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山顶上一棵松(泰山上的18棵青松)
泰山山顶上一棵松(泰山上的18棵青松)像青松一样可靠泰安市消防救援支队政委姜从涛说,自泰山消防救援站建立以来,“走一遍盘道,植一颗青松,访一位挑夫,学一遍队史”成为泰山消防救援站每一名消防员入职的“第一课”。荣誉陈列室的那根扁担,也在无时无刻的诉说着传承的珍贵,“他们都很朴实,都立定决心干好工作,让这个荣誉的集体更加熠熠生辉,每一份荣誉都是他们每个人一滴滴的汗水累积起来的,每一缕光环都有他们每个人的影子,所以他们愿意付出。”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更没有人要主动退出,而是要求继续在这里坚守,甚至在可以离开时选择回来。泰山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李令政因为表现突出,上了军校,毕业后他可以离开,可是他毅然决然申请重回岱顶,继续在这里守望这片记忆中抹不去的青山。现在他腰椎有伤,半月板摘除,可是他无怨无悔。2010年,在被授予“泰山卫士”的荣誉称号后,李令政在感受到巨大的荣誉的同时,也感到了恐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要对得起这份荣誉,
记者 李培乐
说到青松,赞美其品格的诗句总能涌入脑海。比如“桃林总芳菲 岂若松柏久 ”赞美的是松柏的坚定和可靠,“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则是赞美松柏的高贵品格。在泰山之上,就有这么18棵“青松”,这里是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泰山卫士”荣誉称号的泰山消防救援站,该站同时也是华东地区驻勤海拔最高的消防救援站。
像青松一样坚定
1996年,第一批泰山消防救援站消防员爬上泰山,从此便开始了26年如一日对“平安泰山”的执着守护。据了解,泰山消防救援站一共有18名消防员,26年来,他们用脚步丈量泰山18万亩山林,用心守护着泰山上的26处古建筑群、58座寺庙、2200多处碑碣石刻等珍贵文物。期间,他们攀爬了数不清的台阶,以至于膝盖问题都成了他们常见的职业病。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更没有人要主动退出,而是要求继续在这里坚守,甚至在可以离开时选择回来。泰山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李令政因为表现突出,上了军校,毕业后他可以离开,可是他毅然决然申请重回岱顶,继续在这里守望这片记忆中抹不去的青山。现在他腰椎有伤,半月板摘除,可是他无怨无悔。2010年,在被授予“泰山卫士”的荣誉称号后,李令政在感受到巨大的荣誉的同时,也感到了恐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要对得起这份荣誉,要把队伍带得更好,要把好的作风传承下去。”
现在泰山消防救援站的消防指战员平均年龄二十六七岁,以1996、1997、1998年出生的居多,甚至还有两名零零后。24岁从部队退伍的李心宁,得知泰山上有一帮“青松”一样的消防员,他立志成为其中的一员。已在山顶三年的他说,“这个工作适合我”。在泰山消防救援站,他们每周都有登山训练。在高强度训练下,现在的18个人,都可以在十八盘疾步如飞。李心宁说,他现在从泰山红门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山顶,虽然膝盖有时疼,但他说“这些都是小问题。”
零零后的赵义龙,也是冲着泰山消防救援站是一个荣誉的集体,满怀责任和期待加入了这个大家庭。“不出意外,家庭支持的话我就会一直干下去。”虽然他说这里夏天和冬天的湿气重,还有那么长的台阶。年轻人喜欢热闹,在山顶特别是冬季长达3个月的封山期,记者问他会不会无聊,“有影院,有活动室,还可以和家人打电话,并不觉着无聊。”说到这个集体获得的众多荣誉,赵义龙说,“压力促使人进步,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就是这样,他们人人的眼神都是那么的坚定,他们都将这个英雄的集体扛在肩上。
泰安市消防救援支队政委姜从涛说,自泰山消防救援站建立以来,“走一遍盘道,植一颗青松,访一位挑夫,学一遍队史”成为泰山消防救援站每一名消防员入职的“第一课”。荣誉陈列室的那根扁担,也在无时无刻的诉说着传承的珍贵,“他们都很朴实,都立定决心干好工作,让这个荣誉的集体更加熠熠生辉,每一份荣誉都是他们每个人一滴滴的汗水累积起来的,每一缕光环都有他们每个人的影子,所以他们愿意付出。”
像青松一样可靠
泰山消防救援站的荣誉室陈列着近130面锦旗,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是鲜活的救援实例。
“去年中秋节前,重感冒的我直播完特别不舒服,当时已经憋闷气短,如果不下山我可能撑不下去。”一直在泰山山顶活跃的“娟姐”,在最危急的时候,让别人帮着拨打了119。“上来的特别块,像旋风一样出现在我的面前。”看到消防员,当时她就哭了。躺在担架上,听着消防员们急促的呼吸声,她扭过头一言不发。担心她安全,一个消防员一直呼喊“不要睡”。娟姐回忆说,“其实当时我是觉着安全了,闭上眼睛休息。”
泰山的一位邮递员,也是全国劳动模范的宋现生说起山顶上的这18棵“青松”,也是赞不绝口。“我亲眼见过一对来自上海的老夫妻,男子口吐白沫,从报警到消防员赶到也就五六分钟,消防员到场就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
作为18人中的一员,上山三年的李心宁对一次救援记忆深刻。“当时是晚上,日观峰那边区占位置,人比较多就掉落悬崖了,当时雾很大,看不到人,找了一两个小时才找到,凌晨一点出的警,凌晨四点多完成收队。”
“最多的时候一天13个警情,曾经一个晚上从中天门到南天门5个来回。”李令政说,那是2017年8月10日下午5时12分开始到第二天的凌晨5时36分。别忘了,普通人爬一次十八盘就要两个小时,他们还要负重,却像不知疲惫的机器一样的上下穿梭。“第一个救援完上山时已经9点了,饭还没热好就又接到警,最累的是第三个,当时队员腿都打软,人也都耷拉着头了。”长期的训练,让队员抬着担架依然可以在十八盘快步如飞,即便自己摔倒,也要高举着担架,因为不那样其他人可能也被带倒,“救援时顾不上自己安危,只求能让报警者安全”,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就是这样一根筋的救援。
正如南天门管理区负责人赵军说,“他们对得起自己的制服,见过他们索降救人,虽然每一块石头都可能松动,消防员也被划伤,但是没有一句怨言,他们就是游客的生命线,游客的守护神。”
这些年他们参与了多少起救援呢?泰安市消防救援支队政委姜从涛说,根据统计,泰山消防救援站建队26年共救援3300多次,救助3000多人。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起初泰山消防救援站设立是为了灭火,后来延伸到大应急,包括灭火防火、救援、医疗救助等等。如果你到过泰山顶,在天街下边你就会注意到“泰安消防便民服务站”,里面有身穿火焰蓝的消防员值班,不管你是想充电还是想喝水,或者受伤后的简单包扎,全都能满足你。
像青松一样高洁
据了解,泰山消防救援站获得了42项省部级荣誉,还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正如姜从涛所说,“背后凝聚了18位同志的付出和艰苦努力。”
别看他们每个人说的云淡风轻,其实背后的辛酸外人也能看出端倪。李令政的爱人在泰山索道站工作,从索道站遥遥相望消防站是她的日常,遇到救援中的李令政,“注意安全”是她最常说的话。“从我们索道站到他们队里,我自己数的是521步。”李令政的妻子说道。虽然相隔仅仅521步,但一年却相聚不了几回,十几年,是李令政于泰山之巅的坚守,也是妻子于家中的守望。在谈及未来时,李令政说自己想干到不能干的那一天。也许那一天,他们两个人也终于可以携手在泰山山顶看一次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日出。
泰山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都是年轻人。“在这里有寂寞,有危险,同龄人和女友、家人爬山赏景,他们要提供服务,要随时准备救援,长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种煎熬。”针对这种情况,姜从涛说,他们给山顶的适龄消防员组织相亲,“不过有的相亲对象听完情况就说,见你还得坐索道,你要出警我上山还见不到你,人家可以晚上吃饭看电影,对你们来说却是奢望。”所以,现在一旦到了适婚年龄还没有对象的消防员,李令政也会帮着申请,让他们调到山下结婚生子,“都不愿意下山,他们还说找到女朋友再上来。”大家都知道,到了冬天,泰山山顶零下30多度的低温,虽然现在加强了保障,可是也只能一周送一次菜,和山下的条件肯定是没法比。
另外,在山顶的救援中,他们需要克服心里的障碍,“有时人去世了,也要抬下来。”大家可以想象他们承受了什么。所以,从事这样的工作需要一种情怀,需要一份担当,更需要一份高洁。
针对泰山山顶的情况,从山东消防救援总队、泰安当地政府到泰安消防救援支队都积极投入加强保障。“以前厕所一到冬天管道就冻住了,只能去公共厕所,现在管道都加了热垫,屋里也安上了除湿器。”而且因为山顶气温低,消防员们都配备羊毛大衣、皮帽子和皮棉鞋。
26载寒暑,他们疾行如风,在抢险救援中分秒必争,给生命续航;他们稳如青松,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解群众危难;他们坚如磐石,犹如18棵青松巍然挺立,护佑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