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定宇宙大小(孩子问宇宙是怎么来的)
怎么确定宇宙大小(孩子问宇宙是怎么来的)天气好的时候,夜晚会有点点亮的星星,仲夏的夜晚,仰望夜晚孩子坐在爸爸妈妈的腿上翻着绘本中的画页,一片漆黑中,一个小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点,这个点温度极高高到无法想象,它就是宇宙。孩子爱思考爱问问题是与生俱来的本领,为了我心爱的小侄女和像小侄女一样对宇宙怀有无限好奇的小宝宝开拓思维,《超级简单的宇宙史》就是为爸爸妈妈解围的,当问到宇宙的时候不至于被问懵。“妈妈,这本书简单可以讲给妹妹听。“我一把抱起小宝使劲地在他脸上亲了几口说:”我怎么没想起来这本书,还是小宝机智。”《超级简单的宇宙史》是海豚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夏俊卿先生担当科学顾的一本天文科普读物。这本书为低幼龄的孩子感知宇宙、了解地球,做了极简手法的处理,让深邃浩瀚的宇宙变褪去了那圈神秘的光环。
我的小侄女在4岁的时候问我:“小姨,你看天上的云好高,可是云外面是什么呢?”我说:“是云。”她又问:“那,云的外面的外面呢。“我说:”是大气层。“
“那大气层的外面呢。“小侄女使劲指着天空问。
“宇宙。“我说
“宇宙是什么?“小侄女紧接着问。我被问得接近崩溃了,小宝捧着一本《超级简单的宇宙史》来救驾。
“妈妈,这本书简单可以讲给妹妹听。“我一把抱起小宝使劲地在他脸上亲了几口说:”我怎么没想起来这本书,还是小宝机智。”
《超级简单的宇宙史》是海豚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夏俊卿先生担当科学顾的一本天文科普读物。
这本书为低幼龄的孩子感知宇宙、了解地球,做了极简手法的处理,让深邃浩瀚的宇宙变褪去了那圈神秘的光环。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在宇宙中孩子爱思考爱问问题是与生俱来的本领,为了我心爱的小侄女和像小侄女一样对宇宙怀有无限好奇的小宝宝开拓思维,《超级简单的宇宙史》就是为爸爸妈妈解围的,当问到宇宙的时候不至于被问懵。
天气好的时候,夜晚会有点点亮的星星,仲夏的夜晚,仰望夜晚孩子坐在爸爸妈妈的腿上翻着绘本中的画页,一片漆黑中,一个小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点,这个点温度极高高到无法想象,它就是宇宙。
绘本中是这样描述的,这个解释突破了以往对天体和宇宙的认知,认为宇宙是无限大的,大到无边无际。而,此时需要掏空原有的概念,从万物什么都没有开始讲,科学家采用追溯源头的思维方式带孩子们探寻宇宙。
儿童早期阅读推广人阿甲老师曾说过:绘本主要还是给孩子看的书,寓教于乐是童书创作者的追求目标。
真是这样的,小宝和小侄女看到漆黑的画面时几乎同时捂着嘴笑,我不知道他们笑的是什么,我能感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妈妈,快翻,宇宙怎么会是一个看不见的尘埃呢“小宝着急的拉开折叠的大开页。
这本书中有一整张三个书页宽的画页,从画中心放射出的万丈光芒似乎是要冲破纸页直逼视网膜。
“爆炸的瞬间一定是很热“小侄女说
比眨眼的时间短得多多,宇宙从一个点快速膨胀到现在太阳系的大小。接着是一团雾,小兔子的眼睛被一条丝带蒙住了。这是绘本创作中的一个手法,就是书中的人物按照情节的发展和读者产生同频率的状态,这也是增加绘本的可看性和与孩子建立互动的环节。
对于孩子来说愉悦的感受不一定是要花费昂贵的旅游费才能获得,在家妈妈和孩子安静地读一一本书,一起做游戏效果是一样的,这个是成人不能明白的,可它就是这样存在的。
著名儿童早期阅读专家袁坚说过:故事类绘本和非故事类的绘本都要有,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一样,阅读能力不一样,阅读发展阶段不一样,给孩子选书没有“最好“应该用“最适合”较为恰当。
袁坚老师这句话我非常认同,很多人一提到绘本就直接想到故事类的绘本,在情节的贯穿下,孩子们可以跟着主人公的情绪起伏,达到一个人书合一的效果其实任何绘本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就拿着本《超级简单的宇宙史》就可以和孩子展开互动,比如刚刚微粒爆炸的瞬间,可以让孩子模仿爆炸的声音,结合画面去体会短暂时间的突变。3岁到5岁的孩子还是需要在成人的带领下去做出与之对应的肢体和语言表达。
幼儿园老师也可以找到绘本中这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来进行延展,为孩子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习兴趣是一个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孩子对一个领域学科感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研究,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家长可以通过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多进行亲子交流,增进亲子感情,寓教于乐中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侄女对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让小宝和侄女在一起共同读绘本,同时激发了小宝对宇宙的好奇心。
宇宙过了很久很久才出现了第一代恒星,在大爆炸的10亿年后,无数的恒星的聚集、并合]使得像我们所在的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星团和类星体,开始爆炸式地出现在整个宇宙中。
大约50亿年前,太阳形成了。在冰冷的星际物质凝聚成团,星云,星云不断坍缩、、碎裂,这就是新生的太阳和与太阳一样的恒星。
太阳温度越来越高,开始燃烧并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遮蔽太阳的星际尘埃,这些尘埃在一个大圆环中围绕太阳,这些尘埃猛烈地旋转,彼此碰撞经过上千万年,形成了地球,它围绕着太阳旋转。
孩子感兴趣的恐龙,猩猩,都出现在地球上了。讲到这里的时候可以和孩子讨论地球上的生命演化。
绘本是可以在相互结合着读的,比如这时可以找到一本《迷人的生命》,让孩子子感受生命孕育的伟大,宇宙与生命完美结合,有利于孩把零碎的信息进行加工归纳和总结,锻炼大脑思维。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在《全脑教养法》一书中提到:促进大脑记忆整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讲故事,把一个问题相关联的几个点进行串联,组成一个新的集合体。这样的做法是整合左脑和右脑的重要环节。
这也是儿童早期阅读研究人员这么多年不遗余力地推广绘本的重要原因。
宇宙太大了,离我们遥远的星球发出来的光没有足够的时间达到我们这,而为你们所见到的星星,也许是地球诞生之前就发出来的光。
“地球是圆的,我们感觉不到。”小侄女说
“那是,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地球太大了,就像一个吹得足够大鳄一个气球,小蚂蚁站在气球上看,他看地球就是一个平的。
宇宙每时每刻都在加速膨胀,正如你看到这行文字时,也仍然没有停息。我们子啊宇宙中能看到1000亿个星系,而1500亿年后,我们将只能看道几千个星系。
再后来,只能看到36个星系组织的本地星群构成的宇宙。
宇宙子啊几万亿年后能量越来越稀薄,我们将被冻死。
绘本的这一页,每个星球都冷若冰霜,甚至是从球体中散落冰状物质。这样的绘画手法借用拍摄电影的动态手法,很有动画的效果,眼前展现的像是一部电影大片。
在太阳死亡之前,一颗足够近的新星爆炸,或者地球与其它星球碰撞,所爆发的巨大能亮将在瞬间毁灭我们。太阳从地平线爆炸,这壮观的场面,恐怕谁也不想看到。
“地球爆炸,还会有地球吗?“小宝抬起头问我
我说:“会的,不叫地球叫别的星球也是很有可能,科技如此发达,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在50亿年后,人类的科学早已足够让我们移民到其它星球,甚至子在造一个新宇宙。
科学家还扔出一个悬念,就是开头提到的,宇宙诞生之前是什么?嗯,也许是令一个宇宙。
科学家完美的推断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思维连接,提出一个问题,用孩子的视角在科学的推论下进行构思和设想,让孩子顺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接近宇宙,了解宇宙、热爱地球,珍视生命,一本绘本可以引发出这么多的思考,宇宙从诞生到消亡,在科学家的笔下就是这般简单的呈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