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徒步穿越南极洲(科学家徒步穿越南极)
男子徒步穿越南极洲(科学家徒步穿越南极)穿越南极是非常艰苦的。为了在寒冷的气候下吃下干缩食品,出发前秦大河毅然换掉了10颗牙,以致他在给妻子打电话时称:“我已武装到了牙齿”;考察中秦大河的眼皮、脸部被严重冻伤;早上起床钻出睡袋时,他的十个手指头冻得无法伸直,只能一个个地慢慢掰开;为了取雪样,他把铁锹挖得全都裂了缝;在精简装备时,他把备用的衣物丢掉,却把采样的小瓶一个不少地带了回来,被同行的法国人称为“疯狂的科学家”。在长达 6000 千米的路上,秦大河共采集了 800 多个雪样。为了保住采到的珍贵雪样,秦大河丢掉了自己备用的衣服,把更多的采样瓶“偷偷”藏在枕头里。秦大河说:“对于一个研究冰川的科学家来说,雪样如同生命一般重要。”8月4日,探险队遇到了第一场暴风雪。这场暴风雪的风速是 35~40米 / 秒,他们只能侧着身子前进,每小时只能行进 2~3 千米。秦大河说:“南极的暴风雪是最可怕的敌人。不管是徒步考察、机械化车队,还是在
在中国,有一位科学家曾在30年前徒步穿越南极。为了适应在寒冷的气候下吃干缩食品,他一口气换掉10颗牙,真正“武装到牙齿”;在极寒的环境中,他的十个手指头冻得无法伸直,只能一个个地慢慢掰开;为了腾出空间放置采集到的珍贵雪样,他连备用衣物都丢掉了。他叫秦大河,是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秦大河
自南极大陆被发现以来,人类一直把南极探险活动视为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极限之一,称之为“南极精神”。
1989年7月16日,中国科学家秦大河随“国际徒步横穿南极科学考察探险队”进入南极大陆的腹地。
8月4日,探险队遇到了第一场暴风雪。这场暴风雪的风速是 35~40米 / 秒,他们只能侧着身子前进,每小时只能行进 2~3 千米。秦大河说:“南极的暴风雪是最可怕的敌人。不管是徒步考察、机械化车队,还是在站上都十分危险。南极考察队发生死亡的最高纪录都是由于暴风雪造成的。”整整两个月,暴风雪几乎没有休止。在这种天气里,能见度几乎为零。
大家把头整个儿包在头罩里,只露出防雪眼镜;但狂暴的风雪仍能顺着镜框钻进头罩里,把队员的眼皮、脸部严重冻伤。没完没了的暴风雪使探险队的行进日程不得不一再拖延。为轻装前进,探险队只带上了所剩无几的食品前进。
作为一名科学家,秦大河还有一个科学考察的重要任务——沿途每 55千米采集一次雪样。采集雪样要先在雪地里挖一个宽约 l.2 米、长约 2.5 米的雪坑,然后用专门仪器,每隔 2 厘米取一点雪,装入事先净化好的塑料小瓶中。
在长达 6000 千米的路上,秦大河共采集了 800 多个雪样。为了保住采到的珍贵雪样,秦大河丢掉了自己备用的衣服,把更多的采样瓶“偷偷”藏在枕头里。秦大河说:“对于一个研究冰川的科学家来说,雪样如同生命一般重要。”
穿越南极是非常艰苦的。为了在寒冷的气候下吃下干缩食品,出发前秦大河毅然换掉了10颗牙,以致他在给妻子打电话时称:“我已武装到了牙齿”;考察中秦大河的眼皮、脸部被严重冻伤;早上起床钻出睡袋时,他的十个手指头冻得无法伸直,只能一个个地慢慢掰开;为了取雪样,他把铁锹挖得全都裂了缝;在精简装备时,他把备用的衣物丢掉,却把采样的小瓶一个不少地带了回来,被同行的法国人称为“疯狂的科学家”。
在超过行进计划 7 千米之后,他倒在雪地上再也爬不起来,可是昏昏沉沉睡了一夜之后,他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就这样,7个多月时间,秦大河和科考队冒着严寒和风暴,战胜冰裂隙、暴风雪等艰险困苦,通过南极半岛,翻越埃尔斯沃斯山脉。1990 年 3月 3 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徒步横穿南极获得成功——行程近 6000 千米、历时 220 天——秦大河胜利到达了南极点。
经过这次徒步横穿南极,秦大河掌握了南极的大量珍贵资料,填补了冰川学研究的空白,成为世界上唯一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为研究冰川和气候变化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基础资料。
■文/改编自《为国铸辉煌:70年来为共和国书写辉煌的杰出人物》(作者:王相坤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编辑/贾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