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四上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四上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师:读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个神仙?生:腾云驾雾。师:再看看第二张图片。这个人是——生:顺风耳。顺风耳的听力特别好,他能听到很远的地方的声音。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第一张,认识这是谁吗?(出示图片)
生:千里眼,我在《西游记》里看到过。
师:他最大的特异功能是什么?
生:千里眼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东西。
师:再看看第二张图片。这个人是——
生:顺风耳。顺风耳的听力特别好,他能听到很远的地方的声音。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生:腾云驾雾。
师:读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个神仙?
生:太白金星,他经常踩着一朵祥云就来了。
生:我想到的是孙悟空,他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词,大家一起读出来。
生:呼风唤雨。
师:有没有想到谁?
生:我想到了风婆。
生:我想到了雨神。
师:刚刚我们说到的全都是“神仙”。在神话故事中,他们能做到很多人类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古代人民也经常借用这些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如果王老师告诉你,我也有这样的本领,你们信不信?
(学生有的说相信,有的说不相信)
师:爸爸到上海出差打电话给你,你能听到这千里之外的声音吗?
生:能。
师:妈妈出国了,通过监控能看到你在家的表现吗?
生:能。
师:乘坐飞机,四周都是云雾,有没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生:有。
师: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曾经只有“神仙”才能做到的事情,今天我们都可以做到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呼风唤雨已经不再是件艰难的事情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呼风唤雨的世纪》。看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注意看,这个“呼”字和“唤”字一样都是口字旁。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这里有一个词叫“世纪”,谁知道什么是“世纪”?
生:100年就是一个世纪。
二、紧扣重点词,学习提问策略(一)层层深入,发现提问方法
师:同学们,这一课的题目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这个世纪的变化该有多大呀!都有哪些变化呢?打开课本,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这篇文章,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同时画出这个世纪中的发明和发现。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勾画)
师:谁来把屏幕上的句子读一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学生读)
师:有没有同学发现,在这段话里有一个词绝对是重点?谁来说说看?
生:我觉得是“呼风唤雨”。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呼风唤雨”这个词反复出现,肯定很重要。
生:加上课题中的“呼风唤雨”,这个词一共出现了四次。我们经常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人家都说四遍了。
师:面对这么重要的一个词,我们肯定不能轻易放过它,那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用一个特殊的符号把它标记出来,比如画个重点符号。
师:把它标记出来是个不错的方法。
生: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还可以重读这个词。
师:重读法,不错。你来试着读给大家听。
(该生读,强调“呼风唤雨”)
师:面对这个非常重要的词语,还可以怎么做?
生:可以理解它的意思,在旁边写出来。
师:那谁来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生: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士行使刮风下雨的法术,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有时也比喻反动势力的猖狂活动。
师:我想问问,你刚才说了两个意思,在这儿你选哪个意思?
生:我选“能够支配自然”这个意思,就是说有很大的本领,大有作为。
师:把重点的词语画下来,并且重读了,理解了意思,很好。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生:可以针对“呼风唤雨”提一些问题。
师:抓住重点词语提出问题,这个主意很好。在我们刚刚读的这段话中作者就提了两个问题,谁发现了?读给大家听一下。
生(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要呼风唤雨?
生:怎么样呼风唤雨?
师:同学们,我们抓住重点词,可以画下来、重读、理解意思,还可以根据重点词提出问题,这样的学习方法非常好。编者也是这样做的,他提出了问题,并且批注在了旁边。谁把作者的问题读给大家听?
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师:大家都清楚了,以后遇到一个重点词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生:除了勾画、重读、理解意思,我们还要学会抓住这些重点词来提问,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
(二)从扶到放,运用方法提问
师:同学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提问这个方法的确特别好,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找到关键词才行。屏幕上出示的是课文中的两段话,这两段中都有重点词,你们自由读一读,看能不能找到重点词?
(出示段落一:)
在 20世纪100年的时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出示段落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学生默读思考)
师:第一段话的重点词是什么?
生:我画的是“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是近义词,很像,而且在这段话中还出现了两次。
师:挺有道理的。来,读一读这两个词,再读读这段话,强调一下这两个词。
(学生读词语和这段话)
师:面对这么重要的一个词不能放过,那就来提问吧。
生:在20世纪,人类发现了什么?发明了什么?
生:人类是怎么发现的?怎么发明的?
生:是谁发现和发明的?
师:我们再看看第二段话,你画出的重点词又是什么?
生:我画的是“千里眼”和“顺风耳”。
师:你为什么画出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两个词?
生:因为这两个词很特别,加着引号。
师:的确,这些很特别的词语值得我们关注。来,紧扣这两个重点词提出你的问题吧!
生:为什么要加引号?
生:“千里眼”和“顺风耳”过去指什么?现在又指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掌握了抓住关键词进行提问的方法,很好,提出的问题也很有价值。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还会提出哪些问题。可以运用刚刚学到的抓重点词提问的方法,也可以用前面学到的其他方法来提问。大家既可以针对全文内容来提问,也可以根据部分内容来提问。除了针对内容提问,大家还可以就写法提问,或者从得到启示的角度提问。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提出问题,写在问题清单中。教师巡视指导。)
(一)紧扣课后题,发现梳理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提出问题后还要学会梳理问题。该怎样梳理问题呢?我们来看看课后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出示课后第2 题)
生:我们可以把小组几个人的问题整理在小组问题清单上。
生:我们应该分析一下小组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可以先不管它。
师:同学们的这些发现都有价值。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请各小组梳理一下本组提出的问题,合并相同的问题,将暂时可以搁置起来的问题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分别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小组合作学习,梳理问题,填写表格。)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哪些是可以暂时不管的。
生:我们准备先删除不管的问题是:“是谁来呼风唤雨呢?靠什么呼风唤雨呢?”因为这两个问题课文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可以不用回答了。
生:我们组准备删除的问题是:“天体是什么?远洋船舶是什么?”我们觉得这两个问题跟课后题中的“什么是程控电话”一样,都不影响对课文的理解。
师:那你们觉得哪些问题很重要,需要解决?
生:作者为什么要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变化?
生:“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为什么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
生:“千里眼”和“顺风耳”现在指什么?
生:为什么作者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地球村”?
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社会还有哪些变化?
(二)聚焦重点问题,读中尝试解决
师:刚刚我们提出了6 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不过一节课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让我们先来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发明和发现有哪些不同?请大家好好读读课文第4 自然段,想想这段话中写到的哪些属于发明,哪些属于发现。
(学生读书思考,然后交流)
生:“发明”的是程控电话、因特尔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
师:对,这些以前没有,后来产生了,这就是发明。发现的有什么呢?
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师:这些一直存在,不过之前并没有被人类找到。现在明白“发明”和“发现”的区别了吧?
生:明白了。
生:我知道了,要解答问题一定要好好读课文。
师:非常好。我们不仅要读书,还要联系生活来思考。刚刚大家还提到“千里眼”和“顺风耳”的问题。结合这段话,联系生活,谁来说说生活中的什么是“千里眼”,什么是“顺风耳”?
生:我觉得电视、报纸、网络都是“千里眼”“顺风耳”。比如昨天四川的地震,我就是通过电视新闻知道的。
四、关注表达方法,质疑解疑中落实语用
师:同学们,我们提问的时候,不仅可以就课文内容提问,还可以就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问。我们再读读这段话,大家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默读思考,提出问题)
生:作者连着用了好几个“没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是呀,作者用了那么多“没有”来写百万年前的生活,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生:想表达当时的科技很不发达。
生:想写出过去和现在的差距很大。
师:这种方法真不错,我们也来用一用。同学们想想看,那时候除了没有课文中写到的电灯、电视机等,还没有什么?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写?
(学生思考,动笔写,教师巡视,写好后交流)
生: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冰箱,没有空调,也没有高铁,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生:那时候没有微波炉,没有电暖气,没有按摩椅,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同学们再想想,现在有了什么?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写一写。
(学生思考,动笔写,教师巡视,写好后交流)
生:现在有了汽车,有了高铁,有了飞机,太棒了!
师:他情不自禁地加了三个字“太棒了”,还有一个感叹号。我采访一下这位同学,如果把感叹号换成一个表情,你会选什么表情?
生:破涕为笑,激动不已!
师:人们靠着科技对世界进行了那么多的改造,原来没有的,现在都有了,原来不方便的,现在方便了,所以说这是一个——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相信课文学到这里,大家对呼风唤雨一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提了不少问题,但是时间有限,我们只解决了两个问题,其他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解决,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执教/王林波(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