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不轻易被人带偏(容易被别人带偏)
如何让自己不轻易被人带偏(容易被别人带偏)有些人容易被别人影响,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从人类历史角度来说,也未必就是坏事。没有主见、容易被别人影响,其实也是挺难受的事情。有时觉得别人说得也对,不好拒绝,怕伤感情。但有时又恨自己太软弱,总是退缩,委屈了自己。即使觉得自己好像也有那么一丢丢的正确,但只要别人说“不”,就一定会把自己全盘推翻。对自己说“不”很容易,但对别人说“不”难于登天。图源|GIPHY
安慰记作者|尘土飞扬
做一个决定到底难不难呢?有些人可以做到冷静思考后坚持自己的判断,但有的人嘛……好像别人说的总是对的,自己想的总是错的。
仔细思考一周的方案,甲方一个建议,就立马改改改;原本规划好的周末计划,舍友一个邀约,就全部作废;遇到心心相惜的人,朋友一盆冷水,就马上放弃。
小到买件衣服,大到恋爱结婚,如果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就没办法坚持自己的判断,而别人稍有些意见,就很容易放弃自己的想法。
即使觉得自己好像也有那么一丢丢的正确,但只要别人说“不”,就一定会把自己全盘推翻。
对自己说“不”很容易,但对别人说“不”难于登天。
图源|GIPHY
没有主见、容易被别人影响,其实也是挺难受的事情。有时觉得别人说得也对,不好拒绝,怕伤感情。但有时又恨自己太软弱,总是退缩,委屈了自己。
有些人容易被别人影响,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从人类历史角度来说,也未必就是坏事。
但如果你觉得总这样对不住自己,也有很多办法来改善,比如倾听自己的感受、建立明确的边界、形成坚定的自我等。
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总被别人影响,该怎么办。
容易被别人影响,其实本质上是人性格中的一个“特质”,并不一定是坏事。
比如容易别别人影响的人,可以刚好地听取别人的意见,避免很多弯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容易被别人影响的人,更能起到集体黏合剂的作用,帮助群体解决分歧。
但总被人影响而缺乏自己的判断,一来会让自己不断自我否定,过分压抑,二来会让自己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如果这一特质困扰到你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性,进行适度调整。
图源|GIPHY
容易被别人影响,分先天的和后天的,有些是天生的人格特质,有些是后天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还有一些,可能来自于过去的创伤。
不同程度的、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就来通过清单来梳理一下吧。
容易被别人影响有双向的作用,做出决断之前,别人的意见也会为你提供更多元的信息和思考角度。所以,不要急着一味地否定它、努力想摆脱它。
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一下,听取别人的意见,给你带来哪些好处,又引发了哪些问题。如果它真实的对你构成困扰了,再考虑适度的做出一些让自己更舒服的调整。
《自我与人格》中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提出的两个概念:场独立型人和场依存型人。
场独立型的人自信、自尊、独立思考、不易受到暗示。而场依存型的人易受环境因素、他人的影响,容易被暗示。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两种人各有各的作用,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如果你天性就是个场依存型人,尝试接纳自己,再适度作出调整。
图源|GIPHY
如果你觉得自带场依存特性,但它困扰到了你,建议看看这本《突破天性》。书中建议突破天性的局限,可以先了解自己的特性,在一定范围内给自己天性以解放。
比如分清需要独立做出判断的场景,冷静思考,果断决策;但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则让别人主导决策,不要事事给自己压力。
如果不是天性使然,容易被别人影响很可能是成长过程中的缺失造成的,比如习得性无助。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是否总觉得被否定和批判。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让你逐渐丧失了对自己事情的把控,将人生的控制权交给他人,那你可能需要从突破习得性无助开始。比如看看《习得性无助》这本书。
如果你觉得自己总是错的,那就努力回顾自己做对的事情,回忆获得成就时候的细节和感受,纠正自己“我做不好”“我最不对”的认知偏差。
回忆那些让你感觉自己成功的感受的时候,请主动关掉评判的声音,比如“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做得也不够好”之类的。
图源|GIPHY
如果不是长期被否定,但做什么事都喜欢看别人怎么做,格外关注别人的评价,就喜欢随大流,那你需要注意聆听一下,自己内心有没有一个来自“自我”的声音。
有可能你在成长过程中受了太多别人的指导,没有从中形成自己的判断。那你需要这本《自我的诞生》。
《自我的诞生》中就说「自我没有形成的人总在关注“你”,要么渴望从别人那里获得好评,要么苛求别人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行事」。
如果内心没有坚定的“自我”意识,而你的存在感只能依附于和“别人”的关系和认可,那你就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形成坚定的“自我”,就像一棵有树的树干,任风怎么吹,它还是屹立不倒。
图源|GIPHY
要想形成坚定的自我,就先需要清楚的定义什么是“自我”。日常我们常说的“自我”和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存在一定的出入。
如果以弗洛伊德的《自我与本我》中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来简单解释,本我是天性、欲望,是“我想要”;超我是规则、要求,是“我应该”。
只顾及“我应该”,人就会失去内在动力,倾向于自我毁灭;而只顾及“我想要”就很难融入社会,被他人毁灭。而自我,是那个在“我想要”和“我应该”中做出平衡和决策的人。
图源|GIPHY
自我的形成,需要从原生家庭和亲密关系中“融合”的、黏黏糊糊的状态里抽身出来,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成长环境,理性看待其中的人和事,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影响。
《超越原生家庭》中就把这个过程形容为“分化”,像细胞分化一样,从旧的群体和关系中解放自己,形成新的、独立的自己。
图源|GIPHY
形成自我,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对很多人来,说这其实是非常难的。
容易被他人影响的人,其实对自己的关怀是不够的,自我偏向于外界的要求一方,而压抑了对自己天性的感知。
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挫败感、缺乏前进的动力。推荐看看这本《自我关怀的力量》,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欲望,自我关怀,才能解放内心。
形成自我,就不得不面对内心的冲突,“我想要”和“我应该”产生了冲突,“我自己”和“其他人”的意见相左,那选择权就要交给“自我”。
自我需要客观的看待问题、做出选择、并坚定执行。这很艰难,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的时候,会感受到自我的成长。
图源|GIPHY
一个坚定的自我,一定有一个坚定不容侵犯的边界,这是对真实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他人的保护。
而边界对于是否容易被他人影响,又是至关重要的。之所以我们事事都会被影响,就是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边界模糊不清、不够坚定。
所以下面我们专门对如何建立边界,进行详细的说明。
边界是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界限,包括什么是我们可以接受的,什么是我们不可以接受的。
容易被别人影响,其实很核心的问题是,没有设立明确的边界,让别人可以轻松介入到你的事情中来,而你在做决策的时候也没有分清这件事到底有谁来负责任。
图源|GIPHY
分清这是谁的事情,其实就是心理学常说的“课题分离”,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就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怎么判断具体的某件事是谁的课题呢?有人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考虑一下谁来直接承担事情最终造成的后果。
比如选择结婚对象要不要完全听从父母的意见,就看看如果婚姻不幸,到底是谁受的影响最大。
图源|GIPHY
在第九条中,我们提到要看见自己,除了要尊重自己的感受,也能更好的帮自己设立明确的边界。
深入的了解自己,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拒绝的,也就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自我边界》这本书。
图源|GIPHY
知道了自己的边界,也需要让别人明确知道你的边界在哪。诚实地去表达你内心的真实感受,勇敢的说“不”,对守护自己的边界非常重要。
这里需要提醒你,拒绝不是抵抗,更不是释放攻击性,而是温柔而坚定的表达你真是的想法,让其他人知道你的界限在哪里,具体怎么表达,可以参考《非暴力沟通》。
拒绝别人即不需要找借口,也不需要给出理由,因为你本来就有说“不”的权利。
设立边界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别人的顽强抵抗,拒绝你的改变。这是需要坚定你的想法,并且相信别人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和情绪。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一书中就介绍了可能面对的抵抗,但也在不断提醒你,你不需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这是对别人界限的尊重。
《自我边界》中还提到了一类边界,就是你和自己问题的边界。
很多过往的事件可能让你对自己有一些主观的判断,认为自己身上有一些问题,比如认为自己总是错、不自信、不坚定等等。
把这些问题和自己分离开,这些都不能定义你,而你就是你自己,这些只是你要面对的问题。你需要解决的是这些问题,而不是否定你自己。
我们是社会化的动物,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别人的影响。
通过分析自己容易被别人影响的原因找到应对办法,建立独立健全的自我,设立清晰明确的边界,都可以帮助你正确看待和处理别人意见的方法。
认真聆听他人的意见,其实是决策中特别重要的参考,但也只是参考而已。自己的课题,还需要自己来负责。
【安慰记心理小店,一个有超多实用方法和工具的心理便利店,欢迎来坐坐。】
同名公号:安慰记心理
回 兔子洞 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回 平行世界 参与心理能力训练
回 工具包 得免费心理自助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