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童年经历(梵高奶奶与梵高)
梵高的童年经历(梵高奶奶与梵高)土地里成长的南瓜,结结实实,朴素天然。哪怕人生很艰难,也不要给自己设限。房屋,黄色和绿色,红色辣椒为点缀。哪怕再平淡的生活,也总有那一抹红。田埂,果儿是红的、叶子是绿的,可是就这样,也有一条沟渠从中而过。
央视网消息:
“梵高奶奶”常秀峰走了,享年83岁。她不识一字,67岁才开始作画,但是作品却曾经温暖了无数的人。这个来自河南方城县的普通农村老太,为了给广州长大的小孙女讲述农村老家的景色和故事,拿起画笔,一点点画出了故乡的景色。此前她从未接触过绘画,后来因为其惊人的天赋和热情的画风,被媒体和网友亲切地称为“梵高奶奶”。(2019年8月1日)
这个世界,每一个生活过的人总会留下足迹,只不过,多与少。。。
先来看几组她的作品。
房屋,黄色和绿色,红色辣椒为点缀。
哪怕再平淡的生活,也总有那一抹红。
田埂,果儿是红的、叶子是绿的,可是就这样,也有一条沟渠从中而过。
哪怕人生很艰难,也不要给自己设限。
土地里成长的南瓜,结结实实,朴素天然。
做人,需要实在。
成熟的板栗,一颗一颗绽放,而真正的板栗在树上是不会敞开的。
扎根后的收获,应该要是人生的常态。
红石榴,根生植于地下,果子一颗一颗垂下,红绿相间。
适时的低垂,是对自身的升华。
山茱萸,红绿相间。其他小花作为陪衬。
当你强大如斯,眼睛看向的是更广阔的天地。
村头百年槐树,家里的老屋,东倒西歪的,旁边的老树伸展着无数的枝桠,却没有叶子。
就算已经老去,只要心中有信仰,依然活着。
“要我说,梵高的那幅画(《星空》)我看不懂,可梵高画的向日葵没有我画得好。向日葵不能搁在花瓶里,没有水和土,它会死。”
“我不是画家,我是一个农民。一辈子不会写字,所以只能通过画出来,体现自己的生活”
——梵高奶奶常秀峰
其实并不是作品风格像梵高,而是和梵高表达的内心的真诚一样,对生活的热爱。
只不过,梵高的画,除了用眼看,还需要用心。
作为学美术的我不禁会想,梵高的瓶子画的都不对称,基础构图不过关,如果我画成这样,还不被老师批死,我能以“梵高就是这么画的”来反驳他吗?
不能。艺考画成这样,就是找死
构图、线条、明暗的处理一个都不能少。
既然我能让向日葵花脱离真实的形状,来全力服务于我内心情感的表达,那么,瓶子、桌面,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谁规定说,瓶子就一定是圆的是对称,谁规定说桌面就一定是平整?
所有的色块安排,都出于对情感表达的需要。我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我想把它充分的表达出来,为此我不惜扭曲物体的现实。
而像百日菊、向日葵这样的花,其实是很难画。因为很碎,碎到甚至每一个像素都与其它地方不同,都需要认真对待。特别是向日葵,你还能找出另外一种花比它更复杂的吗,中间的瓜子密密麻麻,每一颗都有其独自的形状和色彩。
梵高是用生命在画,每一点颜料上凝聚的都是梵高的生命之血,名作诞生时,梵高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她也走了,这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这位执笔绘尽繁华的画家,这位梵高奶奶常秀峰,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温暖而传奇的故事,是震撼而动人的美好画卷。
梵高曾说: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
常奶奶曾说:
“画画不为什么,就是喜欢,我画的都是我以前见过的东西。”
生活,或是艺术,循规蹈矩,那过的是别人的生活,这样的你终将过的不如意。去努力发现自己的兴趣,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吧。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