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森有珍珠阿獭就不会给珍珠了(你遇到阿獭了吗)
动森有珍珠阿獭就不会给珍珠了(你遇到阿獭了吗)图2: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图2虾蛄图1游戏中给出的日文名为“シャコ”,翻译为虾蛄,看看图,我以为我看错了,要知道,虾蛄可是咱们平时最常吃的那种皮皮虾,学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如下图。
最近动森更新了海洋生物系列,你下海遇见阿獭了吗?作为海洋生物迷,好奇心驱使我多看了两眼,就两眼......
真香!
果不其然,无论是海洋生物爱好者还是吃货,动森新增的海洋生物还真是有助于我们认知餐桌上的博物学呢。话不多说,来扯一扯里面出现的虾兵蟹将吧!
虾兵系列
大虾来袭!哦,不,吃货来袭!
虾蛄
图1
游戏中给出的日文名为“シャコ”,翻译为虾蛄,看看图,我以为我看错了,要知道,虾蛄可是咱们平时最常吃的那种皮皮虾,学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如下图。
图2
图2: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
看看这只虾蛄,颜色上跟原图就差了很多,很明显,动森里的这只虾蛄应该另有其虾,它是谁呢?
图3
图3:蝉形齿指虾蛄 Odontodactylus scyllarus 图源:http://taieol.tw
应该是有着拳击手之称的蝉形齿指虾蛄Odontodactylus scyllarus,不得不说画师画的蝉形齿指虾蛄还蛮准确的,这种虾蛄日语称为“モンハナシャコ”,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巴里岛附近的水域。
图4
图4:图片来源 腾讯视频
它在生态习性上拥有类似拳击手的所有特征,平时为了捕食坚硬甲壳类猎物,会将前方部位像螳螂爪一样的伸曲爪以22口径手枪子弹的威力瞬间弹出,像类似拳击手出拳动作迅速将目标的坚硬外壳击碎,全身上下最坚硬的部位也刚好正是捕捉足,专家指出如果想把它当宠物养,必须准确“防弹强化玻璃缸”,不愧为拳击手。
需要补充一点,虽然这里把虾蛄算在了“虾”里,但它既不是虾,更不是蟹!而是软甲纲掠虾亚纲中唯一现生的类群:口足目。
甜虾
图5
日语中的甜虾一般是指的“ホッコクアカエビ”,即北国赤海老(Pandalus eous)。在分类上属于长额虾科长额虾属,但本种在国内海域暂无分布记录,所以也没有正式的中文名称。种名eous或许源于希腊语eos,有黎明、日出的意思,如果我分析没错的话,可以译为日出长额虾,或者黎明长额虾。
图6
图6:图片来源 萨尔茨堡的魚的博客
甜虾的甜味主要源于甘氨酸和丙氨酸等氨基酸。只不过,刚刚捕到的甜虾吃起来并不会有甜味,反而必须等它死后放置一段时间后,它的肉体被自身分解过程中从蛋白质中产出的氨基酸,才让它的肉有了甜味。
不仅如此,甜虾还有个有趣的地方,就是性别转换。刚刚结束浮游期的小甜虾们全是雄的,当它们长到5-6岁时,才变成雌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吃到的很多甜虾肚子上全有卵的原因了。
日本对虾
图7
总算出现一个名字完全符合中文正式名的了——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市场上有时候称之为竹节虾,价格还不便宜,这种虾颜色太有特点了,一般人不太会认错它们。
图8
图8: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图源 http://keralamarinelife.in/
有的地方你还能看到日本囊对虾的叫法,因为早先这种对虾被分类学家归到了囊对虾属(Marsupenaeus)。分类嘛,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科学家总是通过各种方法,试图让分类学更能反应出物种的演化,所以这家伙如今又被打回对虾属了。
伊势龙虾
图9
日语直译过来的名字是伊势龙虾,为什么不干脆叫“伊势海老”?伊势海老在日语特指日本龙虾(Panulirus japonicus)。龙虾自不必多介绍,无论是咱们国内还是在日本,都算得上是一种高级食材。日本龙虾的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5至8月,刚刚孵化的个体像一片透明的树叶,因而被称之为叶状幼体。这些叶状幼体会随洋游在大海中漂浮生活将近300天的时间,相当得不容易。
图10
图10:日本龙虾(Panulirus japonicus)
在1898年时,日本曾经尝试过人工饲养日本龙虾的叶状幼体。直到1988年,三重县的水产技术中心和北里大学共同开展的研究实验成功将叶状幼体养到幼虾,但因为它的浮游期太长了,死亡率非常高,直到今天也没有实现产业化。
无论是日本龙虾,还是我们国内常见的锦秀龙虾、中国龙虾什么的,在分类上都归于无螯下目,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这类龙虾并没有像螃蟹一样的钳子。
龙虾
图11
刚刚才讲过龙虾没有钳子(螯足),那这只日文翻译为龙虾的龙虾到底是什么鬼?其实它真正的名字应该叫美洲螯龙虾(Homarus americanu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波士顿龙虾。值得说明的是,波士顿几乎不产龙虾,真正盛产龙虾的是美国缅因州,人们俗称波龙只因波士顿是美国龙虾最大的集散地。
图12
图12:美洲螯龙虾(左)欧洲螯龙虾(右)
螯龙虾属全世界就只有两种,一种是动森中出现的美洲螯龙虾,另一种是欧洲螯龙虾,欧洲螯龙虾,体色偏蓝色,更加漂亮,当然价格也更美丽。我个人一直觉得波龙味道并不好吃,从价格也可以看得出来,有时候小规格的波龙价格不到百元就能拿下。
蟹将系列
梭子蟹
图13
游戏日语中叫“ガザミ”,汉字即蝤蛑,读音yóu móu(油谋)。在中国古代,蝤蛑一词特指蟳,比如常见的花盖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但在日语中通常指的是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三疣梭子蟹是餐桌上最常见的海螃蟹,有些地方会叫它飞蟹、枪蟹,是重要的经济物种,就是下面这个东西:
图14
图14:图片来源 新浪微博
对比一下,我们会发现,不对啊,从颜色和形态上看,画师画的肯定不是三疣梭子蟹,那它到底是什么?
图15
图15:可口美青蟹(Callinectes sapidus)
经过一番探查,画师画的应该是可口美青蟹(Callinectes sapidus),它们分布于西大西洋及墨西哥湾海域,是个不折不扣的洋货,在美洲当地也是一种重要的渔业资源。近年来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国内也能买到从大西洋远道而来的可口美青蟹了,图中的可口美青蟹就是上周在超市偶遇到的。
无论如何,三疣梭子蟹在日本本土还是相当常见的水产,动森的画师居然抛弃了它......算啦,又不是我掏钱让人画的。继续第二只螃蟹——珍宝蟹
珍宝蟹
图16
哦耶,又是个洋货。这里的日文“ダンジネスクラブ”是直接音译的英文Dungeness crab ,珍宝蟹原产于北美西海岸的东太平洋海域,也是当地产量非常大的一种食用蟹类,由于这种螃蟹的产地临近美国华盛顿州的老镇邓杰内斯,因而得名邓杰内斯蟹。
图17
图17:首长后黄道蟹 Metacarcinus magister
其正式的中文名叫首长后黄道蟹(Metacarcinus magister),不过网上搜更多的是首长黄道蟹,其实,黄道蟹属(Cancer)早在20年前就被拆得七零八落了,珍宝蟹从黄道蟹属被移入了Metacarcinus属,而Meta本身是在后面的意思,所以译为后黄道蟹属。我个人比较青睐香辣珍宝蟹!下面,终于来了个日本本地货——松叶蟹
松叶蟹
图18
我们常在日料店吃到这种螃蟹......的蟹腿。是的,这种螃蟹身子里没太多肉,倒是又粗又长的腿里的肉非常饱满,简单烹饪一下就可以直接吃啦。
图19
图19:灰眼雪蟹Chionoecetes opilio
它的正式名字叫灰眼雪蟹Chionoecetes opilio,分布于北太平洋水深超过200米的深海中,栖息水域温度常年维持在3度左右,是不折不扣的冷水蟹。在日语中,这种螃蟹叫“ズワイガニ”,写成汉字就是楚蟹。这里的楚跟咱们国家以前的楚国可没半毛钱关系,而是指细长的树枝的意思,应该就是指它那修长的腿蟹啦。那么,楚蟹为什么又变成了松叶蟹呢?在日本,楚蟹才是对灰眼雪蟹最常用的称呼,而只有山陰地方一带才称为“松葉蟹”。
讲完了松叶蟹,紧接着又是日本北海道一带的重要物产之一——帝王蟹。
帝王蟹
图20
タラバガニ汉字写为鱈場蟹,学名是勘察加拟石蟹(Paralithodes camtschaticus)千万不要被它的名字给欺骗了,这个家伙和真正的螃蟹半毛钱关系没有,在分类上,帝王蟹归于异尾下目中的石蟹总科,倒是和海边背着贝壳四处游走的寄居蟹的关系更近呢。
图21
图21:勘察加拟石蟹 Paralithodes camtschaticus
帝王蟹在市场上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毕竟也是生活在寒冷深海中的,再加上它们硕大的体型,无论是捕捞作业还是运输都比较麻烦,从遥远的北太平洋活着到达你的面前实属不易。本人并没有吃过新鲜的帝王蟹,因为太贵了买不起......买过一次超市卖的熟冻品,但口感一般。
高脚蟹
图22
高脚蟹,这真是直译自日文中的“タカアシガニ”,这个名字听起来太怪了,但看到图后,我才恍然大悟。不过,肯定还有很多动森迷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但如果说“杀人蟹”一定有人明白了。
图23
图23:甘氏巨螯蟹(Macrocheira kaempferi)
没错,这个所谓的高脚蟹,就是有“杀人蟹”之称的甘氏巨螯蟹(Macrocheira kaempferi),成年雄性的螯足展开最大能达到近4米,是世界上体型最庞大的螃蟹!看到这个,也就知道为什么称它为“杀人蟹”了。
可是,“杀人蟹”真的不会杀人,也不可能杀人。这种庞然大物平时生活在水深超过150米的海底,人下去还没被它杀,就会先被水压挤死了。就算是这家伙到达了浅水区域,由于其体型太过庞大,失去深水的浮力后它自己都没办法完全支撑自己,何提杀人。
图24
图24: 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厅
至此,动森里的虾兵蟹将就介绍完毕了,想看到它们真实的标本吗?现在开放的《动物人类的朋友》展厅里可以找到它们的部分真身哦,欢迎大家预约前来参观!如果想了解更多动森里新增的海洋生物,也可以关注北京自然博物馆新浪微博。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络删除。
公众号名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bjast-wx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