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赖美云那么矮可以当女团(SING女团如何造就下一个赖美云)
为什么赖美云那么矮可以当女团(SING女团如何造就下一个赖美云)尽管如此,高静还是选中了赖美云,“我们真正看中是她唱歌的天赋,还有她做女团的决心与天生的感染力,这才是成为一个优质偶像的必要因素。”艺人的外表可以通过包装和改造,但骨子里散发的感染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选中一个好苗子之后,考验的就是团队的运营和养成功力。”高静回忆道:“当时赖美云的外形并不突出,16岁的小女孩还没长开,带着婴儿肥,最明显的短板就是身高。”“她来面试的时候都没长开,但就是有与生俱来的感染力”《创造101》播出以来,赖美云不断给观众带来惊喜,在一开始被“颜”圈粉之后,观众发现这个女孩不仅仅会唱会跳,还有独特的闪光点:模仿、画画、玩梗、技能多不胜数。而现在这个拥有多重魅力的赖美云,最早的时候其实是个“弃儿”。赖美云是SING女团的一期生,在这之前,她连续三次落选了SNH48的选拔,机缘巧合之下被推荐参加SING女团的招募面试。
“养成系”偶像这种造星模式,正借着两档现象级综艺的热度走上台面。早在被称为“偶像女团元年”的2016年,先后200多个女团加入这场“养成”大混战,然而在经历了2016年的爆发与2017年的洗牌期后,不管是拿着庞大资本入局的巨头还是跟着风向走的创业者,真正能留下来的女团少之又少。如今市场再次看到了契机,不少人准备在风口发力,但真正要“养成”一个偶像,显然并非那么简单。
《创造101》里的101个女孩,从43家经纪公司、练习生公司中精心挑选而来,而能在这101个人中脱颖而出的又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的女孩在几个镜头晃过,连名字都还没来得及被观众记牢就被淘汰出局。最终的出道11人还是未知数,但进入复盘阶段,局势已渐清晰明朗,要数这个节目的“赢家”,来自齐鼓文化的SING女团绝对算得上其中一个:这个最开始鲜少人知道的女团,在节目中“杀出重围”,甚至碾压了很多“种子选手”。
仅仅选送了赖美云、许诗茵、蒋申3位团员参加节目的SING女团,直到最后一轮淘汰赛前,仍有两名成员留在36强中。虽然最新一轮淘汰赛蒋申遗憾止步,但另外一名成员赖美云成功挺进决赛,排名更飙进前十杀入上位圈。
事实上,之前一直“默默无闻”SING女团已经成立了三年时间,出过超过30首单曲,也熬过了那场“女团大洗牌”,如今有望借着101的东风将三年的积累爆发,SING女团的创始人高静跟我们聊了聊她的“养成经历”。
“她来面试的时候都没长开,但就是有与生俱来的感染力”
《创造101》播出以来,赖美云不断给观众带来惊喜,在一开始被“颜”圈粉之后,观众发现这个女孩不仅仅会唱会跳,还有独特的闪光点:模仿、画画、玩梗、技能多不胜数。而现在这个拥有多重魅力的赖美云,最早的时候其实是个“弃儿”。
赖美云是SING女团的一期生,在这之前,她连续三次落选了SNH48的选拔,机缘巧合之下被推荐参加SING女团的招募面试。
高静回忆道:“当时赖美云的外形并不突出,16岁的小女孩还没长开,带着婴儿肥,最明显的短板就是身高。”
尽管如此,高静还是选中了赖美云,“我们真正看中是她唱歌的天赋,还有她做女团的决心与天生的感染力,这才是成为一个优质偶像的必要因素。”艺人的外表可以通过包装和改造,但骨子里散发的感染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选中一个好苗子之后,考验的就是团队的运营和养成功力。”
“养成不能靠运气,艺人培训应该是一条专业的产业链”
早上7点:基础体能:肌力、心肺、核心训练
下午2点:声乐、舞蹈专业训练
晚上7点:艺人素质、化妆造型、口条镜头感训练、个人才艺课
除去正常的外务和活动安排之外,这就是SING女团团员和练习生的日常,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她们的生活两点一线,往返于“宿舍训练室”。“出道生会有月度考核,练习生则是周度改良性考核;每月都会有一次淘汰性考核,没有达到当月考核目标的当场淘汰。”高静强调了偶像养成的残酷性。
“当时我们把包括赖美云在内的练习生一起送到韩国集训,与当地女团学习交流。”据高静的说法,SING女团有过不少与国外培训机构的合作经历,“在培训体系上,我们确实借鉴了不少日韩练习生的模式,目标就是把培训做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做到专业化和职业化。”
“团队渐渐成熟后,我们在原基础上额外强调了个性化培养。”在基础养成之外,SING根据每个团员的特性制定了个人培训计划。“以赖美云为例,加强声乐这个长处的同时,会专门对她的形体和舞蹈补短板。”个人风格养成也是培训的一部分,针对赖美云的外形和性格,团队决定将她的主要运营阵地放在B站,并不间断地产出适合她本人和泛二次元圈子的视频物料,一步步将她的风格和受众群建立起来。
互联网养成术
“我们为每一位成员制定了KPI:直播、微博、B站以至于新兴的短视频,要让她们学会在互联网平台上经营自己,养成个人风格,建立起自己的偶像人设。”
背靠酷狗音乐和酷狗直播,这个出身于互联网公司的团队,运营思维也相当“互联网”。公司要求女团成员根据自己的特性制作不同风格的短视频发布到新媒体平台,并对视频的数量、播放量、粉丝增长量制定了KPI,高峰时期,所有成员加起来一个月就产生了100多条短视频物料。
而这个一贯的传统也造就了SING女团于《创造101》中的爆发,纵观前几期节目,给到SING女团3位成员的镜头并不多,针对这个劣势,SING女团的运营团队再次借“互联网思维”绝地求生。
“早在《创造101》播出之前,团队就为三名成员储备了大量平面和视频素材,目前已正式对外发布了超过10组首次曝光的平面写真和50条短视频。”节目开播以来,SING女团在各个渠道源源不断的放出3位选手的相关宣传物料:成员日常训练花絮、综艺、才艺向视频、恶搞鬼畜素材、正式表演片段,这些素材迅速架构起选手的偶像人设和个性形象,也成为一种与粉丝互动交流的手段。
花样百出的素材很好地补充了SING女团成员在节目中镜头不多的短板,节目开播的一个多月里,单单是发布的短视频就已经获得了超过一亿的播放量, SING女团也被粉丝戏称为“最努力营业的官方”。
“这是一场持久战”
在高静看来,真正的硬仗是在《创造101》节目结束之后。“流量没了,话题没了,考验各家公司续航能力的时候到了。”
选秀艺人的光环在短时间内丢失是司空见惯的事,对于如何维持SING女团现阶段的热度和人气,高静的回答非常笃定:“作品是唯一的方法。”打着“亚洲首个电子国风女团”称号的SING,作品在业内有一定的口碑,成名曲《寄明月》不仅被封为B站神曲,在海外最大的视频平台YouTube上的播放量也已经突破了300万。“偶像养成的最后一步,就是养成作品,有作品的支撑,偶像才能立得住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