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文旅官方资讯网站入口(潍坊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展)
潍坊文旅官方资讯网站入口(潍坊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展)多措支持企业发展NO.2文旅项目加快推进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奎文区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快乐道里、1532文化产业园等14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总投资56.2亿元。2022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4.2亿元。
近年来,潍坊市文化和旅游系统牢记嘱托走在前,践行新发展理念,勇担使命开新局,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创新求突破,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特别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好典范。
本次成果展面向全市征集遴选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果,包括:带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旅游大项目,文旅产业涌现的新亮点、新模式、新业态等创新成果,赋能乡村振兴和具有示范性的文化和旅游融合优秀案例等。
奎文区
NO.1
文旅项目加快推进
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
奎文区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快乐道里、1532文化产业园等14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总投资56.2亿元。2022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4.2亿元。
NO.2
多措支持企业发展
不断壮大市场主体
奎文区备案注册的旅行社经营单位和场所155处,居全市首位,星级酒店5家,旅游住宿设施900余家,旅游服务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度接待国内外游客487.76万人次,增长26.76%,实现旅游总收入53.51亿元,增长37.03%。
NO.3
赋能经济提质升级
释放文旅消费活力
奎文区发挥潍坊泰华城省级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优势,推动“金宝星夜”项目持续领航,扎实开展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打好文旅惠民“组合拳”,多层次推进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区建设。
潍城区
NO.1
相约金石之都
寻梦文化之旅
打造“金石之都”文旅品牌,连续8年举办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十笏园文化街区获得“首批山东省旅游休闲街区”“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山东省第一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风筝都文化奖”优秀文化企业等荣誉称号。
NO.2
相约美丽乡村
品味田园风情
开展“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系列活动,“璀璨浮烟——奇幻森林”光影秀活动被评为“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优秀案例。策划打造的“风吹纸鸢山浮烟,文脉传承有麓台”乡村旅游线路被文旅部选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NO.3
相约非遗传承
助力山东手造
全省第一家手造博物馆落户潍城,是潍坊遗产保护的新载体。国家级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十笏园非遗空间项目,发展模式荣获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并在全省推广学习。
寒亭区
NO.1
规划建设杨家埠旅游度假项目
打造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投资40亿元,整合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梦里水乡、梦想小镇等周边资源,打造潍坊城区旅游发展新地标和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NO.2
依托白浪河生态旅游带
打造休闲旅游“黄金水道”
以白浪河为纽带,串联北辰绿洲湿地和禹王生态湿地两大国家级湿地公园,同时建设中国最大的海水稻种植基地—海水稻小镇,构建“海水稻 文旅”产业生态圈,成为游客休闲旅游的优选之地。
NO.3
东篱田园旅游区
成为乡村振兴新样板
投资11.2亿元,建设占地2.2万亩、 以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旅游为主的东篱田园旅游区,构建“两带、五园、三馆、两节”的发展格局。
坊子区
NO.1
坊茨小镇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坊子区狠抓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构建“一镇两城”发展格局,持续激活文旅产业发展活力。全面启动坊茨小镇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目前项目概念性规划、资金筹集、胶济铁路文化产业园建设等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NO.2
大唐不夜城项目、谷德大艺城项目
大唐不夜城项目,总投资60亿元,打造以“文化 教育 产业链”为纽带的夜间经济隆起带。谷德大艺城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建设娱乐运动中心、主题艺术文化中心、亲子乐园等,打造全市文商旅综合体新标杆。
NO.3
玉泉洼生态观光园项目
玉泉洼生态观光园占地2560亩,年产值达到8600万元,年接待游客20万人,是以农业产业为支撑,融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社区医疗、健康养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旅游综合体典范。
青州市
NO.1
突出文旅融合特色
全域旅游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NO.2
打造“一三五三”模式
荣获山东省首批文旅康养强县
NO.3
坚持全产业链发力
获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诸城市
NO.1
打造文旅靓丽名片
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诸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群,诞生了“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走出了“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被誉为“中国龙城 舜帝故里 尽美家乡”。
NO.2
打造特色文旅项目
实现文旅产业新突破
以龙头项目为引领,规划建设了恐龙探索王国,打造了竹山生态谷、常山金查理等特色文旅项目,今年还成功承办了第六届潍坊文旅惠民消费季启动仪式。
NO.3
创新文化艺术模式
开启惠民乐民新路径
创新打造蔡家沟艺术试验场,开启一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新探索。创新开展“炫艺龙城”全民综艺大赛, “邀请百姓登台唱主角”“群众演给群众看”。创新打造了《失却的银婚》《王尽美》《党费》《杨守伟》等精品剧目。
寿光市
NO.1
突破优质项目
促进旅游产业提速
优质项目求“突破”,重点投资100亿元的国际传播绿色创新产业园、投资63.1亿元的羊口老商埠海洋生态文旅城、巨淀湖和林海景区提升等重点文旅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24.2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3.5%。
NO.2
加强景区建设
助力发展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谋“升级”,2020年,极地海洋世界和蔬菜小镇成功创建3A级景区。今年,极地海洋世界和仓颉汉字艺术馆申请创建4A级和3A级景区。全面助力寿光市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NO.3
创新发展模式
推动文旅融合
大型活动寻“创新”,创新技术手段,线上举办第二十三届菜博会,开通“寿光非遗企业店”,构建“寿光手造直播基地”;线下打造“寿光非遗街”和巨淀湖湿地夜游基地,开设农耕文化大讲堂,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
安丘市
NO.1
聚焦国有景区改革
提升安丘旅游新品质
组建安丘文旅集团,建设启用青云国际大酒店,启动“青云山、青云湖一体化提升工程”。举办了冰雪旅游节等活动,被央视《新闻直播间》和山东《新闻联播》播发。
NO.2
聚焦市场主体培育
打造项目发展新引擎
积极服务中颐龙湖康养小镇等省级重点项目,正大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景区、柘山乡情、获鹿山谷列入3A级景区培育名单。6月26日,正大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景区项目作为潍坊市唯一项目在2022年省旅游发展大会签约。
NO.3
聚焦文旅资源融合
创造旅游市场新体验
以“齐鲁天路”为主线,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沿线重点项目。齐鲁酒地被评为国家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高密市
NO.1
文旅项目建设高质高效
莫言文学馆、诺贝尔文学公园将于10月份建成,红高粱小镇、五龙河文旅康养综合体项目分别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省重大项目。
NO.2
文旅业态发展出新出彩
创新“演艺在景区”,沉浸式演艺《高粱红了》获评潍坊市“十佳情景小剧”。建成2个非遗集聚区、10个星级传习参观点,培育12处研学基地,形成非遗旅游、研学旅游新业态。
NO.3
文创和旅游商品开发有颜有品
开发了孚日、红高粱等8个系列“高密好礼”品牌产品,1个项目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8个项目入选“潍有尚品”,7个项目入驻首批省内高速服务区。
昌邑市
NO.1
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强力构建
昌邑沿潍河两岸打造了绿博园、下营滨海风景区、青阜农文旅综合体、丝路绸语文创园、华晨科创工坊等系列文化旅游点;利用废弃矿坑打造的青山秀水景区和博陆山风景区分别获评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典范。
NO.2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昌邑模式”
助力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以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全武红色文化收藏博物馆、李福泽事迹陈列馆等为依托,争创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成功创演《渤海走廊》大型红色音乐剧。
NO.3
文山潍水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异彩纷呈
从2017年起 连续五年成功组织了山阳梨花节等文山潍水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文昌之邑·潍水画廊文化旅游品牌日益响亮。
临朐县
NO.1
大项目建设筑牢文旅根基
投资8.2亿元的县文化中心、4000万元的齐鲁嵩山峡谷漂流投入使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大工程齐长城潍坊非遗传承和隐士研学基地基本建成,投资50亿元的薰衣草小镇、9亿元的华建五星级酒店项目加快建设。
NO.2
特色民宿留住“诗与远方”
山之间、水之畔,临朐民宿带您品味不同的感受。在沂山、淹子岭,可体验“手可摘星辰”的美妙;在隐士、神牛谷,可体验乡间田园生活;在青舍,可感受薰衣草的浪漫情怀;在正念庐舍,可洗去烦躁,养心、静心、安神。
NO.3
“非遗 旅游”提升文旅品质
高标准建设“沂风朐韵”非遗聚集区,打造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基地。举办沂山祀山大典等非遗进景区活动,建成华艺雕塑、红木工艺等20个非遗工坊,打造了“山东手造·朐有好礼”品牌,文化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
昌乐县
NO.1
重点项目筑牢文旅根基
近年来,省重大项目潍坊莲花山农庄小镇、省优选项目梦金园黄金智能制造项目、博朗乐器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总投资32.77亿元。莲花山农庄小镇已完成一期工程并开园营业,梦金园黄金智能制造项目2022年底投用,博朗乐器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研发楼主体。
NO.2
文旅融合发展成效凸显
昌乐黄金珠宝产业入选首批省新旧动能转换文化创意产业 “雁阵形”集群,依托集群优势,文化创意产业长足发展,梦金园成功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11件(套)文创产品入选“山东手造·潍有尚品”,居全市前列。
NO.3
新模式、新业态启动新引擎
淘宝、快手直播基地相继落户中国宝石城,番茄王国、仙月湖等景区开展新媒体精准营销,新模式、新业态助推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昌乐精品旅游经济增长率、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等指标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高新区
NO.1
文旅项目推动产业发展
投资46.7亿元,建设吾悦广场、中海环宇城、市文化艺术中心招商运营等重点文旅项目。
NO.2
特色街区点亮夜间生活
打造特色夜间文旅品牌,建成谷德广场、谷德茂、凤溪地、蓉花里、歌尔生活广场等一批特色休闲街区,推出凤溪地万物集夜市、富华游乐园星光集市等潮玩夜市。
NO.3
精致景观彰显城市魅力
投资25.6亿元,综合治理浞河、瀑沙河,提升绿化面积835万平方米,获评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绿色园区。浞河景区“樱花大道”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富华游乐园摩天轮梦幻灯光秀成为全市地标景观之一。辖区内建有120个口袋公园,形成“一园一品”独特韵味。
滨海区
NO.1
突破滨海旅游
擦亮“潍坊有海 欢乐滨海”新名片
滨海区现有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A级景区,渤海之眼摩天轮荣获“最高的无轴摩天轮”吉尼斯世界记录,成为潍坊新地标。
NO.2
突出项目建设
打造滨海海洋旅游特色品牌
正在建设的总投资约223.5亿元的8个重点文旅项目将陆续投用。
NO.3
强化全域旅游
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全域布局项目,推动在谈的总投资约153.5亿元的5个重大项目尽快签约落地。
峡山区
NO.1
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日渐突出
峡山区以区域性生态游、人文游为基本定位,培育生态游、文化游、乡村游三大文化旅游品牌,整合资源,依托环湖优势,扶植培育一批精品民宿、乡村酒店(农家乐)和景区村庄,突出特色,做精做细,形成独特吸引力。
NO.2
促进产业跨界融合
培育新业态
依托“旅游 ”助推文旅产业与农业、教育、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传统旅游要素,拓展旅游业新空间,以有机蔬菜、研学旅游、医养结合为代表的旅游产品陆续出现,拉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构建复合型旅游业新体系。
NO.3
文旅产业持续提升
实现新发展
峡山区已相继举办了四届金风筝国际微电影大赛、五届微电影春晚、十届国际乡野马拉松、六届峡山灯会等节会活动。今年为进一步拉动消费繁荣夜经济,丰富群众夜间文化旅游生活,创新推出水幕电影、北极之光、沉浸光影等新颖灯光秀配合传统灯组的“2022峡山首届光影艺术节”,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集赏灯光秀、品美食、观演出的旅游好去处,奉献一场流光溢彩的文化盛宴。
- END -
来源:潍坊文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