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握5g时代(5G的春天怎么还没有到来)
怎么把握5g时代(5G的春天怎么还没有到来)5G的发展,不是热点驱动、概念驱动,而是需求驱动、思想驱动。很多时候,“咦啊屁”和“老赶”这类问题,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企业思维的问题。怎么能不做‘老赶’?我认为要牢记两条,分析并抓住企业现在和将来最紧迫的生存问题,以最先进的技术去解决它。做到了就一定会实现超越、领先,就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可以看出,当我们面对一种新技术的时候,心态和思维方式最为关键。
作者:彭昭(物联网智库创始人&云和资本合伙人)
“一个公司看到ERP,要上ERP,说明他已经落后了。因为ERP不过是先进企业的一个方法论的简约总结。
一个公司看到大数据,他也要干大数据。那他不仅是落后了,而且是已经丢失了大量不可恢复的数据。
曾经有一个说法叫‘老赶’。就是说老要去赶最时髦的东西。这样的结果,最好也只是二流的水平。
怎么能不做‘老赶’?
我认为要牢记两条,分析并抓住企业现在和将来最紧迫的生存问题,以最先进的技术去解决它。做到了就一定会实现超越、领先,就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可以看出,当我们面对一种新技术的时候,心态和思维方式最为关键。
很多时候,“咦啊屁”和“老赶”这类问题,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企业思维的问题。
5G的发展,不是热点驱动、概念驱动,而是需求驱动、思想驱动。
产业升级中,如果拿着一张旧船票,怎么能登上新客船?
面对5G,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理性的心态和思维方式。
如果心态不对,我们就可能会错失机会。
02
不能用静态的、简单的方式来思考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
我们为什么没有大范围感受到5G的存在?
其实5G就像春天,人们认为春暖花开的时候是春天,其实那时候春天已经快结束了,所以才会由衷的感慨“春天怎么这么快”!
造成这种感受的根源,在于对趋势前景的认知误区。
我们常常把综合型愿景与阶段性实现混为一谈。
我们不能用一种静态的、简单的方式来描述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
举个例子,当我们听到“春天”这个词的时候,头脑当中马上会呈现出一幅美好的景象,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但实际上,“春寒料峭”和“春暖花开”都是春天。
春天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
5G也是如此。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是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又细分为六个阶段,差不多每15天是一个阶段。
在立春的时候,可以说是完全感受不到春天的。
立春之后是雨水,一冬无雨,这个时候下了一点儿小雨,但是我们仍然感受不到春天。
然后是惊蛰,人们更感受不到,潜伏在地底下的那些昆虫开始惊醒了,但并没有在地面上大肆活动。
一直到春分的时候,我们才感受到了一点春天的气息,昼夜平分,天气确实是暖和了,远看草色近却无。
但是,我们会常常把春天的后半段,尤其是最后阶段的景象来代表整个春天,草长莺飞,百花盛开——其实它只是春天最后的一个阶段。
它并不代表春天,顶多只能代表春天的1/6。但是,我们常常用这个只代表1/6的状态来描述整个春天。
这不仅是一个比喻,也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方法论。
我们应该把静态的、简单的描述,与实际动态的、复杂的过程进行区别,把综合性愿景和阶段性实现区别。
从这个角度看5G,我们就既不会激进地去拥抱,也不会激进地抱残守缺。
03 5G不是应用,而是环境;5G不是车,而是路
5G到底强大在哪里?
引用图书《ONAP技术详解与应用实践》(ONAP是Open Network Automation Platform的简称)中的一段话:
“5G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相当于4G速度提高了50倍,延迟降低了10倍,容量增加了1000倍。
但是,5G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数据面的更高、更快、更强,而是如何实现网络自动化,以及如何让5G变成一张可以同时动态、同时支持多种不同服务的网络。”
5G的能力在于两个字:周、密。
周,智周万物。5G的感知,覆盖每个行业、每种场景。
密,星罗棋布。5G的部署,让计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目前全球有近2亿的5G用户,5G手机销售了超过1亿部。中国也已完成了超过70万5G基站的建设。
截至今年9月,5G已经使能我国20多个行业,创新项目合计超过5000个。
深刻的影响常常跟一个模式有关:渐进式。
5G带来的变化就是渐进式的。
这种大规模的变化,随着时间缓慢出现,很容易被忽视。
我们需要常常回顾过去来察觉变化。
如果我们能够乘坐时光机前往10年以后,再从那时的视角来回顾现在,我们可能会意识到,5G带来的很多改变,在2020年其实已经出现。
在今年,5G演进到5.5G。
5.5G在5G的基础上扩展了3大新场景,把5G场景定义的三角形变成5.5G的六边形。
-
UCBC上行超宽带,加速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
UCBC实现上行带宽能力10倍提升,满足机器视觉、海量宽带物联等上传需求。
-
RTBC宽带实时交互,打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RTBC的能力目标是在给定时延下的带宽提升10倍,打造人与虚拟世界交互的新体验。
-
HCS融合感知通信,助力自动驾驶发展
HCS主要使能的是车联网和无人机两大场景,支撑自动驾驶是关键需求。
5G不是应用,而是环境;5G不是车,而是路。
从三角形到六边形,5G是一个起点,5.5G就是走向“周”和“密”的一个过程。
为了体现5G的核心价值,CT通讯网络的发展思路会与IT、OT等领域逐步融合。
未来许多技术的进步将取决于5G,5G的发展也将依托于各领域的合力。
04 伟业非一日之功,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5G的下一站在哪里?
正如《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最近与吴伯凡的对话中谈到的那样:
“我们没有办法预测未来到底会怎样,因为这取决于我们今天所做的决定。”
不管在哪个产业,都有对应的产业链。
只要有产业链,那么必然面对一个如何处理好跟上下游之间关系的问题。
现在的产业链出现了一个趋势:力争上游。
就是企业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同时,必须足够地关注上游。如果一家公司想获得竞争力和主动性,那就必须要对他的上游进行有效的管理。
上游思维,这是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跟产业链有关的经营思路。
力争上游、向上延伸,凭什么呢?要靠基于数据的智能。
5G就是支撑数据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春夜喜雨》用来描述5G很合适。
5G正在推进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它更多的是跟“物”有关。
5G在润物无声的同时,为万物赋予灵魂,实现万物皆有灵。
不仅华为在谈进入“无人区”,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发现自己已经进入了无人区。大家都面对迷茫,大家也都还在距离起跑线不远处。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当我们处于无人区,处于陌路的时候,最佳的心态是不怠慢,不慌张,深怀念想,静承天命。
----写在最后----
划重点。
第一,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企业思维的问题。5G的发展,不是热点驱动、概念驱动,而是需求驱动、思想驱动。
第二,避免把常常把综合型愿景与阶段性实现混为一谈。面对5G,我们既不应激进地去拥抱,也不要激进地抱残守缺。
第三,5G的能力可以提炼为两个字:周、密。5G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实现网络自动化,以及如何让5G变成一张可以同时动态、同时支持多种不同服务的网络。
第四,分析并抓住企业现在和将来最紧迫的生存问题,以最先进的技术去解决它。做到了就一定会实现超越、领先,就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本文仅呈现了思想茶派中的只言片语。
《5G请回答》将于新年档期,在央视网、澎湃视频和各大行业媒体中播出,欢迎届时观看。
参考资料:
1. 这里的春天静悄悄:5G,你感受到了吗,作者:吴伯凡,来源:吴伯凡·每周商业评论
2. 吴伯凡:产业升级中如何避免买到一张旧船票,来源:中国广播网
3. 微软CTO韦青:5G与亚里士多德,来源:CSDN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