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数学错题本的正确用法(错题本使用说明书)

数学错题本的正确用法(错题本使用说明书)错题本是一种可以推广的学习技术,但对老师来说却要提高警惕。“治未病”——杜绝错误出现才是根 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原副院长。参与修订教育部1986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以及1992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研制全过程,参与上海市“二期课改”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述逾200万字,《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析》被收入中国特级教师文库,参与研究的教改课题曾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错题本”也叫“摘错本”“纠错本”“改错本”“错题集”,号称学习“神器”。顾名思义是指中小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做过的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册,便于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得学习重点突出,学习更加有针

期末考试之前,学生最好的复习方法之一莫过于翻看一遍错题本,重温教训和经验。

正值期末考试季,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具有特殊格式的错题整理本纷纷热销,专业错题整理软件下载量也激增。

对于老师来说,该如何看待错题本?对于学生来说,怎样使用错题本才最有效?

曹培英

数学错题本的正确用法(错题本使用说明书)(1)

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原副院长。参与修订教育部1986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以及1992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研制全过程,参与上海市“二期课改”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述逾200万字,《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析》被收入中国特级教师文库,参与研究的教改课题曾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错题本”也叫“摘错本”“纠错本”“改错本”“错题集”,号称学习“神器”。顾名思义是指中小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做过的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册,便于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得学习重点突出,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作业本。

错题本对于老师而言:

“治未病”——杜绝错误出现才是根

错题本是一种可以推广的学习技术,但对老师来说却要提高警惕。

曹培英认为,教学一定是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强化正能量。教学首选的策略是“防患未然”,如同医疗行业讲究预防医学,教学也要“治未病”。当然,主张“防患未然”并不是把学生关在温室、无菌室里。“防患未然”与适度“经受挫折”应当保持平衡。

也有教师强调“化错教学”,前提应当是“化”自然发生的错误。曹培英特别强调,刻意诱导出错,只能偶尔为之,决不能成为教学的常态。否则教师一开口、一出题,学生就会警觉“会不会又是陷阱”。长此以往,师生关系都会变异。

好的教学,一定会使得学生发生错误的概率变得非常少。好的学生,错题的情况是偶然的、不多的,并不需要系统整理,刻骨铭记。

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志就是学生的正确率。正常情况下,在一个班级中不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需要制作、使用错题本,即出现的错误量较大。

如果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需要使用错题本,就应引起警觉、反思,并对教学进行改进。可以说,错误是老师反思教学过程最好的来源。

错题本对于学生而言:

错误不可怕,通过错题本来促进学习

错误不可怕。曹老师坦言,学习出错,特别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任何学生都难免会出错,重要的是消除错误,让曾经的出错成为进步的阶梯。

同时,正视错误、记录错误、研究错误,也有利于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在曹老师看来,但凡学习好的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总结错误的经验。有了自己的错题本,就成了考试前复习的“好帮手”,回顾自己的错题,重温教训与经验,这确是非常有效的复习方法之一,不愧为提高复习效率的“小秘诀”。

哪有问题记哪里,磨刀不误砍材工

什么时候整理错题?

有部分学生觉得错题整理的过程很繁琐,增加了自己的学习负担,常有抵触情绪。一方面觉得制作错题本耽误时间;其次觉得错题本不外乎是把错题重做一遍,没多大意思;再者觉得每天的题都做不完,哪有时间去做错题。

曹老师认为,错题记录与分析应该立足平时,磨刀不误砍柴工。

错题本最好每天整理或者每周整理,也可以每一单元做一下回顾。期末考试前做梳理、小结,看看一学期以来,在哪些方面出了问题,错在哪里。

不用图花哨,适合自己的最好

什么样的错题本才好用?

各大电商平台销售的错题本五花八门,手机应用市场里各式错题整理软件也选择颇多。但其实,错题本自制即可,不用图花哨,适合自己的最好。

按照曹培英老师的教学经验,可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本子,每页三折,左边抄错题,中间写正解,右边写原因及教训。也可记下时间、错题的出处(具体哪一次测验、哪一份试卷)、错题的分值等。

整理错题要动脑,惯性操作不太好

曹培英老师特别指出,整理错题要动脑筋,不能变成一种惯性操作,在学习中使用任何的方法都要注意这一点。

很多学生整理错题本的问题在于仅是简单的线性记录,对错题的分类是线性的而非结构性的。举个例子,一次数学考试,分别错了试卷中的8、12、20、23题,直接把这些题按顺序复制到数学错题本上,以供重新做或者备考,这就是线性的记录。

但实际上,最好分类整理。按照概念、计算、应用三大类区分,抄写在错题本的前、中、后部分。

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就会明确看出什么类型的题最容易栽跟头,应该着重去清理哪一块的知识点死角 ,这才是所谓的结构性分类。

错题本的关键不是记录而是分析

怎样让错题本有用?

错题本整理重要的是找到致错原因。

如果把错误的原因写成“粗心”“马虎”之类的表面原因,那么就等于在推脱责任,标上“不是我的错”的标签。错误的原因应该是关于“理解”“方法”“思路”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当然,学生一开始很难自己分析清楚错误原因,这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

为此,曹老师特别总结了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己寻找原因的分类框架:

分类一:

【不会做的】

原因:

一是阅读与理解,即审题问题,条件不理解、隐藏条件没发现、问题不明确、问题想偏了等

二是思路与方法,思路卡在转折处,哪个方法不会,方法不会变通等

分类二:

【吃不准的】

原因:

概念混淆、判断不清、理解不透、记忆模糊等

分类三:

【会做但错了的】

原因:

看错、抄错、写错、算错、跳步、漏写等

“错题本”并非越厚越好

错题本的目的永远不是记录错题,而是让错题越来越少。曹老师提醒,当错题本越来越厚时,一定要反思。上课认真听讲、思考,提高首次感知的正确性,才是少出错的根本对策!

初期错题的积累是”加法“,越来越多;如果对错题本运用得当,后期就是一个”减法“,越来越少,越来越接近知识实质。错题本不应该是单纯为了积累而积累,而是应该对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予以补充和完善。

如错题集容量太大,则费时费力;反之容量太小,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这些干货实用建议都收好了吗?

最后,还要敲个黑板!

曹老师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了三个考前复习小诀窍

考前三个小诀窍

1、反复出现的错误

当一个错误出现三次或以上,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自己编一道导致相同错误或相似考点的题目,再自己解决,促使孩子动脑筋。

2、主动寻找弱点

考试之前,让学生自己寻找自己的弱点,总结出弱点在哪里,主动寻求帮助,效果最佳。

3、学有余力可挑战

复习的过程可以先翻一遍书,复盘知识点,再复习错题本。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给自己布置几道挑战题,开拓思路。

期末考前抱佛脚,一本错题本少不了

祝同学们期末考试都能取得理想成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