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滕王阁序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为什么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

滕王阁序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为什么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文章骈散结合,承前启后可惜的是,王勃在探望父亲回来的途上掉进海里溺亡,年纪轻轻便与世隔绝。就连唐高宗也连叹"可惜,可惜,可惜"。绝笔之作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途中路过南昌,正巧赶上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正巧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原本此次宴会的目的是都督想借此机会向大家夸耀自己的女婿孟学士,让孟学士事先准备好一片文章,再在宴会上即兴作出。在宴会上时,所有人都知道都督的用意,故而推辞,但是只有王勃没有推辞,反而提笔就写。据说,都督"美意不成",拂袖而去,但却偷偷派人打听王勃写了什么。答"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回"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仍未有什么回应,等到王勃作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大喜,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为什么《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网友:背过就知道了

滕王阁位于西北部沿江路东岸,始建于唐四年(公元653年),因之弟滕王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古往今来,写滕王阁的诗篇不在少数,为何单单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绝唱?

滕王阁序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为什么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1)

1.年少成名,经历坎坷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陕西河津)人,唐朝文学家、诗人,与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据说,王勃年少时十分聪明,六岁便可写文章,被人们视为"神童",九岁作赋,作《指瑕》十卷,十岁饱读六经,十六岁进士及第,因作《斗鸡檄》被定罪革职。王勃在作《滕王阁序》时也不过26岁。"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颐之长风"。可见,王勃少年时期便已有名气,但是仕途不顺,虽有意投身仕途报效国家,但是却空有一腔热血,一直找不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两次被贬,最终不幸溺水而死。

滕王阁序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为什么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2)

绝笔之作

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途中路过南昌,正巧赶上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正巧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原本此次宴会的目的是都督想借此机会向大家夸耀自己的女婿孟学士,让孟学士事先准备好一片文章,再在宴会上即兴作出。在宴会上时,所有人都知道都督的用意,故而推辞,但是只有王勃没有推辞,反而提笔就写。

据说,都督"美意不成",拂袖而去,但却偷偷派人打听王勃写了什么。答"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回"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仍未有什么回应,等到王勃作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大喜,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滕王阁序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为什么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3)

可惜的是,王勃在探望父亲回来的途上掉进海里溺亡,年纪轻轻便与世隔绝。就连唐高宗也连叹"可惜,可惜,可惜"。

文章骈散结合,承前启后

骈文又称骈体文,兴起于汉朝末年,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也称为"四六文",讲究对仗和押韵。典型的骈文如《哀江南赋》: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日,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而古典散文一般不那么讲究押韵、对仗,其写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典型的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勃的《滕王阁序》可以说是二者的过渡,是骈文向古散文过渡的代表性作品。

滕王阁序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为什么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4)

文章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表面上看起来《滕王阁序》是在记录所发生的事件,但也是作者倾诉自我、自我表达的机会。

过往文章以平实的记录事件为主,读起来枯燥乏味,了无兴趣,如《左转》《史记》等,如非有特别的需要,一般没有兴趣去读这些文章。而《滕王阁序》不同,节奏铿锵,抑扬顿挫,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读起来就像在唱歌一样,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可以说,这也是这边文章为与众不同的地方。

滕王阁序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为什么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