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原文(素面朝天贾平凹)
贾平凹原文(素面朝天贾平凹)这里,通过母亲与大人物作比,烘托出母亲的“伟大”,也算是一种修辞方式,但仍旧平直淡泊。虽然还用了成语“有口皆碑”,可一点不刺眼。母亲的形象却由“碑”高大实在起来。当然也会有赞扬,可赞扬也不大声疾呼,眉飞色舞。“我清楚了母亲叫周小娥的。大人物之所以大人物,是名字被千万人呼喊,母亲的名字我至今没有叫过,似乎也很少听老家村子里的人叫过,但母亲未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去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本性,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贾平凹有篇文章《我不是个好儿子》,这类文字由于以母亲作为书写对象,血肉亲情引发的澎湃的激情和浓重的深情,许多“情”,很容易导致语言用以煽情,而锤炼得鲜艳亮丽,色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贾平凹就不这样。“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过天上的影子。她并不清楚我在远远的城里干什么,唯一晓得的是我能写字,她说我写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刚刚写了一篇关于余秋雨散文的杂乱感想,主要说的是作品内在的“文化”意蕴。其实,余秋雨的语言风格,颇有特色,很值得评说。简言之,他很讲究遣词造句,在润色推敲上,花去很多心思。
《文化苦旅》中的《五城记》,有一节写的是南京。“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玄武湖边上的古城墙藤葛拂拂,明故宫的遗址仍可寻访,鸡鸣寺的钟声依稀能闻,明孝陵的石人石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以上几句,一眼就能看出他在文字上,的确煞费苦心,在惨淡经营。
图片发自简书App
贾平凹有篇文章《我不是个好儿子》,这类文字由于以母亲作为书写对象,血肉亲情引发的澎湃的激情和浓重的深情,许多“情”,很容易导致语言用以煽情,而锤炼得鲜艳亮丽,色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贾平凹就不这样。
“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过天上的影子。她并不清楚我在远远的城里干什么,唯一晓得的是我能写字,她说我写字的时候眼睛在不停地眨,就操心我的苦,'世上的字能写完?'”。
语言朴实得好像一池清溪,没有浪花,没有涟漪,更没有荷香鸟鸣。净澈透明,不着尘埃。
当然也会有赞扬,可赞扬也不大声疾呼,眉飞色舞。“我清楚了母亲叫周小娥的。大人物之所以大人物,是名字被千万人呼喊,母亲的名字我至今没有叫过,似乎也很少听老家村子里的人叫过,但母亲未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去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本性,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
这里,通过母亲与大人物作比,烘托出母亲的“伟大”,也算是一种修辞方式,但仍旧平直淡泊。虽然还用了成语“有口皆碑”,可一点不刺眼。母亲的形象却由“碑”高大实在起来。
贾平凹担任《美文》的主编,写了几篇《读稿人语》。这里牵涉许多名人,虽不乏敬仰之情,但是用语依旧从“土地”生出,浑朴自然,素面朝天。
说冰心,“她是文坛上的菩萨,菩萨总是不老,我们敬仰她又不得不热爱她。汪曾祺恐怕是最后一个中国古典抒情诗人了他不靠迎合,以征服而存在,闲人帮主,文风领袖,这是没办法的。有人评刘晓庆是刘晓庆的最大影迷,我们想,刘晓庆的傲,是从骨子里透出的另一种率真。如果没有刘晓庆,我们将会多么寂寞。”
不愧为《美文》主编,评点简约精准,又妙语连珠,丝毫不见雕琢痕迹,皆为随口而出的老实话。
“素面朝天”,可不是蓬头垢面,不讲边幅。它是经由潜心的修习,磨练,体察,感悟,最终美容成的一副超俗的颜值。
京剧大师梅兰芳,传授表演技艺时,说过大意如此的经验之谈:刚入行,眼神,身段,台步,都特少,这个“少”是贫乏。后来,本事大了,这些多了起来,但这个“多”,近乎庞杂。直到悟到了演艺真谛,这些又“少”了。可这回的“少”,是以“少”胜多的“少,是淘去庞杂之后,趋于精练,精美,精华的“少”,是升华,飞跃的“少”。
图片发自简书App
贾平凹的的“素面朝天”,一定也是这样修炼成的。
'
推荐拓展阅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喜欢
0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更多分享
×
喜欢的用户
0条评论 ( 按时间正序· 按时间倒序· 按喜欢排序 )添加新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被以下专题收入,发现更多相似内容:
-
首页投稿
添加关注
玩转简书的第一步,从这个专题开始。 想上首页热门榜么?好内容想被更多人看到么?来投稿吧!如果被拒也不要灰心哦~入选文章会进一个队...
41397篇文章 · 8364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