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七八十年代摄影老太太(女摄影师免费给2000余山区老人拍遗照)

七八十年代摄影老太太(女摄影师免费给2000余山区老人拍遗照)这几年,杨鑫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给2000余位老人拍摄了遗照。此事引起社会关注后,有人给他们公益组织捐款,有企业提供资助,还有人说等退休了和他们一起拍照。约定拍摄的那天,老人们会提前到约定的地点等候。有的人害羞、紧张,要先引导情绪,再抓拍美好的瞬间。选片时,人们都喜欢自己笑的模样。杨鑫镜头里的老人。 受访者供图她发现,老人对这件事的接受度远比普通人想象中的高。一开始他们准备了红蓝两色的底布,后来发现老人大都选择红色。她意识到,颜色是有温度的,老人也喜欢这种温暖的、热闹的颜色。“他们知道人终将都会死去,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到时间了就要走的。”杨鑫说。

4月18日,女子免费帮2000余位山区老人拍遗照一事登上热搜。

热搜中的当事人叫杨鑫,出生于1985年,住在陕西商洛市,是商洛市彩虹公益中心的负责人。

当天下午,九派新闻联系上杨鑫,她正行驶在颠簸的山路上。据介绍,她是当地的一名记者,平时就算不去拍照,也经常往山区里跑。

晚上11点多,杨鑫终于回到家中,她和九派新闻聊起了她从事公益的这些年,以及她为什么想给老人拍遗照。

七八十年代摄影老太太(女摄影师免费给2000余山区老人拍遗照)(1)

杨鑫镜头里的老人。 受访者供图

她发现,老人对这件事的接受度远比普通人想象中的高。一开始他们准备了红蓝两色的底布,后来发现老人大都选择红色。她意识到,颜色是有温度的,老人也喜欢这种温暖的、热闹的颜色。

“他们知道人终将都会死去,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到时间了就要走的。”杨鑫说。

约定拍摄的那天,老人们会提前到约定的地点等候。有的人害羞、紧张,要先引导情绪,再抓拍美好的瞬间。选片时,人们都喜欢自己笑的模样。

这几年,杨鑫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给2000余位老人拍摄了遗照。此事引起社会关注后,有人给他们公益组织捐款,有企业提供资助,还有人说等退休了和他们一起拍照。

七八十年代摄影老太太(女摄影师免费给2000余山区老人拍遗照)(2)

杨鑫为老人拍摄的遗照。 受访者供图

对话杨鑫。

【1】老人觉得我们这些娃很实诚

九派新闻:当初为什么想成立一个公益组织?

杨鑫:我参加过很多公益活动,但是我觉得那些公益活动达不到我认为的公益效果。有一次捐完造血干细胞之后,我就产生了自己做公益的想法。后来陆陆续续观察别人怎么做公益之后,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做好,就去注册了一个机构。

九派新闻:是怎么想为老人拍遗照的?

杨鑫:组建这个团队后,在关注留守儿童的时候,我们也接触到了空巢老人,这个过程中发现空巢老人也是很需要大家去关注的一个群体。后来我们也做了一些走访,觉得这个项目可以做,就启动了这个事情。

我们这边是山区,在脱贫攻坚之前,属于贫困县,在一些落后的山区,山里的老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照片,只有身份证上的照片。再者很多人对亲人都是抱着美好的想法,大家都希望他们平平安安的活着,谁也不可能预知死亡,所以这个事一拖再拖,可能最后人不在的时候,却没有照片。

这个事上了热搜之后,很多人给我们留言说想到了自己的爷爷奶奶,甚至爸爸妈妈,他们突然不在了,家里头却没有像样的照片。

九派新闻:给老人拍照的过程是怎样的?

杨鑫:我们到村里给老人拍照,一般去3次,第一次摸底,看下这边有多少老人,和当地驻村工作队对接。然后他们和村上沟通,去告诉村里人,符合条件的,到时候要是愿意拍就来,愿意拍但是身体条件不允许来不了的,我们可以上门给他拍。第二次就是去拍照。第三次是照片洗出来之后,给他们送过去。

七八十年代摄影老太太(女摄影师免费给2000余山区老人拍遗照)(3)

九派新闻:一般给多大年纪的人拍?

杨鑫:我们要求是60岁以上,但实际拍摄的时候大都是65岁以上。60岁的人家愿意拍我们也会拍,人家不愿意拍,觉得自己还年轻的,还早,这种的话就不拍。

九派新闻:老人知道是拍遗像吗?会不会以为是一次正常的拍照?

杨鑫:他们知道,我们去之前就说清楚了,是拍老人像,我们这边称之为老人像,他们都知道。

九派新闻:老人对拍遗像这件事的反应如何?

杨鑫:他们比我们想象中的坦然多了,很多人七八十岁了,什么没见过?他们知道人终将都会死去,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到时间了就要走的。现在有条件拍这么好的照片,肯定要拍。

我们还总结了一个原因,如果是亲人突然间对老人说我带你去拍一张这个照片,老人会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我身体不好了。但是你让我们来拍,大家一听,哎呀,人家给免费拍啦,大家都去拍呢,走走走,凑热闹就都来了。他们没有心理负担,拍照的时候我们一逗就乐,等送照片来的时候,他们也高兴,觉得我们这些娃很实诚。

【2】有人说等退休了一起给老人拍照

九派新闻:拍摄过程中会和老人沟通吗?

杨鑫:沟通可多了,现场氛围很活跃,现场给人感觉就是一个欢快,愉悦的聚会一样,大家喜气洋洋的。老人在拍照的时候都是喜笑颜开的,没有一个人是沉着脸去拿照片的。

九派新闻:一般给老人拍几张?

杨鑫:可能有的老人好拍,一张就过了,有的老人不好拍,10张都怕不好,都很正常。有的时候老人会紧张,我们志愿者会去引导一下,让他们放松。有些老人比较害羞,我们也会抓拍他露出内心的笑容的照片,然后选一张最好的。还有的老人觉得自己牙齿少了,不敢笑,又或者笑起来皱纹会多,我们就会拿两张照片给他看一下,让他看是笑的好看还是不笑的好看,是包着嘴的好看还是咧着嘴的好看,让他自己对比,他自己也会觉得,还是笑的好看。

七八十年代摄影老太太(女摄影师免费给2000余山区老人拍遗照)(4)

九派新闻:拍的照片都是红底的,有什么寓意吗?

杨鑫:我们一开始准备了红蓝两底,让老人自己选,结果选蓝色的特别少,最后我们就直接用红色。颜色是有温度的,老人也喜欢那种暖暖的颜色,他觉得这是个喜事,不希望给人感觉冷冷清清的,他就喜欢红色。

九派新闻:你们每次给老人拍照去多少个志愿者?

杨鑫:看情况,如果说这个村里老人比较多,几百个,我们就会去十几个人。如果只有二三十个老人,我们就去几个人。一般来说我们会提前三天招募志愿者,大家有空的就接龙报名。

九派新闻:你们的志愿者从哪来?

杨鑫:我们的骨干志愿者就是家庭主妇、个体工商户,私企管理人员或者公务员这类型的也有,都是普通人。

七八十年代摄影老太太(女摄影师免费给2000余山区老人拍遗照)(5)

九派新闻:活动的经费从哪来?

杨鑫:都是大家捐的,公益金啦,基金会啦,还有自己筹款。我们和很多平台都有合作,搜银天使就可以找到我们。我们一般根据预算来,有多少预算就拍多少人,等下一波预算攒够了继续拍,这样子一个循环。

九派新闻:现在关注度高了之后捐款有没有改变?

杨鑫:有啊,我昨天看到有一个人给我发了私信,是他捐款的截图,他捐了1000元。还有一个女企业家,她给我们的活动资助了1万元。还有一个商洛的姑娘,她现在落户在深圳了,她给我们捐了1000元,说等她退休以后,她要和老公一起来回来给老人拍照。

【3】遗憾陪伴家人的时间比较少

九派新闻:去过哪里拍遗照?

杨鑫:去过山阳县、洛南县,还有商洛市周边,我们也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去多远的地方,要考虑志愿者的安全,因为太远开车太久有安全隐患,所以尽量以商洛周边辐射直线距离比较近的开始,然后慢慢往外扩散。

七八十年代摄影老太太(女摄影师免费给2000余山区老人拍遗照)(6)

九派新闻:这件事会坚持下去吗?

杨鑫:当然会啊,这本来就是我想做的事情。只要有人支持,我能筹到钱,我就去做,筹不到钱我就想办法。我们曾经为了筹钱想尽办法,那时候,我们的志愿者开着他们家的小电三轮去路上摆摊,就和小摊贩一样摆摊,拿着我们的筹款二维码、展板,去和人家推销我们的项目,真的,不是介绍,都赶上推销了,让人家捐款。人家捐个一块两块的,我们都特别高兴,感觉给他推销成功了。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感觉现在你给人家100块钱他也不一定愿意做,但我们的志愿者就愿意去做这个事,这让人很感动。

九派新闻:做公益这块会占用个人时间吗?

杨鑫:会,说不会有点假大空了,我妈,我的孩子,也抱怨过我经常不在家。我最愧疚的事情就是我妈做手术的时候我没有陪在她身边,她做手术的时候,我还在活动现场,知道她要做手术了才匆忙赶回去。而我嫂子,她都从很远的县城里赶到现场了,我却没有。

我出去做公益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到我妈家,有一次孩子给我留了纸条,说妈妈我知道你很忙,你要去帮山里的孩子,但我是你的儿子,我也需要你陪我。我孩子平时很乖,很少和我提要求,看到纸条的时候我心态特别复杂。有时候做公益不被理解,我自己也问自己,我在干啥,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反复问自己,问完了没有答案,下一场活动继续做。

九派新闻:家人们能理解你吗?

杨鑫:能,他们虽然有抱怨,但都很理解和支持我,这就是家人的矛盾之处。我们有一个项目叫“老有所衣”,是给老人送羽绒服和羊毛袜子的,我爸特别喜欢这个活动,总喜欢一起,去给老人们试穿衣服合不合身啊什么的,可热情了。他自己都是个老人呢,服务起别人可起劲了。

七八十年代摄影老太太(女摄影师免费给2000余山区老人拍遗照)(7)

九派新闻:有不少网友留言说你们很伟大,你看到了怎么想?

杨鑫:没有,我觉得我们做的都是小事,一些大家可能会忽略掉的小事,但是这些是老人关心,在乎的。

【4】也关注孩子的卫生习惯

九派新闻:我看到你们公益组织除了老人,也关注儿童,儿童这一块是关注哪些内容?

杨鑫:有些山区的村子,年轻人很少,孩子都是老人照顾的。然后可能老人的卫生意识不强,再加上能力有限,所以孩子们在卫生习惯的养成这块儿会薄弱一些。我们就是注重孩子的卫生习惯养成这块。

九派新闻:为什么关注这一块?

杨鑫:2017年或者2018年,我不记得了,我去一个小学,那个学校十几个孩子,其中有七个女生,其中有两个姐妹,她们头发上结满了白色的卵,远远看去像是枯树一样,白颜色的。然后还有灰黑色的虱子在爬。我没见过这种场景,惊呆了。老师也很心疼这两个孩子。后来了解到女孩的妈妈和奶奶智商不行,平时他爷爷管,男人嘛,管得比较粗糙。后来我们就拿电热水壶烧水,准备给她们洗头。我们南京的老师跑到小卖部去买洗发水,把仅有的两瓶都买了。然后给七个女孩把头都洗了。那个时候起我就觉得,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个卫生方面的科普。

九派新闻:具体怎么操作的?

杨鑫:科普这个东西你光说也不行,我们就做了一个卫生清洁包的项目。我们本来想定制一个包来装东西,但是一个包要十几块,好贵,都可以买很多东西了。最后我们就想到了用盆,就去买那种彩色的脸盘,在里面放毛巾,洗发水,沐浴液,牙刷,香皂和肥皂等,不下十种。然后还有赞助商提供的一些小零食,我们有什么就给孩子发什么。孩子们有吃有用,拿回家大人们觉得是别人送的,也不好意思不给孩子用,孩子对新东西稀奇,也吵着要用,慢慢的习惯就养成了。

九派新闻:孩子们的反应如何?

杨鑫:我们是鼓励式公益,会先办一个卫生小讲座,谁听的好就有奖励,抢答的都夸答得好,最后说大家表现得都很好,都有奖励,然后再发给孩子。不是那种施舍一样的,可怜这个孩子就发给他,我感觉这样对孩子不好,可能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

而且我们也会鼓励孩子相互监督,看谁一周不洗头,谁一周不剪指甲,我下次来的时候,让他们告诉我,我们罚那个孩子上来唱个歌。孩子们一听,真好,还来呢。不管我后来去不去,他们至少有一段时间是比较注意卫生的。

我之前提到的那两个姐妹,我第二次去的时候,她们已经剪了短发,基本没什么虱子了,第三次去的时候,她们已经完全干净了,再加上我国脱贫攻坚的政策,他们家从山里搬了出来,住上新房子,居住条件好了很多。

很多孩子也在我们回访的时候和我们说,他们现在每天刷牙,一周洗一次头,每个月至少洗一次澡,因为他自己也觉得这样舒服,身上不痒了。等将来他上初中,上高中了,不会因为自身卫生习惯不好被同学嫌弃,我觉得我们的目的达到了。

九派新闻:看到这些改变会有成就感吗?

杨鑫:我一直想象一个场景,就是一个孩子,若干年后,他长大了,和别人说起小时候,他说我的第一根牙刷是一个穿绿色马甲的送给我的。要是多年以后我要是能听到这样的故事,我觉得满足了,不管这个事情是不是我干的,至少说我干这个事情,别人再去学我这样做,他们也去帮助孩子,这就很好了。

九派新闻记者 温艳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