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家湖杜文斌(我们兰大人杜文斌)
水家湖杜文斌(我们兰大人杜文斌)谈到这里,杜文斌有些兴奋,语速加快了许多。“曾老师不仅学识渊博,还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回忆起恩师,杜文斌诚恳表示,曾向红老师的言传身教让自己受益匪浅,学会了真诚做人、踏实做事。当被问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时,杜文斌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是曾向红老师。”曾向红现任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曾在杜文斌上大四时负责讲授国际关系前沿问题研究课程。“当时在这门课上,曾老师从多个视角为我们详细分析了当时著名的‘阿拉伯之春’事件,让我至今印象清晰。”杜文斌校友捐赠仪式现场(前排左一)问恩报何处?母校兰大为源。在杜文斌心里,兰州大学不仅仅是名义上的母校,更是承载他梦想的摇篮,是永远的精神家园。回忆起十几年前在母校学习和生活的时光,杜文斌侃侃而谈。在兰大读书期间,平日里他喜欢在图书馆读书、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读书是自己进行思考,交流又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在杜文斌看来,大学期间的读书和交流
电话拨出去还没几秒,那端便传来杜文斌校友积极热情的声音。“其实我一直想有机会与咱们的师弟师妹们交流的。”虽临近午饭时间,但他还是抽出时间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作为兰州大学2008级国际政治专业的校友,已毕业10年的杜文斌经过这些年的奋斗在事业上已收获累累硕果,同时他也从未收回对母校拳拳关切的目光,始终把母校的发展情况一直放在心上。
“兰大不仅教我知识,还教我为人”
2019年,在母校110周年华诞来临之际,作为学校最年轻的资助者之一,杜文斌向兰州大学捐资100万,设立了“风雅萃英奖助学金”,支持品学兼优的兰大学子成长成才。
杜文斌校友捐赠仪式现场(前排左一)
问恩报何处?母校兰大为源。在杜文斌心里,兰州大学不仅仅是名义上的母校,更是承载他梦想的摇篮,是永远的精神家园。
回忆起十几年前在母校学习和生活的时光,杜文斌侃侃而谈。在兰大读书期间,平日里他喜欢在图书馆读书、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读书是自己进行思考,交流又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在杜文斌看来,大学期间的读书和交流使得他不仅充实了理论知识、提升了思想境界,还收获了宝贵的师生情、同学情。
当被问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时,杜文斌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是曾向红老师。”曾向红现任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曾在杜文斌上大四时负责讲授国际关系前沿问题研究课程。“当时在这门课上,曾老师从多个视角为我们详细分析了当时著名的‘阿拉伯之春’事件,让我至今印象清晰。”
谈到这里,杜文斌有些兴奋,语速加快了许多。“曾老师不仅学识渊博,还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回忆起恩师,杜文斌诚恳表示,曾向红老师的言传身教让自己受益匪浅,学会了真诚做人、踏实做事。
“在兰大读书的四年,母校不仅教我知识,还教我做人。”一直以来,杜文斌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尊重、对师长的敬爱以及不卑不亢、坚守底线的作风深受同窗、师长和合作伙伴的肯定。
“校训给予我勇气与力量”
“我本科毕业后其实是考上了中山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但因为家庭和身体原因我就放弃读研了。”杜文斌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但我不后悔,因为我选择了自己一直感兴趣的文化产业并坚持做到了现在。”
在中山大学短暂停留了一周后,杜文斌便离开广州前往青海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谈及创业过程,“万事开头难”这五个字是他最大的感悟。身处一个全新的环境、开展一项全新的工作,适应环境和工作强度是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
“刚来青海的时候,只有写字楼的一间办公室,前期一个多月,吃住都是在这间办公室解决的。”杜文斌回忆道,“虽然苦,但一想到自己是兰大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必须要有。”正是母校校训带来的精神力量,让杜文斌在创业这条全新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无畏向前。
杜文斌在青海进行走访考察(左一)
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杜文斌总结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他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自己的创业之路。首先是坚持和专注,能够持久地坚持和专注于一件事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其次是理想与现实,既要有“仰望星空”看全局、知未来的能力,又要有脚踏实地、扎实迈进的行动力;最后是胸怀与责任,要做到为人以正,心有家国。在杜文斌看来,这是每一位创业者必须拥有的基本品质。
此外,杜文斌建议有意向创业的学弟学妹们要多了解当下的创业环境,在遵循个人兴趣的同时向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靠拢。“就像我们现在开展的‘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科技’,这一项目既依托母校的科研力量,又服务于地方发展。这些年来我也看到很多创业的学生在做一些“双碳”方面的项目,学弟学妹们可以往类似的方向努力。”
杜文斌毕业后回到母校作报告
“兰大人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
作为兰州大学青海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这些年来杜文斌多次组织并参与校友活动。“我们办过很多活动,像关爱山区留守儿童、义务植树等等。”
谈及印象最深的一次校友活动,杜文斌想到了一次组织青海校友们赴玉树看望灾后重建小学学生们的经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杜文斌感慨地说道:“灾后重建的学校虽然硬件设施比较齐全,但师资是很欠缺。当时参加活动的有不少从事教育事业的校友,他们给孩子们上了音乐课、体育课等文化艺术类的课程。“我永远忘不了孩子们上课时眼里的光,他们真的很渴望接受新知识。”
在杜文斌看来,无论校友们身在何方,从事何种工作,都是对母校精神的一种传承。“我们的校友在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职业,一方面都在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各自不同的贡献,另一方面,校友之间通过交流,彼此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一个个目标。”
如今,由杜文斌创办并主导建设的青海萃英智库研究院,正凝聚整合了执教于各大高校的人文社科类校友的力量,共同推进青海省的民族地区团结和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等课题研究,致力于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他还与母校共建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希望能够依托母校的科研力量服务于地方发展。“我们在各大高校执教的校友有很多,咱们母校兰州大学本身的科研实力就很强,校友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就能干大事儿!”杜文斌骄傲地说。
采访末了,杜文斌笑着说道:“当初设立奖助学金,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鼓舞我们的师弟师妹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好好学习,同时也希望学弟学妹们今后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都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更要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
来源:兰州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
文:陈文卓 徐景晏
图:杜文斌
编辑:王瑛
责任编辑: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