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五个历史遗迹(山东发现西周古城遗址)
齐国五个历史遗迹(山东发现西周古城遗址)当机立断下,专家们决定对夯土台进行解剖。剖面均是用各色夯土一层一层夯实起来的。圆心下还埋葬着一具小动物的尸骨。由于祭祀用牛、马、羊三牲祭祀天神。故而专家推测,此处就是一处祭坛!不过这祭坛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要知道,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时期的中国特色的祭祀礼仪,是当时人们政治与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若这座夯土台若真是一处祭坛。那这里就隐藏着这座古城最核心的机密了。专家在对墙体和其他建筑遗迹的仔细研究后,终于确定这就是西周早期的古城遗址没错了!经过解剖,考古人员发现这座城墙是用花土分层夯筑而成的,城墙底部宽9米。顶部宽6-7米,残存墙体最高为1.2米左右。东西北三面墙体保存完好。可惜仅有南面墙被洪水冲毁了。可是专家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密集勘测后,专家发现这座古城竟然缺少了城门!有城墙没城门这算哪门子的古城?就在大伙儿疑惑不解的时候,队员们在已经被大水冲毁的南墙正中的位置发现了一条
山东淄博高青县花沟镇陈庄村,村子地处偏僻。极少有外人进入。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平静且安逸。没成想一群外来人口的进入打破了村子的宁静。他们带着奇怪的工具围在废弃的水渠旁边,似乎是在寻找着什么。这群人是山东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他们正是为了这旧水渠而来的!
原来这水渠两边的十几亩地正好处于国家南水北调东线的规划之中。依据规划,这里的土地将在几年以后被完全淹没。但是考古队的几次勘测下来,专家们一致认为,这里地底有一处距今三千年的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址。因此,大伙儿决定在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以前,对此处进行抢救性发掘。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在苦心挖掘了三个月以后,队员们非常的失望。队员们仍旧在清理灰坑窖穴,灰坑窖穴其实是古人的垃圾坑。您别小瞧了它们,这里头还出土了不少的陶器残片、兽骨蛙虎等等的生活遗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就是一口贵族用的木井以及一块刻有数字的占卜甲骨。这充分印证了队员们之前的判断。并且这里的人类生活非常频繁。这些器物的出土也专门为专家研究当时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资料。
不过,这里貌似仅仅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西周人类遗址吗?这不免让队员们内心有些失落。没成想,一个意想不到的线索让大伙儿激动坏了。也让他们对遗址产生了十足的期待:2008年在发掘区最东侧发现了一些夯实过的线条状的、延伸段的遗址。专家推测这极有可能就是城墙遗址。莫非,这是一座古城遗址吗?这恐怕就是个巨大的发现啊!要知道,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这里是齐国的领地。对于齐国的考古实际上与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可惜成果寥寥。因为大规模的发现均是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的齐国遗址。而西周时期的遗址几乎都是没有的。这座古城的发现无异于是一枚重磅炸弹!投在了考古界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部署,专家们立即对这条夯土遗址进行了密集的勘探。并确定了发掘的范围。经历了2个月的发掘。专家终于了解了这夯土遗址的概况。他们长宽各180米。实际面积相当于2个标准足球场一般大。它的外侧还有一圈平均深度为3米的壕沟紧紧包裹着城墙。这就是座古城遗址了!没错!没错!
专家在对墙体和其他建筑遗迹的仔细研究后,终于确定这就是西周早期的古城遗址没错了!经过解剖,考古人员发现这座城墙是用花土分层夯筑而成的,城墙底部宽9米。顶部宽6-7米,残存墙体最高为1.2米左右。东西北三面墙体保存完好。可惜仅有南面墙被洪水冲毁了。可是专家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密集勘测后,专家发现这座古城竟然缺少了城门!有城墙没城门这算哪门子的古城?就在大伙儿疑惑不解的时候,队员们在已经被大水冲毁的南墙正中的位置发现了一条20米宽的道路。这里应该就是城墙出口了!也就是城门的所在处。
可是疑惑又接踵而来的了,这座古城的城门有些设计的违背常理啊!但是专家也进行了推测,这座古城恐怕曾经是座防御力极强的军事要塞了。
这时候,一个新线索出现了。队员们在一个探方内,发现了一处由不同颜色的土堆积起来的建筑遗迹。这是一处有特殊意义的夯土台基,专家们推测出这台基极有可能与祭祀息息相关。
要知道,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时期的中国特色的祭祀礼仪,是当时人们政治与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若这座夯土台若真是一处祭坛。那这里就隐藏着这座古城最核心的机密了。
当机立断下,专家们决定对夯土台进行解剖。剖面均是用各色夯土一层一层夯实起来的。圆心下还埋葬着一具小动物的尸骨。由于祭祀用牛、马、羊三牲祭祀天神。故而专家推测,此处就是一处祭坛!不过这祭坛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没成想,这下考古界就有3种不同的看法:
1、祭祀天神的天坛,
2、祭祀社稷之神的社坛,
3、祭祀祖先的墓祭坛。没成想,这竟然引发了考古界的一次大辩论!因为这祭坛的具体作用决定着这座古城的具体性质!
(1)天坛:诸侯国的国都;(2)社坛:贵族的封邑;(3)墓祭坛:家族墓园。
于是乎,考古学家兵分两路,一路人马继续解剖祭坛,另一队人马则负责其他区域的发掘工作,很快便传来了好消息:考古队在祭坛东侧与北侧发现了一处古墓群。考古学家对其中编号为35、367的俩墓葬进行了发掘,专家对二者均具有极高的期盼。因为这两座墓均带有墓道,等级非常的高贵。
可打开墓葬后,专家傻眼了。由于埋葬的太深了,墓葬已经完全被积水淹没了。发掘工作完全无法展开呀!经过两个月的排空,水终于排完了。可是专家们并不兴奋。而且眉头紧锁。他们根据经验判断,这墓里的文物由于长时间的积水浸泡,文物十有八九是腐朽的不复存在了。果不其然,墓葬里的棺木早已经腐朽不堪。尸骸散乱不已。只有墓道上殉葬的车马与狗的尸骸依旧清晰可见。随葬品里也是兵器与弓箭的残片居多。
就在人们大失所望之际,一位队员注意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批被遗忘的宝贝就此出土了——一批青铜器!且专家们发现了其中一件青铜簋(kuang)上竟然有70多字的铭文。这就证明这件簋文物价值极高。这么多字铭文的器皿的出土这可是齐国历史上的首次发现呢!
不过铭文记录了些什么?是否就是关于古城作用的具体记载呢?
随后文字专家立刻对铭文进行了解读——这是一个名为"引"的人被周王召见并且赏赐的故事。这个"引"用作战胜利缴获的武器制作了这个珍贵的簋的故事。这个"引"是齐国的一位高级的军事将领。他的地位堪比诸侯!不过这个"引"到底是谁?这故事又发生在何时呢?
铭文中的"恭太室"是周恭王死后修建的宗庙。而这个时间点上还真就有这么件大事儿发生——发生于公元前878年的周夷王烹杀齐哀公!
《史记》记载,齐国与纪国为邻,纪国诬告齐国,最后触怒周夷王,周夷王便抓获齐哀公,烹杀了他。莫非,"引"就是那个出卖齐哀公的齐国高级将领吗?
根据《史记》的进一步记载,齐哀公死后,他的弟弟齐胡公为了躲避纪国的追杀,将都城迁到了薄姑城。后因为战乱再次迁都临淄,直到齐国被秦统一灭亡时,依旧是齐国的国都。
而春秋之前,王或者诸侯的墓葬均是埋葬在都城之中或附近地区的。那么这座古城会是齐国旧都——薄姑城吗?虽然现在还说不好,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座古城绝对在齐国几百年的历史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经过了一年半的发掘工作,考古已进入了尾声,在35、36号墓地与祭坛之间发掘出了5处殉马坑和一处车马坑,由于年代久远,车马坑内的木质车轴与车体已经完全腐朽了。与泥沙混合在一起。在近九个月的清理后,队员们惊奇的发现,车马坑殉葬的马匹非常不寻常。十匹殉葬的马均呈直立跪伏的状态。这太诡异了吧!另外,这些马匹都是被固定在专门的马槽内的,马头高昂或略偏。面部带着精美的铜器面具和串贝饰品。由于未发现挣扎的痕迹。专家推测,这些马匹应该是死后被安置在马槽里,被摆放出特定的姿势了。不过,这又是为何呢?
尽管车马坑与35、36号墓坑挨得很近,可是车马坑的修建时间却要早上数百年呐!这与建造祭坛的时候差不多。根据这些情况,专家大胆的推测:在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时期,齐国国君刚刚分封在这里。为了抵抗此处的蛮夷部族。开拓封地。因此他们在这片岸边的高地上建筑了这只有一个城门的城堡。用来囤积粮草,驻扎军队。每当出征之前,将士们都要在南门口的祭坛前进行祭祀。期盼胜利的来临。为此,他们将三辆马车和十匹跪地直立的战马用来殉葬于祭坛旁边。以表齐国人必胜的决心!之后,齐国人用了百年的时间从一个小小的封地一跃而成一个独霸东方的诸侯大国。可就在齐国日益强大的时候,这座古城卷入了著名的历史事件——周夷王烹杀齐哀公,君王身死。这座古城随着齐哀公的死逐渐的衰落了下来,直至废弃。最终被掩埋在黄土之下。
至此,古城遗址的所有谜团都已经解开了。但是我们想要彻底了解古城的秘密恐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是我们坚信,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这座西周时期的历史古城中的未解之谜终究还是会被科学技术所解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