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蜀山区50中官网(7345助力跑出李渡中学)
合肥市蜀山区50中官网(7345助力跑出李渡中学)2017级学生蒲治文,中考入口成绩492分,班主任张凤国老师了解这一情况之后,给他制定了三年的补差计划,2020年高考588分,顺利考入成都理工大学。2017级学生张珍,中考成绩582分,属于李渡中学的优质生源,进校之后,2017级10班课任教师给她制定了详细的培优计划,通过三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张珍同学在2020年高考中取得666分的好成绩,被南京大学录取。在长期的培优补差实践探索中,李渡中学形成了培优补差要做到“7定”、把握好“3环节”、运用“4策略”、采取“5措施”的“7345”模式:“7”是指培优补差要做到“7定”,即培优补差要做到定对象、定时间、定任务、定计划、定内容、定措施、定目标。“3”是指培优补差要把握好“3环节”,即课前预习查问题、课堂听讲做记录、课后巩固求拓展。“4”是指培优补差要运用“4策略”:一是运用“小步走”策略,即一点点引导,一步步向前,积小胜为大胜;二是运用“一
人力资源报记者 张文
嘉陵江畔,风光旖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坐落于嘉水之滨、212国道之畔的南充市李渡中学,这里的一花一木,一亭一楼无不渗透着丰厚的文化意蕴,飘散着醉人的书香。
近年来,李中人以“奋斗”之姿,着力解决农村高中存在的学生入口成绩不理想、生源数量锐减、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师资流失快等“内忧外患”,在“勤”字上下工夫,在“实”字上做文章,2017年高考,本科上线高达265人,重点本科上线74人;2020年高考,本科文化硬上线408人,重点本科上线120人的,985高考录取12人,211高校录取25人的农村高中高考传奇;2021高考再创辉煌,续写华章,与入口模拟考试成绩相比本科净增253人,重点本科净增61人,实现了学校提出的“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培养目标,也真正实现了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
据了解,李渡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中教育名校,创建于1956年10月,建校60年来,为全国高校输送了万名优秀学子,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2011年被评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
特色管理催生“教育生产力”
位于革命老区的一所农村普通中学,何以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李渡中学在管理上抓细节、重实践,打造独具特色的李中文化。学生管理特色:值周工作、课堂巡查、学风督查、班风评比、校风营造、深夜巡逻、学生护送、个别家访等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安全各个方面。教师管理特色:教师培养、校本教研、成绩分析、培优补差、高考励志等工作力促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何在入口成绩不理想的背景下依然保持质量坚挺?“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培优补差能让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王辛校长的话道出了培优补差是学校质量坚挺、办学成功的秘诀所在。
在长期的培优补差实践探索中,李渡中学形成了培优补差要做到“7定”、把握好“3环节”、运用“4策略”、采取“5措施”的“7345”模式:“7”是指培优补差要做到“7定”,即培优补差要做到定对象、定时间、定任务、定计划、定内容、定措施、定目标。“3”是指培优补差要把握好“3环节”,即课前预习查问题、课堂听讲做记录、课后巩固求拓展。“4”是指培优补差要运用“4策略”:一是运用“小步走”策略,即一点点引导,一步步向前,积小胜为大胜;二是运用“一帮一”策略,即开展一对一的“手拉手”活动,让优等生去帮助学困生,同时辅之以“困”助“困”的方式;三是运用“递进式”策略,即采用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调节教学进度;四是运用“多鼓励”策略,即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在优生中树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功感。“5”是指培优补差要增添“五举措”:一是开展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学业成绩、兴趣爱好进行编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二是建立纠错本,即搜集常规的单元考试、作业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时时翻看,时时反思;三是命制纠错卷,即每单元、每期教学任务结束后,学校以年级为单元,将学生易错的题、易犯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自主练习或统一测试,重在纠正学生的思维定势;四是建立“双师”制,即通过学生间的互帮小组进行学习互助、通过师生间的帮扶小组进行个别辅导;五是持续信心,即通过学生薄弱学科的能力提升来弥补短板,通过氛围营造、过程激励来引领学生不断卓越前行,通过国旗下的演讲对学生进行励志演讲,通过每周的早会对学生加油打气,通过“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来帮助潜能生掌握方法,通过思想沟通来解决潜能生的思想问题,这样,多措并举,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2017级学生蒲治文,中考入口成绩492分,班主任张凤国老师了解这一情况之后,给他制定了三年的补差计划,2020年高考588分,顺利考入成都理工大学。2017级学生张珍,中考成绩582分,属于李渡中学的优质生源,进校之后,2017级10班课任教师给她制定了详细的培优计划,通过三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张珍同学在2020年高考中取得666分的好成绩,被南京大学录取。
65年的薪火相传,65载的砥砺前行,学校摘取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等殊荣,连续15年获得“南充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连续三年被评为“嘉陵区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勤”文化塑造核心竞争力
据介绍,一代代李中人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团结拼捕、敬业争先。涌现出了一大批教育名师,为这所老牌名校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成独具特色的“李中精神”,逐渐形成了“领导勤管、教师勤教、学生勤学”的李中“勤”文化。
“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有正解的思路和方向,有独到的理念,有准确的办法,有创新的手段,这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以“勤”作为校园文化之魂、师生精神之脉,使之逐步成为驱动师生奋勇争先的精神引擎。
“勤”是学校立足于生源地为农村和山区的实际,着眼于造就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充分汲取了革命老区历史和现实的文化营养。走在这所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里可以看到,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学校校训等主题词都已上墙上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价值观展牌,巧妙布置……
“连续多年学校高考成绩持续上升,说明这种文化已渗透到实践的教育教学中,且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模式和机制。”比如在管理方面,完善的管理机制就是在不断优化流程,让“以人为本、精细管理、强化落实”的管理观落到实处。“教学上,老师会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都及时总结不同的办法。”
事实证明,教师要成为好教练、优导演,让学生成为好队员、好演员,对学生严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理念,也是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与高考成绩的重要保障。
记者采访发现,这所学校还着力于完善“多维度、多层次”听评课制度。“事先不打招呼,由校长或者主管校长组织教研室主任及学科带头人对某个级的整体听课、打分、评课。”一位年级主任告诉记者,学校听评课制度,有标准、有要求、有量化、有评比,重落实、重研讨、重提升、重实效,切实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
在王辛校长眼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人成才”是学校的发展方向。只有以德树人,因材施教,培养兴趣,发展特长,让学生走最适合自己发展之路,才能激活学生的自我发展力。
近年来,李渡中学领导层站位全局,高瞻远瞩,不甘于做普普通通的教育,而是致力于立德树人的优质教育,发挥自身的辐射带动功能,打造核心教育品牌。
基础已经夯实,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要推出更多创新举措,全力打造特色鲜明、质量上乘、人才辈出、和谐发展的优质高中,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优质的教育。”王辛这样期望。
勠力同心,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李中人”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