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真正用过空城计(空城计的主角到底是谁)
三国谁真正用过空城计(空城计的主角到底是谁)次日刘备亲自来到赵云兵营察看昨日战斗之处,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也!”于是设宴欢庆直到黄昏,自此军中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而这一战与孙坚的鲁阳不战退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后来被《三国演义》将这两场战斗进行改编融合,当作空城计桥段的原型,张冠李戴的放在了诸葛亮的身上。曹军见此情况,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不但不敢上前,反而疑心重重的向后退去。看到此景,赵云当即下令鸣击战鼓,霎时间鼓声震天,同时又令军士以弩箭齐射曹军。面对如此变故,曹军大为惊惧,争相四散奔逃,结果自相踩踏,坠入汉水中淹死的人有很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水之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刘备听从法正黄权等人的建议,亲自率军进攻汉中,汉中守将夏侯渊被刘备的先锋黄忠所斩。三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运送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老将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这些军粮,赵云于是分派自己的部队随黄忠去攻取北山。但是在与黄忠约定好
话说,赵云在协助刘备攻取了益州之后,论功行赏,只被刘备升为了一个杂号将军(翊军将军),我们说并不是说杂号将军就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将军官阶了,但是除此之外,其他有能力的人(例如:诸葛亮、关羽、张飞、法正)都同时被授予了兼任太守或者更为重要的官职,而唯独赵云没有。
在写赵云篇以前,我曾经到百度贴吧和知乎查看大家是如何看待赵云的,我本以为大家都应该是云粉,不过发现实际上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云黑的。黑赵云的主要理由之一就是认为赵云一生担任将军时间最长的也就是这个杂号将军。而且刘备在进攻江东为关羽报仇时,也并没有带上赵云。
关于第一点,我在上一篇已经说过,杂号将军并不是一个不重要的将军官职,同时升为杂号将军的还有诸葛亮(军师将军),刘备新近宠爱的近臣法正(扬武将军)等,都是杂号将军,就连东汉最著名的伏波将军马援,所担任的这个伏波将军也是杂号将军。而就第二点来说,我在后面马上就会讲到。
刘备将益州收入囊中之后,有人主张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表示反对,说:“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现在的国贼不像那时候,只有匈奴一个,现在我们只不过将势力扩充了一个州而已,所以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赋税,这样才能得到益州百姓的民心。”刘备当即便采纳了赵云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刘备听从法正黄权等人的建议,亲自率军进攻汉中,汉中守将夏侯渊被刘备的先锋黄忠所斩。三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运送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老将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这些军粮,赵云于是分派自己的部队随黄忠去攻取北山。但是在与黄忠约定好的时间之后,仍未见黄忠率军回来,赵云便带着数十骑出了营寨,去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
这时,恰巧遇到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刚与敌人交手,曹操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纵马冲击曹军阵列,且战且退。曹军的阵型被冲散而后又复合,赵云突围而出并退入蜀军的营寨内,此时属下部将张著受伤,并再次被曹军包围,赵云见状,再一次驰马出营突击曹军,救出张著,将他带回营寨内。而赵云多次重击曹军阵队的行为,被《三国演义》演绎成了长坂坡子龙救主,杀了个七出七入,写得很好看,可读性很强,究其历史事件的原型,其实便是源于此。
救出部将张著后,此时曹军已追至蜀军的营寨前,此时负责防守营寨的是沔阳长张翼,见曹操大军杀到,便要闭门拒守。赵云撤入大营之后,阻止了张翼闭门的决定,反而下令大开营门,然后令蜀军偃旗息鼓,一时间蜀军营中便突然一片寂静无声。
曹军见此情况,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不但不敢上前,反而疑心重重的向后退去。看到此景,赵云当即下令鸣击战鼓,霎时间鼓声震天,同时又令军士以弩箭齐射曹军。面对如此变故,曹军大为惊惧,争相四散奔逃,结果自相踩踏,坠入汉水中淹死的人有很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水之战!
次日刘备亲自来到赵云兵营察看昨日战斗之处,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也!”于是设宴欢庆直到黄昏,自此军中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而这一战与孙坚的鲁阳不战退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后来被《三国演义》将这两场战斗进行改编融合,当作空城计桥段的原型,张冠李戴的放在了诸葛亮的身上。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要进攻东吴,以报孙权袭取荆州、杀害关羽的仇,赵云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服。虽然现在曹操已经去世,但其子曹丕篡盗皇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会带着粮草驱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着曹魏不管,反而先打东吴。而且与东吴的战争一旦开始,想要停战,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伐吴并非上策。”但那时因为孙权的偷袭骤然失去了关羽和荆州三郡的刘备可以说是满腔的愤怒和仇恨,已经听不进去谏言,执意东征,并因为赵云提出反对意见,刘备便将赵云留下都督江州,因此没有带赵云去进攻东吴。
其实呢,当时因为提出反对伐东吴意见而没有被刘备带去征讨江东的代表人物不仅仅是赵云一个,另一个代表人物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和赵云的意见是一样的,也曾经多次就此事劝谏过刘备,但是刘备根本听不进去。而且对于这些提出反对意见的属下一律不予同行。想想讨伐东吴这么大的战事,刘备居然不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可见刘备已经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军师都不带,统军大将刘备自己亲自担任,让赵云留守的决定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东征大军败于夷陵,刘备由秭归逃回永安,赵云率军进至永安,增援刘备,而那时吴军已经退去。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病逝永安宫。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至于是什么时候任命赵云为征南将军的,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不过至少说明在刘备病逝以前,赵云已经升任了征南将军了。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在平定南中并最终再次和东吴结盟之后,诸葛亮率领诸将进驻汉中准备北伐,赵云随诸葛亮转驻汉中。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兵,占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阻挡,诸葛亮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而自己则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邓芝由于兵弱敌强,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而赵云随即聚拢部队,固守箕谷,因而没有造成多大损失。部队撤退时,赵云则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
而在祁山战场,蜀军主力因其督军马谡擅自违背诸葛亮的指示,被魏将张郃大败于街亭,诸葛亮只好退兵,因此,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这个镇军将军也是杂号将军之一(一说是减少俸禄)。
蜀军退兵时,诸葛亮曾问:“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后,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当时赵云军中尚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哪有兵败还要赏赐的道理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诸葛亮对赵云品行大为称赞。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病逝。追谥为顺平侯。由于赵云的出生年份史料里没有详细具体的记载,因此没办法推断出赵云病逝时的具体年纪。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继承其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军,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现在有很多人看了一些什么所谓传言,觉得赵云其实只是刘备的保镖卫队的队长,并没有真正统兵的能力和称为大将的能力展现。我希望通过我介绍的赵云能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赵云的本来面貌给大家。我个人认为,赵云的能力是要在黄忠甚至马超之上的,是一个不逊于关张的叱咤风云的蜀国大将。
喜欢看的朋友欢迎大家关注知兴替 History_Talk
我在那里面更新得比较及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