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毛利为什么低了(为什么加盟7-11还是赚不到钱)
加盟毛利为什么低了(为什么加盟7-11还是赚不到钱)2011年,7-11雄心壮志进成都,计划5年开250家店。结果只开到100家就开不下去了,亏损太严重,现在只剩下60家左右。为什么在日本、台湾疯狂开店的7-11到中国后就画风突变了呢?蔡掌门分析有三个原因:可以说,7-11真的做到了便利。但在中国本土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目前,7-11在中国7000多家门店中,但台湾地区就占到了5000多家,内地的门店只有2000多家!从开店数量来看,7-11在国内发展得并不好。终于探究了便利店这个行业的一些“秘密”。说到便利店我们能想到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7-11,中国大部分的便利店从业者敬之为学习对象。目前,7-11在全球的门店数已经60000多家!2016年他们8000多名员工,创造了近百亿人民币的利润,人均创造利润接近120万元人民币,比肩阿里巴巴。在日本,人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7-11。人们可以在这里买生活用品、吃饭、买衬衫、机票、电影票、游乐园的门票;
*蔡掌门BP——中国最懂战略定位的BP专家*
► BP小君说:
上周,小编注意到一位同学在后台留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开一家便利店到底赚不赚钱,怎么加盟一个7-11 ?”。
为了体现蔡掌门的专业度,同时也本着对大家负责的态度,之前的一个我们采访了7位业内的从业者、走访了几十家实体店、看了3位数的行研报告......
终于探究了便利店这个行业的一些“秘密”。
1// 加盟7-11赚不赚钱 //说到便利店我们能想到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7-11,中国大部分的便利店从业者敬之为学习对象。目前,7-11在全球的门店数已经60000多家!2016年他们8000多名员工,创造了近百亿人民币的利润,人均创造利润接近120万元人民币,比肩阿里巴巴。
在日本,人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7-11。人们可以在这里买生活用品、吃饭、买衬衫、机票、电影票、游乐园的门票;还有免费电话翻译服务,老年人服务;收发快递、物品寄存、代缴个人所得税和年金保险等费用、洗衣服务……
可以说,7-11真的做到了便利。但在中国本土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目前,7-11在中国7000多家门店中,但台湾地区就占到了5000多家,内地的门店只有2000多家!从开店数量来看,7-11在国内发展得并不好。
2011年,7-11雄心壮志进成都,计划5年开250家店。结果只开到100家就开不下去了,亏损太严重,现在只剩下60家左右。为什么在日本、台湾疯狂开店的7-11到中国后就画风突变了呢?蔡掌门分析有三个原因:
一是,中国房屋租金和人员成本较高。7-11真正赚钱的店铺都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区,但这里竞争很激烈,商铺极贵,占开店成本30%以上。
人工成本是几乎所有公司最多支出之一。以北京为例,便利店员工基本工资5000左右,还要加上社保、公积金、税。而便利店24小时营业,员工不会少。人工成本一般会占到总成本20%以上。两项加起来,房租 人工成本已经在50%以上。
二是,中国低端市场庞大,7-11没有太大的优势。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在三四线城市,这里的人属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7-11这种高端便利店干不过600万夫妻店(小卖部)。举个例子,同样一包辣条,夫妻店不知名品牌只卖5毛,7-11的一包卫龙辣条卖4块。5毛的会非常畅销,4块的只能挂在那里等着过期。
三是,本土品牌的竞争和政商关系的劣势。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政商关系也是制约便利店发展的一个因素。很多城市当地的商超都有很强的政府背景,加上本地保护和政策支持,对于外地品牌进驻形成阻力。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即便如此,依然改变不了7-11是一家优秀的公司。国内大部分便利店都在模仿它们的零售哲学、管理方式、供应链能力、SKU的把控和加盟店的授权模式。
从数据上看7-11加盟店占比98%,也就是说7-11的强大是离不开以特许加盟为主的模式,7-11在很多地方都会采取跟别的公司合资、合作的方式,把经营权交给别的公司。
比如泰国7-11的经营权是正大集团,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7-11的经营权就归属于不同的公司。华北地区,主要就是指北京、天津的店归7-11北京公司,南方的7-11归属于香港的一家公司,华东的7-11是交给了台湾的统一集团。
7-11在2011年之前一直是采用直营的方式,2011年后才开放了加盟。但是它的加盟条件比较严苛,拿北京、天津为例,加盟费用从35~70万不等,且必须有2名专职的经营者(最好是夫妻)。门槛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7-11的回本速度慢,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资的生意,在很多人看来并不合适。
2// 便利店里的大门道和小技巧 //通过长达1个多月的走访、调研和分析,我们总结了几条便利店行业的大趋势:
①便利店早已不是“当年”的便利店
过去我们印象中的小卖部,便利店,就是就近原则买一些急需的小东西,比如可乐、牙刷、酸奶之类的。
但是今天,便利店可能可以卖自制奶茶、咖啡、酸奶,也可以买自己做的盒饭快餐,还可以代收快递买。在便利店,你还可以借到雨伞,可以打印自拍,你甚至可以在便利店里面找到座位泡一盒泡面,享受自己高卡路里的午餐。
所以,如果你想自己开一家或者加盟一家便利店,首先要在思维方式上转变过来,你要开的早就不是当年的便利店了。
②所有便利店都在尝试通过餐饮来提升毛利
便利店行业其实是一个低毛利的零售行业,中国市场业内普遍认可的毛利率大概在20%-35%之间,净利在3%-8%之间,平均5%,而主要的成本就是房租和人工,这几乎占到便利店行业成本的50%。
而在毛利低的情况下,从7-11开始,一直就在尝试通过餐饮来提升毛利,目前,北京品牌便利店里面,至少有1/3的面积是用来摆放关东煮、盒饭快餐和饭团面包的。
7-11 在中国经营数据显示 FF 商品(Fast Food)已经成为便利店销售额和毛利的最大组成部分 FF 商品合计销售占比已经达到了 42.9% 而毛利贡献也达到了 46.6%。
在一项 7-11对于中国消费者购物行为的调查中显示 店内料理、乳制品、饮料、好炖、饭团寿司占据了消费者目标商品前五的位置 其中除乳制品和饮料这类便利店的传统品类外 剩下的均为速食类商品。
③数据是便利店行业的生命线
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零售商是有什么卖什么,消费者是有什么买什么。但是今天必须是围绕客户的需要倒着来,以终为始整合需要什么样的商品,什么样的物流,什么样的价格,什么样的摆放等等。
7-11讲求千店千面,千时千面,你的店在哪里?在酒店附近,公司附近、医院附近,还是住宅附近?附近是年纪大的比较多?还是年轻人比较多?你是什么冬天还是夏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日期,不同的星期,整个店面陈列的商品数量、品类都是不一样的。
今天,数字化的供应链网络是便利店品牌的生命线,传统的线性供应链将逐渐演变成动态的网状供应链体系,7-11能实现不同门店不同时间供货1-3次。
你的门店、供应商、共配中心、总部等各个节点都必须连接在一起,每个店铺什么货,什么时间点铺货,做什么活动,都得是“店长以及店长手里的数据”说了算。
3// 那近年来无人店项目怎么样 //一家便利店能不能赚钱主要看两点:毛利率和客流量。而近年来热门的无人店只能卖标准化产品,毛利率低,行业内一般鲜食的利润最高,而无人店做鲜食却比较困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做鲜食店里必须有人操作,像冷串、关东煮你不可能让顾客自己操作,体验很差,卫生也没保障;二是无人店位置比较分散,即使做鲜食,供应链的成本也会很高。
所以多数无人店只售标准化商品,比如饮料、方便面、薯片等,毛利率自然较低。你可能会想,可以薄利多销,但无人店并没有客流量的优势。一家便利店客流量如何,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选址,商品SKU,服务体验。
在选址上,无人店开在封闭社区,用户基数不大。社区里客流量最大的是入口处,这里一般有有人店。无人店大多摆在空旷位置,只能服务一部分离得近的人。
在服务体验上,无人店没有店员做导购、推销,不能及时补货,这些都会影响购物体验和销量。之前开在北大的无人店,销量不是太理想,后来安排店员值守,结果日销售额明显提升,从3000元提升到4500元,增长率达到50%。
在商品SKU上,无人店比不过有人店,无人店只有600个,有人店一般有3000个。另外,在社区里,夫妻店主要做熟客、常客的生意,顾客与店家有情感链接,这些无人店做不到。无人店虽然在距离上有优势,但牺牲了很多其他优势。而在这个位置,又有一种存在多年的商业模式——自动售货机。
无人店的本质是放大版的自动售货机,它的作用完全可以由自动售货机替代,只需要两三台就能满足需求。而且自动售货机效率更高,商品不会被顾客弄乱,更容易防盗。没有重设备投入,成本更低。体积小,租金低等优势。
综合来看,无人店盈利很难。
近两年,无人店出现大规模“死亡”。2018年,先后有51零食卖给猩便利,果小美并购了番茄便利,邻家便利店一夜之间168家店铺全部关门等。2018年后获取融资的无人店创业公司也并不多。
这都说明无人便利店不是一门赚钱的生意。但从业者也在探索各种方式,比如便利蜂,有人值守 无人结账;小麦铺,餐饮 便利店的形态。未来,也许还有更多新的模式出来。
至于哪种模式适合你,那不妨来找蔡掌门,我们乐意帮你的项目把把脉。■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安妮老师(gdbp001),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