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阿甘精神不可取(谁来代表美国精神呢)
为什么说阿甘精神不可取(谁来代表美国精神呢)这部电影被封为经典影片,还在于很多人认为,“阿甘”这个角色有着深深的美国精神烙印,比如《滚石》杂志就称,阿甘的一切“是我们所佩服的美国人形象——诚实、勇敢、忠诚。取名也是一种暗示,影片中反映的年代,还存在着广泛的种族歧视现象。而这也是美国二战后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阿甘正传》中的阿甘虽然智商只有75,但他这一生异常精彩,作为亲历者见证二战后美国的时代阵痛。阿甘全名弗雷斯特·阿甘,此名源于阿甘家族的远亲-内森·贝德福德·弗雷斯特,美国内战英雄和3K党创始人。就他三K党(英语:Ku Klux Klan,/ˈkuː ˈklʌks ˈklæn ˈkjuː/,简称KKK)是指美国历史上和现代三个不同时期奉行白人至上主义运动和基督教恐怖主义的民间团体,也是美国种族主义的代表性组织。
全球都被新冠病毒追击的时候,好莱坞传来震惊消息:曾在《阿甘正传》里扮演过男主角阿甘的美国影星汤姆·汉克斯和夫人,目前在澳大利亚被确诊。
汤姆·汉克斯和丽塔·威尔逊夫妇向媒体发布声明,称他们在澳洲拍摄新片时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汉克斯回忆:“我们感到感冒般的疲惫、身体疼痛”,63岁的夫妻俩做了检测,确诊新冠阳性。他称会遵从指示隔离,确保公众安全,继续更新情况,走一步看一步。并提醒大家注意身体。汉克斯是好莱坞首个公开自己新冠确诊的名人。
《阿甘正传》(英语:Forrest Gump)是美国作家温斯顿·葛鲁姆于1986年出版的小说,199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故事讲述了纯真傻气,却也心地善良,有着惊人的运动天赋,在阿拉巴马州生活了几十年的阿甘,在某些事件的影响下,定义了20世纪下半叶美国的一些事件。
影片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好评如潮,成为当年北美最卖座的电影,是商业上的成功,影片上映期间,在全球赢得超过6.77亿美元票房。阿甘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也凭借本片一举拿下第二座奥斯卡小金人,创造了历史。
《阿甘正传》中的阿甘虽然智商只有75,但他这一生异常精彩,作为亲历者见证二战后美国的时代阵痛。阿甘全名弗雷斯特·阿甘,此名源于阿甘家族的远亲-内森·贝德福德·弗雷斯特,美国内战英雄和3K党创始人。
就他
三K党(英语:Ku Klux Klan,/ˈkuː ˈklʌks ˈklæn ˈkjuː/,简称KKK)是指美国历史上和现代三个不同时期奉行白人至上主义运动和基督教恐怖主义的民间团体,也是美国种族主义的代表性组织。
取名也是一种暗示,影片中反映的年代,还存在着广泛的种族歧视现象。而这也是美国二战后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
这部电影被封为经典影片,还在于很多人认为,“阿甘”这个角色有着深深的美国精神烙印,比如《滚石》杂志就称,阿甘的一切“是我们所佩服的美国人形象——诚实、勇敢、忠诚。
由于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迎来了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消极颓废的思潮在社会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占据主导,影片《阿甘正传》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影片。
在影片中,阿甘几乎经历了美国二战后所有的重要历史时刻,比如说种族歧视、越南战争、反战集会、民权运动、妇女解放、总统遇刺、水门事件、乒乓外交、反传统文化等。
但是,即使经历了这些重大事件,阿甘作为智障的低能人,却有着美国上个世纪中期男人的很多优良品德,比如说诚实守信、做事认真、勇敢无畏。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啊美国那么大,阿甘一个人能代表吗?
要解析美国精神,我们就要看看美国精神有哪些组成部分。
当我们谈论起美国时,我们是否能意识到,美国其实是一个复数名词?即便谈论起美国的“复数性”特质,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或许是联邦制和多元文化主义,往往忽略了地域文化与美国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形塑关系。
美国一位很厉害的历史学家,普利兹奖得主大卫·哈克特·费舍尔,就认为美国文化,其实是受到四种地域文化影响。
四种文化都来自不列颠,经由1629到1775年间四次不列颠移民大潮,穿越大西洋,到达美利坚,从此落地生根,成长为彼此迥异的地域文化,但又共同铸就了美国政治文化的自由底色。
四种地域文化分别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清教徒文化、弗吉尼亚的保皇派文化、特拉华河谷的贵格派文化与阿巴拉契亚边区的边境居民文化。
我们的阿甘,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阿拉巴马男青年,也就是费舍尔笔下的“边区”青年。
虽然都来自于不列颠,但费舍尔认为,四种地域文化彼此之间的相似性,远小于其与大西洋对岸的故乡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虽然大家都是一个村出来的,但是各家之间的习惯风俗以及信仰还是区别很大。
不仅如此,从不列颠不同文化区域出发的早期移民,虽然移民动因、宗教派别、社会等级、世代顺序以及来源地区各有不同,但来到美利坚之后,都竭力保持着祖地原有的理念与文化特质,并没有因为殖民地的外部环境而完全“文化重组”。
在美国社会族裔日趋多元化的当下,英国后裔早已成为人口比例中的少数,但按照费舍尔的标准,从乔治·华盛顿以来的美国历届总统中,除了范布伦、肯尼迪以及奥巴马之外,莫不是他笔下四种地域文化的后裔。可见这四种地域文化在美国政治文化中绵长的文化霸权地位。
那么,阿甘故乡的同胞有哪些特点呢?
美利坚边区文化的建立者,来源于英国相对应的边界地区。这是一个围绕爱尔兰海所组成的边境地带,它包括了英格兰最北端的六郡与苏格兰南部的五郡。这一地区长年处在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你来我往的战火之下,形成了苦难深重的边境文化。
这些逃亡美国的边境居民,有着有趣的矛盾之处。一方面他们以保守和排外著称,对有色人种和女性都不太友好,受教育程度也很低,1980年统计的美国各州高等教育完成情况,阿拉巴马以12.2%位列倒数第四,而一直到20世纪后半叶,阿拉巴马和它那些南方兄弟,一直是坚决反对女性拥有投票权的。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对阿拉巴马州联想出一个具体形象,一位粗糙的美国大汉。没错了,“红脖子”一词,最早就是用来指称边区农村的无产者。
另一方面,边区人又有着极端的自由观——“天赋自由”,边区居民反感政府的管制和法律的约束。他们厌恶强加的权威,提倡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认为公共事务只要以最低成本的方式来满足即可。18世纪南部著名的自由斗士帕特里克·亨利就是这种自由观的代表。他抵制任何形式的强政府,提倡低税收,主张以武力对抗侵犯自由之权威。“不自由,毋宁死”折射的正是边区文化特有的极端自由观念。
你想想阿甘奔跑时对自由向往的样子,也是十足的边区男儿没错了。
当然本片除了阿甘,其他出场人物,比如阿甘童年时的青梅竹马珍妮·柯伦,阿甘在越南的排长丹尼尔·泰勒中尉,阿甘的妈妈甘太太,他们身上有着更加单一而深刻的人物性格,这对“美国精神”仿佛是一种补充。
说完阿甘,我们再说说边区人民的心头好——特朗普。
特朗普当选后,《大西洋月刊》上有一篇文章,把特朗普的选民地带,和《阿尔比恩的种子》里的边区人的生活地带做了个对比,结果发现,那是惊人地重合。
边区人还有一个特点,好斗。特喜欢一言不合就开打,特朗普也有这种精神,一言不合就喜欢造墙。
上文提到的排外性,特朗普也是和边区人民不谋而合,边区人有多排外呢?在美国人口普查里,有一个问题,你的祖先来自哪里?美国除了印第安人,都是移民。要么是英国人的后裔,要么是德国人、墨西哥人、亚洲人的后裔,选项里没有“美国人”这个选项。但是,很多边区人都会固执地填“美国”。反正别管祖上哪里来的,都是老美利坚了。
特朗普从竞选开始的时候,就是这套排外的话语体系,实现美国伟大复兴是他的梦想。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是一个三百年的排外传统。
阿甘和特朗普的边区支持者,都成长于美国边区文化的影响下,只不过前者让我们看到了除了集体特征之外,人物本身具备的那些美好品格。而后者选出的代表人物,若不是我们提前看过电影,都不知道和电影人物相比,谁更戏剧化一点。
参考来源:
何芊 《美国,并不是“没有历史的国家”》,新京报书评周刊
逻辑思维 《300年特朗普》
读懂美国文化的源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