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乡于营村(于营村的幸福年)
我们的家乡于营村(于营村的幸福年)村干部们把2020年看作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因而都格外重视。2018年,于营村实现了整体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6.11%下降至0.22%。2019年,全村最后一户未脱贫户——孙佳美姐弟也实现脱贫。满山遍野的山杏树还在“冬眠”。田野和夹道的山岩,覆盖着斑驳的白雪。但随着外出务工者们的回归,小村的热度在一天天上升。返乡者手中提着年货,脸上写满思念。村头的大集上已是人头攒动。小贩们戴着棉帽,哈着白气,不断吆喝着,买卖兴隆。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一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可在于营村村委会,村干部们还没有歇下来。大伙相围而坐,一场“新春奋斗会”正在进行……
春节前夕,于营村部分村民在村支部领取福字并合影,喜迎新春。 记者史自强摄
村里的“新春奋斗会”
建座村史馆记录奋斗史
春节来临,河北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于营村,热闹起来了。
满山遍野的山杏树还在“冬眠”。田野和夹道的山岩,覆盖着斑驳的白雪。但随着外出务工者们的回归,小村的热度在一天天上升。返乡者手中提着年货,脸上写满思念。
村头的大集上已是人头攒动。小贩们戴着棉帽,哈着白气,不断吆喝着,买卖兴隆。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一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可在于营村村委会,村干部们还没有歇下来。大伙相围而坐,一场“新春奋斗会”正在进行……
2018年,于营村实现了整体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6.11%下降至0.22%。2019年,全村最后一户未脱贫户——孙佳美姐弟也实现脱贫。
村干部们把2020年看作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因而都格外重视。
新一年要启动的致富项目,种植面积定多大,资金来源是哪里,技术问题如何解,这些细节在会上都需要一一敲定。
回望这两年,于营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路灯亮了,道路通了,旧房翻新了,村民们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村支部委员于立福说,仅2019年,村里新修柏油路2公里,新建桥梁7座,新垒筑河坝约10公里,扶贫工程各项进展顺利。
多年前,于营村也经历过低谷期。直到两三年前,还有村民隔三差五地找到村干部,问啥时候能还债,都是早些年村里雇用村民做工欠的钱。
这两年,于营村顺利推动实施了光伏项目、苗木项目、秋葵种植项目等一批产业扶贫工程。
“脱贫只是起点,奋斗没有终点。”在会上,村干部们达成了一致。
2020年,于营村还将一个项目纳入重点工程——建造一座村史馆。那里面,将再现于营村贫穷的过去,以及正在走向幸福的现在,尤其是记录这几年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奔向小康的奋斗史。
“每一个村民都应该知道,并且在心中牢记,我们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怎么一步步战胜贫穷的。”村支书陈永说,唯有不忘过去,方能更好地拥抱未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广大的农村而言,农历春节才是一年真正的开始。春节过后,于营村就将按照设定的全新蓝图,踏上新征程,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脱贫村民家
年糕越蒸越高日子越过越好
临近春节,又到了王桂兰展示蒸年糕技艺的时候。
晌午时分,炊烟从她家升起,饭香四溢。她用玉米芯做燃料,把大锅烧热,放上高粱秆做的箅子,铺上一层红小豆以防粘锅,然后把先前磨好的黄米面、高粱面打着圈儿撒在箅子上。娴熟的手法配合着升腾的蒸汽,面便慢慢蒸成了糕。
大锅旁,过油肉、烧鸡、鱼已准备就绪。王桂兰加快了速度,她知道,孩子们归家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这两年,生活的改善给了王桂兰的厨艺更大的施展空间。而在以往,她必须勒紧裤腰带,盘算着生活。
家里的7亩玉米地,就是她一家的全部营生。赶上好年头,年收入4000余元,王桂兰还能勉强撑过去。可前几年遭遇大旱,最差时亩产跌到一两百斤。王桂兰也曾想过外出打工,可年过六旬,人家见了她,都摇头摆手。
后来,王桂兰的丈夫又病倒了。家里花光积蓄不说,还欠下外债。王桂兰说,村里人可以穿旧衣服,吃的可以自己种,可“一摊上病,这天就塌了”。
绝望之际,脱贫攻坚的各项举措给王桂兰撑起一片天。村里这两年陆续引进了光伏项目、苗木项目,村干部入户通知、集中培训,动员贫困户和村民积极加入,越来越多的人动起来了。
王桂兰也坐不住了。当她听说苗木扶贫基地要招工时,几乎是一路小跑着过去的。做苗木工人,一天80元;兼职公益岗的巡河护路员,一个月400元;得空她还能拾掇玉米地。那之后,王桂兰又陆续参与了秋葵种植项目、道路翻修项目,收入眼看着慢慢增加了。就在她一心在外忙活参与项目做工时,还有人在帮她默默操心着家里的事。
于营村的冬季,夜里温度常降至零下10多摄氏度。“屋里温度不高,孩子有时候都哆嗦。”王桂兰说,她家的沙发背后,冬天常结出一层冰碴子。
这两年,扶贫驻村工作队帮王桂兰解了忧:贫困户统一更换燃烧效率更高的新炉子,疏通暖气管道,外墙加装保温。
王桂兰家里,原本沾着煤灰的灶台全部贴上了瓷砖,抹布一擦就光洁如新。被煤烟熏黑的墙壁也重新粉刷了,露着横梁和土砖的屋顶也做了吊顶。改厨、改厕、危房改造这些工作,用王桂兰的话说,让她“在村里也有了当市民的得意”。
曾经,日子是一天天挨过来的。现在,日子是一天天奔着走的。厨房里,王桂兰依旧在忙活。随着黄米面越撒越多,年糕也越蒸越高,冒着一阵阵香气。这正如她眼下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越过越有滋味。
活动中心
春联写起来歌儿唱起来
于营村文化室,这一天,长桌上铺满了红纸。建档立卡户路桂服和孙凤平,紧接着又并排摆好了晾干笔墨用的凳子。
春节前,得知县文联要来村里送春联,不少村民一大早就赶到了这里。
“哎呀,我跟你说,写得好着呢,去年我家就贴着这个。”“那你咋没给我要一副呢?”“你得自己来,人家现场送……”
大伙凑在一块笑着,忙碌着,等候着。
这已是村干部第二年邀请书法志愿者来村了。尽管村头的年货大集就有印好的春联,但志愿者现场书写,不仅喜庆热闹,而且内容还可“定制”,更加受到村民青睐。
这几年,村文化室、村中心广场等地,渐渐成为村民们的活动中心,同时也成为脱贫攻坚的思想阵地。村民们在这里与村干部互动交流,同时也参与集体活动,相互鼓舞士气,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两年,于营村重组了村两委班子。村两委干部和县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一道,集中力量办大事,助力脱贫攻坚。
“听说村里又要上新项目喽,要找村民商量事儿。”孙凤平说,村干部这两年挺忙活,村支书都没咋歇,“不是在村部,就是在回村部的路上”。
村干部“在状态”,也让村民们干事的信心开始萌动。早些年,于营村村干部与村民间不怎么交流,中间像隔着一堵隐形的墙,上级政策不传达,群众意见没人听,村民渐渐失去了村里大小事务的参与感。
村民王雪连说,自打2018年以来,村干部“主动到家来了,给我们细说这个项目为啥好,能赚多少,给打气呗,我们这心里就感觉不落空了”。
2018年4月,村里的光伏项目开始招工。起初,一些村民还在犯嘀咕。可自打瞅见邻居王桂如在项目里领了工钱后,同是贫困户的路桂服坐不住了。“我看她干的那些事儿,我也能干,差不了。”路桂服说。
夕阳西下,余晖斜洒在于营村新修的农房屋顶。村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来到村中心广场。在这里,村妇女主任李淑红组织村里妇女唱歌、跳舞。这两年,于营村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门,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平坊乡去年组织全乡比赛,俺们于营唱歌得了第一,跳舞得了第二。”路桂服说。
“要的就是这股子精气神。”看到于营村村民精神面貌的转变,书法志愿者专门创作了一副春联送给村里,以贺新春之喜。他一边写,村民们在旁一边读:人逢华年精神满,岁通盛世家业兴。
驻村第一书记
绿色人参畅销红薯项目上马
吕晓勋挂下电话,脸上的喜悦有些情不自禁。春节前夕,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支持下,村里与当地一家生态农业公司达成红薯种植项目初步合作意向。刚才对方回电,承诺提供种苗并负责后期以保底价收购。
红薯项目在2020年春夏就要正式启动,这是于营村新一年的头号产业扶贫项目。全村在去年实现脱贫后,除了强化基础设施改善外,接续的产业项目,是实现持续增收不返贫的关键。
2018年8月,吕晓勋从人民日报社评论部来到于营村挂职扶贫,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北京工作8年之后,突然来到山村里,强烈的落差感让吕晓勋起初“两眼一抹黑”。
无奈,他只能采用“笨办法”:自绘两张标有村民和贫困户位置的简易地图,骑上一辆电动车在村里穿梭认户,5个月跑了700多公里。
贫困村脱贫,产业是关键。秋葵种植是吕晓勋引导村两委班子,靠自力更生建立的产业扶贫项目。尽管秋葵种植效益高,前景好,但从一个文字编辑转向蔬菜种植与销售,吕晓勋坦言,自己遭遇知识经验盲区。
如何突围?挑灯夜战、请教高人、发动群众……在滦平县虎什哈镇的蔬菜大棚里,吕晓勋踩着泥,向农户请教秋葵种植的实用技术;后来他又联系天津的“网红”村官,了解秋葵项目的实施经历;再后来,他发挥记者特长,联系中科院专家,采访求教秋葵防虫害和产品加工注意事项。
备足功课后,如何让村民信服和参与,并不容易。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吕晓勋更加体悟到,做好基层工作,除了热心、虚心之外,耐心弥足珍贵。
2019年5月,种植园里挂出了鲜嫩的小秋葵,阳光从背后照过来,秋葵表面的一层茸毛闪闪发亮。村民把这称作是增收致富的“绿色人参”。
秋葵的后期销售渠道开辟顺利,网售、农超对接等方式的灵活运用,使得第一天就成功发货120斤。但后来,吕晓勋仍在工作日志中总结道,依靠现有的销售渠道,消化能力有限,不适合进一步扩大经营。因而这一次,红薯项目在前期规划中,他就抓紧与农业公司商定,由公司负责后期收购,依托其成熟的产业链,免去农户销售的后顾之忧。
转眼间,驻村工作已经一年半,距离2020年8月挂职结束,已进入倒计时。
这两年,吕晓勋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在大力引入资金和项目的同时,也在试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体系。“只有行之有效的制度,才能让村子长期稳定、充满活力地运转,村子才能不断强起来、富起来。”吕晓勋说,“这个村,要一直幸福下去!”
赶在春节放假前,对接完产业项目的细节后,吕晓勋从县城叫了一辆车,搭车到村头。他提着一个简易的工作袋,踩雪地,径直向村部走去。
于营村档案
于营村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东北部,潮河岗子川上游。受种种因素制约,于营村此前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2014年,900人左右的村子,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3户297人,贫困发生率36.11%,是平坊乡贫困村之一。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春节前夕,本报记者走进于营村,探访脱贫攻坚以来,这座小村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