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文学翻译率先兴起(关于文学作品的翻译问题)

文学翻译率先兴起(关于文学作品的翻译问题)一个好的翻译者,本身就需要对两方的文学语言充分掌握和熟悉,甚至都能充分的进行独立的创作,不达到熟捻的程度,把两种不同的语言互相转换,在不同的文字之间游走,需要的是两种语言都具备高超的表达能力,并且做过创作的尝试,甚至也有成熟的作品。进行文字创作和阅读文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理和文字体验,因此,一个好的文学作品翻译者,本身就是一个好的文学家。

最近在读一些译来的书的时候,总是觉的译者的书让我读来觉得隔膜,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不是一个会翻译的人,因为我的外语在从中学学到现在,依然停留在一个初级的阶段,所以对翻译一直不敢乱说。今天大起胆来,是因为除了这些译的不好的版本外,我也看到过一些好的译本。

文学翻译率先兴起(关于文学作品的翻译问题)(1)

一、一个好的翻译者,首先在中西方都曾经生活过

一个好的翻译者,可能首先是需要学贯中西的,这一点是十分不容易做到的。历史上也少有做到,当然,我提到过一些好的译作,这些译作在我读来可能是好的,在另一些人读来可能就是很差的,这个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我却要在这翻译的好坏的路上继续走下去,不问清楚,心里就觉得不好受。所以,我提出,一个好的翻译者,必须是一个学通中外,在两个国家的环境里都经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备所译专业知识的人。


倘若不这样,当地的风土人情,乡间俚语,口头上的,书面上的,或者一个语句,一个谚语都会让一个翻译者倍感痛苦,不知道这些,译,肯定是译不好,一些在某种语言里精彩纷呈的诗句,会在另一种语言里味同嚼蜡,单调无味的原因就是如此,因为译者对于当地的风情所知甚少,只是凭借书本上的,或者想当然的,或者别人的传闻,或者在词典里查到的说法去译。总之,失却了“真味”,这种“真味”有时只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往往是文字翻译的灵魂和精华,没有这个“真味”,一切基于“字对字”的翻译只是无味的字典,没有意义在里面。而文学是最讲究味道的,所以,翻译文学作品时,一个只知道背字典的人是译不好的。

因为要通中外两个方面的知识,就需要这个译者有各方面的风云际会时机,他有机会在中外两种语言环境里学习和生长,有机会在这两个环境里土生土长。或者,必须是在每一种环境里都长期生活过。有句老话叫“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反过来,要知故乡事,则必须是在那里呆过,哭过,笑过,感动过,漂零过……否则,在处理翻译过程中的细节的时间,就未免隔靴挠痒,虽然也把意思做到了,但是不解痒,读者读了,更会难受无比。

文学翻译率先兴起(关于文学作品的翻译问题)(2)

二、一个好的文学作品翻译者,本身就是一个好的文学家

读好的翻译作品的时间,我们可以在其中感觉到练武术的人常说的“气”,就是语言的“神”所在,这种所谓的“气”与“神”无法用语言简单表达,只能是在长期的积累下才会成形,才会形成一个人在平常的翻译中的万千气象!

一个好的翻译者,本身就需要对两方的文学语言充分掌握和熟悉,甚至都能充分的进行独立的创作,不达到熟捻的程度,把两种不同的语言互相转换,在不同的文字之间游走,需要的是两种语言都具备高超的表达能力,并且做过创作的尝试,甚至也有成熟的作品。

进行文字创作和阅读文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理和文字体验,因此,一个好的文学作品翻译者,本身就是一个好的文学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