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则天死后武氏家族后果怎样了(武则天与武氏家族)

武则天死后武氏家族后果怎样了(武则天与武氏家族)权力场混的风生水起、位高权重的自然是武承嗣和武三思二人了。此二人是武则天称帝中的积极追随者。大肆诛杀李唐宗室及朝中反对者,扩大武氏集团权力。因此得到武则天信任,位极人臣。武承嗣并曾幻想武则天将其立为太子,最终梦幻破灭郁郁而死。武三思则凭借与韦氏的关系,在武则天死后依然屹立不倒,在朝中搅弄风云,后在太子李重俊发动的政变中被杀。此二人是武氏家族中除武则天之外的核心人物,历史、影视多有描述,不再多说。武延秀为武承嗣子,曾被扣突厥,归唐后受封,私通安乐公主,是继武三思之后的另一个野心家,在武三思死后继承其业,与韦后联合妄图复兴武氏,后在唐隆政变中被杀,武氏一族也因其被连坐后清除殆尽。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李氏重新掌权后,在对诸武的清算中,一人却得以幸免,一直到开元年间病卒,此人是武攸绪。武攸绪是武则天堂兄武惟良(被武则天陷害而诛)的儿子。早年就好老庄之学,武则天称帝后,被封为安平郡王,695年辞去官位

武则天与武氏家族

武则天死后武氏家族后果怎样了(武则天与武氏家族)(1)

翻开新旧唐书,在外戚一章中可以看到,论篇幅,武氏家族占了近一半部分,论人数,武氏家族可以媲美剩余全部终唐一代外戚人数之总和。武氏家族能留下如此浓墨重彩得益于武则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什么罕见的现象,反而很普遍。在古代家族式的社会结构中,一人得势,则会繁荣整个家族,有的甚至就此繁盛百年之久。武氏家族的兴始在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追随李渊起兵,成为唐的开国功臣,但鼎盛期则在武则天时期,武氏家族能封的全被封为王,据《新唐书》记载,被封王者(包括追封)25人,从武士彠辈至其孙子辈,武家当时是风光无两。武家之人最为出名的应该是武承嗣和武三思,是武周及其后最为活跃的,也是影视剧中出镜最多的武家人。两位是最有野心、最为擅长权术之人,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较多的记载,也成为武氏外戚中最为出名之人。不过二人的父亲却都死于武则天之手,不止于此,死于武则天手上的武氏族人有多人。有武则天同父异母兄武元庆、武元爽(武承嗣和武三思的父亲),堂兄武惟良和武怀运及外甥贺兰敏之和侄子武延基。

武则天母亲杨氏并非武士彠原配夫人,44岁才嫁给武士彠。当时武元庆、武元爽等应该20多岁,对此继母应该没有好的印象,关系处的一般。据史载:“士彠卒后,兄子惟良、怀运及元爽等遇杨氏失礼”(《旧唐书》),“士卬皞卒后,诸子事杨不尽礼”(《新唐书》)。总之,杨氏母女在武家过的应该不怎么样,武氏兄弟并未把杨氏母女三个放在眼里,至于孤儿寡母受到了怎样的待遇,史书并未详细记载,不过武士彠死时,两个儿子已经成年,应该已经入仕为官,杨氏母女寄人篱下应该受了不少委屈。但命运总是如此玄幻,他们二人如果知道武则天未来会执掌至尊权位,或许就不会如此对待杨氏母女了。人世间太多“何必当初”之叹了,人人都感叹“悔不当初”,怎奈如此之感慨代代无绝,命运无常,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杨氏母女的遭遇被她们深深铭记,只待有朝一日加倍奉还。武则天一朝掌权,翻云覆雨只是只手之间。母亲杨氏旧事重提,回想当初悲惨遭遇,武则天以皇后之位加上枕边风之功,不久,武元庆、武元爽、武惟良被流放边远山区,元庆、元爽不久死在流放地。武惟良和武怀运又是另一种死法。当时武则天姐姐的女儿贺兰氏在宫中颇受恩宠,武则天一天怂恿高宗看望贺兰氏,让武惟良和武怀运进献食物给贺兰氏,事先放毒药于食物中,贺兰氏吃完后死了,于是归罪于武氏二人,并被诛杀。其实我对史料中记载的毒杀这些情节很持怀疑态度,尤其像武则天这种权力顶峰之人,又不能够通过官员审判获取口供。史官如何获取这些密谋的具体情节,毒杀应该会很少人知道,而且当事人没胆量敢泄露具体情节。无论如何,武则天报了当初被欺辱之仇。贺兰敏之为武则天姐姐武顺的儿子,武元庆和武元爽被武则天除掉后,为继承武士彠爵位,令贺兰敏之改姓武,成为武氏一员。贺兰敏之年轻俊美,风流不羁。风流可以,但无所顾忌就必招灾祸。他强暴准太子妃、太平公主的侍女,其他人可以不管,但在武则天看来,你吃我的喝我的,还敢欺负我的人。据史书记载,他还和他姥姥杨氏有染。关于这条记载本人觉得不太可信。首先这年龄差距也太大了,当然武则天和他的男宠年龄差距都很大,但姥姥和外孙发生这样的事,外孙应该不会自愿选择做这样的事,另外杨氏即使精力旺盛,以她的地位蓄养男宠并非难事,又何须选择自己的外孙呢?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此一记载,很有可能是古代史官出于对武则天的报复、泄私愤故意编造以达到抹黑她的目的。敏之严重的生活作风问题,加上挪用公款中饱私囊,杨氏服丧期间大搞娱乐活动,在作死的路上一路狂奔,最终被武则天流放雷州,途中自缢而死。武延基则死于喜谈八卦。背后议论武则天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之事,传到武则天耳朵里,可想而知,肯定不是什么好话,武则天大怒,令谈论此事的几个人全部自尽。不仅失去高贵厚禄,也葬送了无辜性命。八卦害死人呐!

武则天死后武氏家族后果怎样了(武则天与武氏家族)(2)

权力场混的风生水起、位高权重的自然是武承嗣和武三思二人了。此二人是武则天称帝中的积极追随者。大肆诛杀李唐宗室及朝中反对者,扩大武氏集团权力。因此得到武则天信任,位极人臣。武承嗣并曾幻想武则天将其立为太子,最终梦幻破灭郁郁而死。武三思则凭借与韦氏的关系,在武则天死后依然屹立不倒,在朝中搅弄风云,后在太子李重俊发动的政变中被杀。此二人是武氏家族中除武则天之外的核心人物,历史、影视多有描述,不再多说。武延秀为武承嗣子,曾被扣突厥,归唐后受封,私通安乐公主,是继武三思之后的另一个野心家,在武三思死后继承其业,与韦后联合妄图复兴武氏,后在唐隆政变中被杀,武氏一族也因其被连坐后清除殆尽。

武则天死后武氏家族后果怎样了(武则天与武氏家族)(3)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李氏重新掌权后,在对诸武的清算中,一人却得以幸免,一直到开元年间病卒,此人是武攸绪。武攸绪是武则天堂兄武惟良(被武则天陷害而诛)的儿子。早年就好老庄之学,武则天称帝后,被封为安平郡王,695年辞去官位,隐居嵩山。中宗、睿宗都曾请其出山授予官职,被他拒绝。玄宗时期仍对他礼遇有加,命令当地官员时常慰问武攸绪。王夫之认为武攸绪依靠武则天之关系忝居高位,无尺寸之功,隐居嵩山也是预料到李唐终将再次复位,故引身避祸。王夫之此论明显带有情感偏见,将对武则天的仇视扩大到了整个武氏,只要姓武都与武则天一丘之貉、沆瀣一气。而且此论逻辑不通。依靠武则天封王拜将,在古代君主专制社会本就是正常现象,多少皇室成员被封王封侯是有功于社稷?武攸绪695年隐居嵩山,武则天705年死后权归李氏,中间10年,武攸绪要真有如此先见之明,那我们更要为其智慧所折服,他也堪为当时之人才。若李氏真想杀他,那易如反掌,但从中宗、睿宗对他的诏书中可以看出,因其远离朝堂,未参与太多的权力争斗,故而能够躲避灾祸并受李唐厚待。身居政治权力旋涡中心,诸武被诛却能祸不及身,是幸运,也需要智慧。

武则天掌权带给武氏家族的并非都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大概有四类:一则被武则天杀死的;二则受武则天信任权倾朝野,最终被李氏杀掉的;三则弃官归隐,寿终正寝的;四则也就因武则天关系一朝得势,史书也就只留下个名字而已的,他们多数在后来的政变中被牵连而诛。一人得道,全家泽被,在武氏家族中并非全都如此。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大多数武氏族人获得了权力和富贵,代价是殒命刀斧;有人远离朝堂,换来了晚年的安享。两种命运无所谓那种更好,就如一句话所说,我们并不是生来就什么都有,总要拿自己拥有的去交换自己没有的。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长度,在武氏家族人的身上只能选其一。人生就是一场交易,想要获得更多,必须付出代价,无论是体力、健康、青春甚至生命,就看我们想得到什么。命运是公平的,没有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故的失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