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盐城大白驹镇早点(江苏盐城大丰白驹早茶)

盐城大白驹镇早点(江苏盐城大丰白驹早茶)一回早上喝茶,听邻桌两位老人在交谈。“哪个朝代老百姓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水泥路,一直修到屋后山,出门多方便啊!”茶馆的墙壁上挂着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主持“一带一路”峰会盛况的画面,老人左手端起花瓷茶碗,喝上一口茶水含在嘴里没咽,右手拿筷子伸向盘子里夹干丝,却悬停在了半空中,将眼神透过眼镜的上沿瞄着电视屏幕。那神情姿势,活脱脱一副过去老电影里的账房先生像。茶馆里头“讲故事”的人多,人们讲的故事也多。上农茶馆的干丝好吃。百叶是干丝的主要原料,一定要烫得软熟。据说最好是先在锅里煮一下,捞出来之前,一直用纱布勒紧养在热水里。拌作干丝后,吃到嘴里才有韧劲。上农茶馆煮的蚕豆也很特别,吃在嘴里沙沙的感觉。老板娘会做生意。老板总是在灶台那里锅上锅下掂大勺忙活,不怎么爱说话。客人主动跟老板娘结账。她活泛,一脸笑,也不那么斤斤计较。她把干丝盘子端到你桌上来,见你茶碗里浅了,拎起桌上的茶壶就往碗里续茶水,“涨水涨

江苏盐城大丰 丁日旭

外面星星点点地下着雨,风不算太大,雨点斜着往脸上打,感觉凉意很重。早上约朋友去白驹街上的上海农场茶馆喝茶,到白驹工作这么多年,早上喝茶已经成为生活习惯。早上7点,准时在西边巷子的三岔路口接头,然后一起或步行或骑电动车,穿过贸易城夹巷在顶头一拐,再顺菜市场的一条南北巷子,走不多远就到了上农茶馆。虽然是在白驹镇上,这里却是上海窑厂的地方。

盐城大白驹镇早点(江苏盐城大丰白驹早茶)(1)

生活在白驹古镇的人们,喜欢上茶馆喝早茶。“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讲究的是早上上茶馆喝一肚子的茶水,晚上再到老浴室去泡个小澡的滋润生活。

白驹街上,单茶馆就有十几家。如中华茶馆、官芳茶馆、胜利茶馆等。虽然这么多茶馆,但家家都一座难求。有端着干丝盘子站着等的,有把泡好了的茶壶拎手上往人群里挤的,有捧着刚烫过的碗筷,侧过身子支半个屁股先坐下来的,旁边这位一边正搅一筷子面条往嘴里吸溜,一边还不忘从齿缝间含混地答应着:“马上就好、马上就好……”

上农茶馆的干丝好吃。百叶是干丝的主要原料,一定要烫得软熟。据说最好是先在锅里煮一下,捞出来之前,一直用纱布勒紧养在热水里。拌作干丝后,吃到嘴里才有韧劲。上农茶馆煮的蚕豆也很特别,吃在嘴里沙沙的感觉。

盐城大白驹镇早点(江苏盐城大丰白驹早茶)(2)

老板娘会做生意。老板总是在灶台那里锅上锅下掂大勺忙活,不怎么爱说话。客人主动跟老板娘结账。她活泛,一脸笑,也不那么斤斤计较。她把干丝盘子端到你桌上来,见你茶碗里浅了,拎起桌上的茶壶就往碗里续茶水,“涨水涨财涨精神”;有空时还在桌旁聊两句家常,逗孩子一笑,自然得体,跟你是家里人似的。

白驹人的“喝茶史”从什么时候兴起来的,说不清楚。传说,施耐庵曾经在白驹自家门口傍串场河的大树荫下,摆过一个茶水摊儿。不管是行船拉纤的,还是南来北往的;也无论生意买卖的,还是行走江湖的,过来喝碗茶水皆分文不取。但有个小小要求,在喝茶的时候,把生活中见到的听到的稀奇故事分享一下。晚上施耐庵把平日里听到的精彩内容进行记录整理。喝茶人分享的故事,为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提供了大量素材。《水浒传》里头,史进认识鲁提辖的故事就发生在渭州的小茶馆里。

茶馆里头“讲故事”的人多,人们讲的故事也多。

一回早上喝茶,听邻桌两位老人在交谈。“哪个朝代老百姓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水泥路,一直修到屋后山,出门多方便啊!”茶馆的墙壁上挂着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主持“一带一路”峰会盛况的画面,老人左手端起花瓷茶碗,喝上一口茶水含在嘴里没咽,右手拿筷子伸向盘子里夹干丝,却悬停在了半空中,将眼神透过眼镜的上沿瞄着电视屏幕。那神情姿势,活脱脱一副过去老电影里的账房先生像。

又一回朋友在喝茶的时候,讲了一段他家的“孝”话,引出关于孝与顺的思考。父母都80多岁了,但身子骨很硬朗,不愿意跟子女们一起过,老两口在白驹街上的老屋宅里“自由自在”。孝顺孝顺,得“顺”字当先。但老人习惯烧柴火灶,有安全隐患。子女们一商量,这事不能顺着。硬是拆除了柴火灶台,换上了安全方便的“电灶”。这孝顺好象又不能完全是“顺”着来了。

上农茶馆今天早上又是爆棚。我们只好选择在大厅南侧靠西头的一张方桌坐了下来,服务员刚把“头发”用过的碗筷收拾去,我们是这张桌上的“二发”。这张八仙桌,桌面拉着木纹暗红色的漆面,斑驳破旧。我在想,它“经多少茶水干干湿湿,阅无数碗碟满满浅浅;闻几多荤素香香辣辣,见无尽男女起起坐坐”。茶,白驹古镇的早茶……

借《水浒传》中施耐庵先生的一句经典:“茶里日月长,壶中乾坤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