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点水偏旁的字行楷规律(教你写好字五)

三点水偏旁的字行楷规律(教你写好字五)显然,它们的分量都差不多。上边这一组,只标示偏旁之间的空白。请再确认,绿圈空白的大小,也和红圈基本类同。列举这些字意在表明,即使是合体字,其偏旁部首的搭配,也和独体字完全一样,只要空白类同,就是好字。同时这还证明,讲解汉字结构,根本没必要将独体和合体分别归类,只要由既定空白引领着按笔顺写字,就不难得到正确的造型。再通过两组字,来对偏旁部首的结合作些提示:

三点水偏旁的字行楷规律(教你写好字五)(1)

假如还用从前的眼光,大家会说这十个字写得不错。

三点水偏旁的字行楷规律(教你写好字五)(2)

然而改从空白着眼,就自会发现其分量都相当接近,这不但是“不错”的根据,而且“分寸”也相当具体。

不知读者能否看懂,下面这些字的空白标记,为什么要用两种不同的颜色?

三点水偏旁的字行楷规律(教你写好字五)(3)

一定也有人会发现,红圈所标,是四面封闭(或接近封闭)的确切空白,而标注绿色的,则是边界相当不完整的意象空白(如“唯、也、红、如、茶”等等)。

请再确认,绿圈空白的大小,也和红圈基本类同。

列举这些字意在表明,即使是合体字,其偏旁部首的搭配,也和独体字完全一样,只要空白类同,就是好字。同时这还证明,讲解汉字结构,根本没必要将独体和合体分别归类,只要由既定空白引领着按笔顺写字,就不难得到正确的造型。

再通过两组字,来对偏旁部首的结合作些提示:

三点水偏旁的字行楷规律(教你写好字五)(4)

上边这一组,只标示偏旁之间的空白。

显然,它们的分量都差不多。

这说明,偏旁之间的关系,也只须做到空白一致,再无其他因素需要关注。

三点水偏旁的字行楷规律(教你写好字五)(5)

上边这组字,所有的空白全都标出。由于空白类同,所以每个字的造型都不错。红圈标示偏旁的相互关系,它们之间的空白,与绿圈标示的空白也是分量类同的。

话 说 至 此 , 细 心 的 读 者 又 会 提 出 新 问 题 : 图 中 的 “ 股 ” 和“哨”,两字中都是“月旁”出现,那为啥——“股”左之“月”的两短横,两头都和纵向笔画相连;而“哨”中之“月”的两短横,右端却“不肯”与纵笔“亲密接触”呢?

这问题很有意思,让我们来推想写字人运笔瞬间的心理动态:写“股”字,一上手就意识到最后一捺需要舒展(只要是长捺,形态一定最舒展),于是,“月旁”一落笔,自然会先行收紧——既然“月”的两个纵笔的距离已相当接近,那么中间的两横怎么延长也不会使空白“超支”。

而“月旁”若处于字右,情况就有不同:“哨”字写到右下方,只要空间足够,“”部(横竖钩)就自会适当宽松,此时所需之空白,就要靠短横的长短来作调整——长度“见好就收”,空白就“如愿以偿”——这就是“哨”字两个短横左接右离的根本原因。

也正因为此,“月”旁处于汉字的不同部位,其写法常会因地而异。还记得第十八节的那个“冒”字吗?那也是靠短横的长短来获得“恰当的空白”的。

三点水偏旁的字行楷规律(教你写好字五)(6)

上图是《赵孟頫书妙严寺记》某页的局部,这些当然都是顶级的好字。如果你看得细,就会发现,“能”和“明”字中的“月”形,短横与纵笔的“接”和“离”,存在明显不同(请比较红圈标示处)。

很明显,这充分反映了即时的书写心理,这些横画的长短都因所需之空白而定。“明”字“月”部的第二横,书法家是不肯将它充分拉长的,因为他期待的空白并没有那么大。

以上原因和结果,都说明要获取适当的空白,调整横画的长短就能奏效。上节图例中的“暂”和“细”等字也属同样情况:书写者在处理“日”部和“田” 部中间那一横时,也是靠长短恰当,来求得空白“刚好”的。

刚才你已经注意到?那就太好啦!这说明你对笔画和空白的关系已经敏感到相当程度,祝贺祝贺!

三点水偏旁的字行楷规律(教你写好字五)(7)

对写字“顾不了那么多”的人来说,假如你不想为调节笔画而多生枝节,也没问题。

上图第二排也是合格的造型——由于“日”“月”“田”诸部首从开始就没有放宽体型,所以中间的短横即使与纵笔两头相接,也没有破坏全字空白的一致,也就是所有的空白都符合“类同”的要求。

所谓“结字有功力”,就是指历经磨炼,用笔画来调整空白,早已成为笔下的“无意识”,无需事先计划,此处有“失”,可在彼处相“救”,总之能使每个字的空白随时保持平衡——到了这个程度,当然就熟能生巧,怎么写怎么是了!

关于“框架中的短横可以调节空白大小”,以前从未见诸著录,书法家也未必都说得清楚。

但从约定俗成的结果看,笔画与空白的“互动”,对汉字造型真的无比重要。假如从孩子写字入门时就导入空白机理,就为日后的书写进步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说到偏旁部首及其搭配,这里要纠正一个书写教学的重大误区。

每个偏旁该怎样写,本来并没有固定标准形态。比如一个“亻旁”,撇和竖谁长谁短以及在哪里交汇,在不同的字中显示的状态经常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是既随机又多样的。

下图是赵孟頫真迹的一页,请看红圈标出的人字旁,它们各具形态,其随时出现的微妙调整,都只关注“怎么待着更舒坦”。

三点水偏旁的字行楷规律(教你写好字五)(8)

然而很多书法教材,都把各种偏旁部首分别列出,先叫学生逐个临摹,然后再专讲如何搭配。

其实,正确的“书写心理程序”根本不需要这个环节——会写字的人,虽然熟知某字是由某旁与某部搭配,但在实际书写过程中,他只是按笔画顺序、靠“本能反应”来构建类同的空白,一切都是“不得不如此”。

此时,原有的偏旁形象并不再起主导作用。这反过来也证明,所谓偏旁的形态和搭配,根本就是与汉字造型无关的“伪话题”。

偏旁集合成字,书法老师经常用“远近”或“松紧”来提示对错,因为没有具体尺寸,老师和学生的“心理图谱”就可能天差地别;而当我们理解和接受了“空白决定论”,事情就变得很简单:只要按既定空白,依次排布笔画,那么即使完全没学过偏旁特点和搭配要领,也照样能写出像样的字来。

各种偏旁部首,不但没有固定的标准形态,而且在书法家手里,还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当然,空白类同的“铁律”,仍是必须遵循、不能违背的。

三点水偏旁的字行楷规律(教你写好字五)(9)

上图这个“散”字,不知有没有读者发现:右边的“反文”,已被“严重改动”,根本就不是常见的造型?

如果有人发现,说明你的观察很敏锐哦,赞一个!

确实,根据全字的空白类同需要,偏旁部首的书写也是可以改变常态的。也正因为这一改变,使这个字的空白全都成了“同胞兄弟”。再看整个字,你感觉是不是更紧凑、更精神了呢?

下图例字,中间用红线写出了“反文”的惯常形态。

三点水偏旁的字行楷规律(教你写好字五)(10)

显然,这样问题很大——笔画如此排布,字中的巨大空白会“找不到娘家”!

于是,我们“不得不”把反文的横画尽量朝下移,把撇和捺使劲往左靠——也只有这样,全字的空白分量才终于获得一致。阿门,真不容易。

通过这样的改造,我们还能隐约感悟到:原来字的精神和美感,主要是从字的中心部位向外发散的。也就是说,关键是字的中心部位要力求空白合格,至于外围的笔画,长点短点都是无所谓的。

由此还可以得出结论,很多书法教材专在汉字的外形上做文章,把汉字分成多种类型,比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等,显然这都是没事找事,脱裤子放屁。

因为字的好坏,与它的外形根本没有半点关系——只要中心部位的空白符合要求,外围的形状和大小都是可以“随遇而安”的。

文章选自(有删减)

《写字那点事儿》

作者:高惠敏

三点水偏旁的字行楷规律(教你写好字五)(1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