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享绘本故事公开示范课(省教学能手郭庆霞)
学会分享绘本故事公开示范课(省教学能手郭庆霞)同样精彩的还有这部绘本的文字。这部绘本文字重复且富有节奏感。“爷爷一定有办法”、“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类似的文字贯穿整部绘本,而最独特之处还在于结尾,当扣子丢失后,约瑟说:“这些材料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就像梅子涵所评价的:这个“结尾”让故事绝处逢生,有了轻巧而诗意的告别。但这个奇妙的故事其实已经在告别之前写了出来,让你读到了,于是结尾也是开头。相互连接,像画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圆,回味无穷地团团转着。”而对于我来说,也再一次沉浸在这个普通而感人的故事中。“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绘本不单单是“文 图”,而应该是“文Í图”。确实如此。在《爷爷一定有办法》这部绘本中,我在图片中看到了屋顶朴实的瓦片、路上普通的石头,看到了爷爷慈祥的微笑、家庭美好的时光,甚至看到了我之前忽略的约瑟的妹妹、可爱的老鼠……所有的
郭庆霞郭庆霞,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冯爱虎工作坊成员,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雁塔区航天小学语文教师。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等组织的评优赛教、观摩研讨等活动。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藏着对这个世界无限美好的憧憬与期待,也许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亦或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个妈妈。我常常在思考,我能通过的我的教学和陪伴为学生和孩子带来什么。当我走进绘本的世界时,我发现,或许我能借助绘本,去唤醒他们天使般的童心。这份童心一定包含着对“真”的认同、对“美”的感知、对“善”的拥抱。
唤醒何尝不是一种教育与陪伴呢?唤醒教育理论是由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大师雅斯贝所提出的。唤醒教育就是通过主体间有意义的对话,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沉睡的自我意识,解放其束缚的心灵,使人的生命力、价值观、创造力得到全面的觉醒,从而使人能够自由自觉地建构完美生命和心灵的教育。
经典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无疑就是这样一部能够唤醒童心,引导读者追寻真善美的绘本。这部绘本的作者是菲比吉尔曼。《爷爷一定有办法》原本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老爷爷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曾这样评价这部绘本“这一定是一个人人都读得懂,也听得懂的故事。”然而却又不仅如此。几年前我就已经读过这部绘本,觉得自己读懂也听懂了。可是,当前几天我再次翻开时,才发现这块“普通的蓝布料”并不普通。细细品味,让我拥有了更多惊喜。
几天前,儿子拿着一本《爷爷一定有办法》让我讲故事。之前给两个孩子讲过这部绘本。但当时就是原封不动的读。我思考了吗?好像没有。我带给孩子什么了吗?好像更没有。所以这一次,我决定给孩子们好好读一读这个故事。源于我这段时间在工作坊,接触了一些绘本,也阅读了关于绘本的理论书籍,让我对绘本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源于松居直老先生在《我的图画书论中》提到,当你给孩子读优秀图画书的时候,你就拥有了把书中出色的内容作为自己的东西转达给孩子的特权。这些让我对绘本更多了一份尊重,不敢再以怠慢之姿去对待我手中的绘本。
翻开书,两个孩子坐在我的两旁。我开始为他们诵读。平日里觉得特别认真动情地去读好奇怪。可是这次很想认真的去读。边读我边思考,我发现之前阅读时,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文字和主图上。却忽略了图片下方的小老鼠们,粗心的我!却也更让我发觉绘本的不简单。读过之后,我问女儿豌豆:“除了爷爷和约瑟的故事,你还看到了什么?”孩子的观察总是很细微。她告诉我,她还看到了一群小老鼠,它们应该是一家。我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
于是,我再一次翻开这本书:“豌豆,这一遍我们来讲一讲小老鼠们的故事,好吗?由你来讲!”这一遍,豌豆变成了讲绘本的人。虽然她的语言还很稚嫩,有时候还会磕磕巴巴。但她细致的观察已经很让我欣喜。讲完后我问豌豆,小老鼠的布料是怎么来的?豌豆说:“因为爷爷给约瑟做的东西越来越小,剪下的布料更多了。这些布料不光对约瑟有用,还对小老鼠有用。妈妈你看!他们的小家里有蓝布料做成的窗帘,桌布,就和我们的家一样!”听到这里,我更感受到绘本的不简单。这部绘本中的场景看似普通,却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幸福的生活,快乐的笑容,温暖的眼神……让孩子读后感受到其中的真善美,也让他们用童真的眼睛去欣赏绘本。一块布料、一颗纽扣、一只老鼠、一段故事,就这样留在了他们的童心里。
而对于我来说,也再一次沉浸在这个普通而感人的故事中。“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绘本不单单是“文 图”,而应该是“文Í图”。确实如此。在《爷爷一定有办法》这部绘本中,我在图片中看到了屋顶朴实的瓦片、路上普通的石头,看到了爷爷慈祥的微笑、家庭美好的时光,甚至看到了我之前忽略的约瑟的妹妹、可爱的老鼠……所有的场景是那样普通,就如同在你我身边一样,却带给我别样的温暖,唤醒我别样的回忆。在每个孩子心中,爷爷或者长辈都是“无所不能”的。我也想起了我的爷爷。他是一个木匠,小时候家里的小板凳,小玩具,全是他亲手制作的。那个时候,我也时常觉得,遇到任何问题,爷爷都一定有办法。转眼间,我已为人父母,爷爷已经离开我们,但是那份慈爱与陪伴却永远留在心里,等待着被唤醒……
同样精彩的还有这部绘本的文字。这部绘本文字重复且富有节奏感。“爷爷一定有办法”、“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类似的文字贯穿整部绘本,而最独特之处还在于结尾,当扣子丢失后,约瑟说:“这些材料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就像梅子涵所评价的:这个“结尾”让故事绝处逢生,有了轻巧而诗意的告别。但这个奇妙的故事其实已经在告别之前写了出来,让你读到了,于是结尾也是开头。相互连接,像画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圆,回味无穷地团团转着。”
团团转着的何止是文字和故事,还有我们的一颗童心。这个故事唤醒了孩子们对真善美的感知,也唤醒了成人对真善美的回忆。这不正是绘本的魔力吗?在绘本面前,我们都是孩子,我们的童心都将被唤醒,从而更真切的去感受这美好的世界!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