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崛起之路(海尔武汉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海尔崛起之路(海尔武汉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他说,武汉海尔创新产业园及配套项目是武汉实现“万亿倍增”目标、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项目。武汉市长万勇会见了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一行,并详细了解了海尔的颠覆式创新企业文化及产品体系。此外,海尔拟在汉南区投资逾20亿元建设产业园模块化配套项目。海尔还有意参与武汉开发区、硚口区等地老工业园区升级改造项目,打造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化社区。市长向海尔做了啥承诺?
海尔武汉在下盘很大的棋!“武汉海尔创新产业园实现‘黑灯工厂’,即全智能化生产是第一步,后面要向真正的交互式生产迈进。”2015年4月7日,武汉开发区与海尔集团在青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海尔将投资逾70亿元,在武汉开发区及汉南区投资建设创新产业园及配套项目。
海尔武汉在下盘很大的棋
武汉海尔创新产业园将按世界领先的工业4.0标准打造,建成互联网时代智能化标杆园区。
主体项目投资约50亿元,将建设海尔物流中心、海尔家电制造中心及海尔体验中心等。
此外,海尔拟在汉南区投资逾20亿元建设产业园模块化配套项目。
海尔还有意参与武汉开发区、硚口区等地老工业园区升级改造项目,打造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化社区。
市长向海尔做了啥承诺?
武汉市长万勇会见了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一行,并详细了解了海尔的颠覆式创新企业文化及产品体系。
他说,武汉海尔创新产业园及配套项目是武汉实现“万亿倍增”目标、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项目。
万勇希望该项目进一步增强前瞻性研究,充分体现智能制造特色;在老工业园区改造项目中,充分融入互联网思维,发挥海尔智能家居一体化解决方案优势,共创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
武汉将全力为海尔在汉项目做好服务,与海尔合力并肩拥抱互联网时代,让海尔领先的“互联网+用户”理念、智能制造模式率先在武汉实现。
海尔与武汉合作非常愉快!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海尔在汉投资项目发展顺利,与武汉市的合作非常愉快。
武汉海尔创新产业园将力争一步到位实现智能制造,最终实现“用户体验可视化”的定制化生产模式,建成符合“中国制造2025”要求的一流园区。
海尔要在武汉建“黑灯工厂”!
没有灯,没有人,只有黑暗中默默运转的机器。而每条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都打上了用户的个人烙印。你只需打开手机,就能看见生产全流程。如同自己运营着一家工厂,掌控着从设计到包装的全部流程。
“淘宝颠覆了传统零售模式,用户体验可视化生产将颠覆淘宝。”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看来,上述生产场景并非遥不可及,变革已经开始。
而武汉海尔创新产业园,有望成为海尔首个从设计规划之初,就一步到位贯彻智能化理念的“黑灯工厂”。由此带来的“用户体验可视化”颠覆效应,可望在武汉率先发酵。
“用户体验可视化是传统制造业最大的挑战,也是我们最大的机会。”张瑞敏说,“武汉海尔创新产业园实现‘黑灯工厂’,即全智能化生产是第一步,后面要向真正的交互式生产迈进。”
张瑞敏如何理解“互联网+”?
张瑞敏举了个例子:比如,你想在饮料罐上印上自己的头像。你只需要通过手机,把自己的虚拟设计发给机器人,机器人告诉生产线,生产线开始生产。用户点开手机,可以看见自己的产品一步步在制造、包装。
“定制化生产模式将给中国传统制造业带来巨大冲击。有些原来在中国生产的美国家电制造厂已经撤回本土,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要离自己的客户足够近。”张瑞敏认为,现在中国大规模制造的流水线是“工业2.0”,机器换人是“工业3.0”,而用户体验可视化才是“工业4.0”。
用户不再满足于在网上挑选商品,而是要利用网络定制商品。在张瑞敏看来,这更是给了传统制造商再一次颠覆淘宝等电商的机遇。“互联网+”就是“互联网+用户个性需求”,如果用3个字定义“互联网+”时代,就是“零距离”。一旦制造商离用户足够近,电商等中间平台也可被跳过。
“我们必须快速从原来的‘瀑布式’不可逆开发,转变到‘迭代式’可不断自我颠覆的产品开发模式。”张瑞敏认为,这是传统制造业触网的“钥匙”,“传统制造商只有客户,买卖是一次性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有用户,用户是可以交互的。单边市场将成为多边市场,用户永远最值钱。”
海尔人数从8.6万减到6万人!
近年来,海尔员工人数从8.6万人减少到如今的6万人。“所有中间层都要去掉,就是要做到管理无领导,市场和用户是最大的领导。”
张瑞敏举例,比如原来企业里有专门做评价的,现在不要了,直接用户评价;原来供应商需要企业评审的,现在不要这一套了,直接在网上发布我们的功能需求,供货商要提出整体解决方案的智能模块,参与前端设计,寻租的空间也没有了。
“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去中介化是必然趋势。”张瑞敏说。
去年,海尔的利润增长了39%,大大高于其销售额增幅。“这是因为每个员工都成了创造利润的中心。”张瑞敏分析,以前,大企业的薪酬制度是以下级完成上级交办任务的好坏为考量,现在在海尔,是直接以市场效益为考量。
海尔内部成立了212家小微公司!
张瑞敏介绍,如今,海尔已经从一个“管控组织”变成一个创业平台。“整个企业只有三层,一层是平台组织,二层是小微企业主,三层全体员工都是创客。驱动力是薪酬制度。以前是有岗位就有薪酬,现在只有把岗位变用户价值才有薪酬,否则就离开”。
截至今年2月,海尔集团已支持内部创业人员成立212家小微公司,在“海尔创客公地”已经诞生470个项目,汇聚1322家风投,吸引4000多家生态资源,孵化和孕育2000多家创客小微公司。
张瑞敏举例,在海尔,只要你发现了商机,就可以自主创业。创业团队的形成采用“官兵互选”。“曾经有一个有趣的案例。创客们罢免了原来的小微主,重新选了一个头儿;但这个新人上来后,又罢免了不少原来的创客,根据需要换新兵”。
“未来的企业管理方向,员工不再是螺丝钉,而是不稳定的能量球,可以相互碰撞,从而产生不可思议的新能量。”张瑞敏认为,这是中国传统大企业解决创新难题的一种途径。(内容综合长江日报2015年4月8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