活背八法”的强身健体为切入点,广泛宣传通背拳。
2017年开始,张斌老师创办了通背拳网络公益微课,讲解通背拳的基础理论,截止到2019年,已成功举办通背拳公益微课讲座29次,听众达到上万人次,对宣传通背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张老师陆续开办了七期微信培训班,通过微信 荔枝微课的形式教学,有学员三百多名遍及全国各地及香港、台湾、英国、美国等地区和国家。
张斌老师通过网络加面授的方式教学。先后在北京、上海、无锡、长沙、常熟等地举办多期通背拳训练营,跟学员进行面对面交流辅导。动作纠正指导,功法强化训练,学员反应效果非常好。
2019年五一劳动节,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白猿通背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北京武协民族武术委员会江浙沪分会在上海成立!
2019年7月,百人齐练通背拳即通背拳教练员培训汇报表演。这也完成了张斌老师一个心愿!
2019年9月18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城区举办《红墙下的武术人》展览活动,选择对武术事业有过贡献的一百位武术人。百位武术家,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三个历史时期。
白猿通背父子两代
携手描绘百年蓝图
张斌老师受邀参加活动,并带队集体展示了通背拳的《活背八法》。
2019年十一国庆节,白猿通背拳训练营在浙江桐乡举行。我也参加了这次秋训。这次培训,师资力量雄厚,饮食住行安排周到。培训由张斌老师主持,新老学员分成两组。新学员由易多伟带领,沈恺、李甜为助教,培训以“活背八法”为主。老学员由张斌老师、邓长洪师伯带领,徐晨、茅臻、王铭、徐炜为助教,训练十字拦抡劈及喂手、抖膀子、劈山、撞胳膊等。这次培训强化了大运动量练习,通过师兄弟之间喂手撞胳膊,对“打通背”有了初步认识。通过张老师的讲解,对武术的训练路径有了新的认识。三天的集训,大家反应收获都非常大。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经过一年多的勤学苦练,终于得到师父张斌先生的认同,允纳门下,成为北京牛街白猿通背拳第六代传人,学习传承牛街白猿通背武学。再过十几天,即将开启我的拜师之旅,向我心目中的武学圣地——北京牛街出发。
汗水浇灌梦成真,
师父张斌通背门。
武艺武德勤修炼,
恩师教诲牢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