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90年代的西安纺织城(这里曾是西安小香港)

90年代的西安纺织城(这里曾是西安小香港)吴红专的母亲是第一代纺织女工,那个年代,能进纺织厂当工人,堪称“人生赢家”,“每个厂的厂区,从泳池、篮球场、医院、露天电影院,到托儿所、小学、中学,一应俱全。”“仅国棉四厂,鼎盛时期就有1万多人,”昨天,在接受三秦都市报记者采访时,60岁的吴红专追忆这段往事,脸上仍有掩盖不住的自豪,“白天围着车间转,晚上围着卡拉OK转。”这一年,伴随着邓丽君娓娓动听的歌声,22岁的他通过招工的机会,进入西北国棉四厂清梳车间,由“下乡知青”成为一名纺织工人,每月工资32元。彼时,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国棉四厂所在的西安纺织城地区,形成了以国棉三、四、五、六厂和西北一印等五座大型纺织印染企业为支柱,以西北电建四公司、纺织科研所等十余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集群。吴红专拍摄的纺织工人 本报记者 党运 摄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 (记者 宋雨 实习生 杜豆 刘院)拓宽后的韩森东路,在西安东三环上,架起了一座跨线桥。一桥连接东西,“断头路”变成通途。只有吴红专记得,这里曾是他工作了28年的西北国棉四厂。

今天下午,站在他家32楼的窗前往北眺望,西北一印,西北国棉三厂、四厂、五厂、六厂,一溜排开,“这里曾是‘西安小香港’,变化之大,不敢想象”。

124元买了台海鸥牌相机

吴红专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从1980年开始。

这一年,伴随着邓丽君娓娓动听的歌声,22岁的他通过招工的机会,进入西北国棉四厂清梳车间,由“下乡知青”成为一名纺织工人,每月工资32元。

彼时,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国棉四厂所在的西安纺织城地区,形成了以国棉三、四、五、六厂和西北一印等五座大型纺织印染企业为支柱,以西北电建四公司、纺织科研所等十余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集群。

90年代的西安纺织城(这里曾是西安小香港)(1)

吴红专拍摄的纺织工人 本报记者 党运 摄

“仅国棉四厂,鼎盛时期就有1万多人,”昨天,在接受三秦都市报记者采访时,60岁的吴红专追忆这段往事,脸上仍有掩盖不住的自豪,“白天围着车间转,晚上围着卡拉OK转。”

吴红专的母亲是第一代纺织女工,那个年代,能进纺织厂当工人,堪称“人生赢家”,“每个厂的厂区,从泳池、篮球场、医院、露天电影院,到托儿所、小学、中学,一应俱全。”

1985年,吴红专与同在国棉四厂的妻子结婚。他酷爱摄影,为此连婚礼都没有举办,花124元买了台海鸥牌相机。

婚礼前,他给妻子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妻子,头发烫着卷,涂着口红,身后摆满了一床床崭新的被子。

婚后,吴红专因为摄影的特长,成为厂里的宣传干事,他利用这个机会,拍了大量纺织工人的照片。

纺织女工照片背后的时代变迁

有一组照片,吴红专格外爱惜。照片一共4张,主人公都是纺织女工,从最早的“白围裙”“白圆帽”,到后来的“蓝色制服”,时间跨度40年,构成了生动的时代图景,弥足珍贵。

90年代的西安纺织城(这里曾是西安小香港)(2)

吴红专和母亲的老照片对比 本报记者 党运 摄

“工人们穿的工作服,都是厂里生产的。”吴红专介绍,改革开放初期,纺织品一直是限量供应,一件化纤面料做成的“的确良”衣服,在当时已经非常时髦了。

进入1990年以后,棉花连年增产,棉纺织品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的确良”衣服逐渐向涤棉、纯棉、绒布格纹等转变。

1983年12月1日起,全国临时免收布票、棉絮票,1984年也不再印发,通行了30年的布票,宣告废止。

1990年,喇叭裤、健美裤、蝙蝠衫、连衣裙掀起一阵阵热浪,吴红专有了第一件牛仔衣,“厂里织的布,拿去深圳染色,只有极少人,才能穿上牛仔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国企迅速显现出竞争疲态,纺织城也不例外。管理落后,负担沉重,创新缓慢几乎成为通病。

1990年代中期后,从纺织城纺织行业的设备状况看,整体拥有先进装备的比重已经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纺织城从此跌落谷底。

孕育梦想的热土 再度腾飞

2008年,国棉四厂进行政策性破产,吴红专下岗了。下岗后的他没有灰心丧气,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后,又重拾摄影爱好,工作之余,带着妻子一起旅游,刻苦钻研摄影技术。

90年代的西安纺织城(这里曾是西安小香港)(3)

吴红专拍摄的老房子的变化 本报记者 党运 摄

他拥有了一台1万多元的佳能单反相机,将纺织城的变化,用照片一张张记录下来,“这片曾经孕育着梦想的热土,再度腾飞,正像我的人生一样,沐浴着国家强大的春风,节节高升。”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纺织城振兴改造,在灞桥区如火如荼展开。

2009年,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开工建设,与旧的纺织厂相比,产业园的特色在于集团化生产,形成纺织集群,有效延伸了纺织产业链,用全新的发展思路赋予纺织老工业基地新的生命力。

40年跌宕沉浮,纺织城地区的转身,也是社会的华丽转身,是时代的缩影。而我们,都身处其间。

三秦报网全媒体征集“家庭相册”

三秦都市报网全媒体将面向社会征集10个有代表性的“家庭相册”,你的工作、你的生活、你的家人,无论什么故事,都可以告诉我们,我们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帮你编写一部——家庭影像志。

参与方式:

1. 拨打三秦都市报965369新闻热线,诉说您和老照片的故事。

2. 关注三秦都市报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后,将您的老照片和故事通过微博、微信私信的方式,传给我们。

我们将为10户征集到的家庭,每户赠送一份2019年度三秦都市报订阅卡。

《改革开放40年--家庭相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