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盲盒是啥样子的(疯狂的盲盒背后)
最好看的盲盒是啥样子的(疯狂的盲盒背后)一些盲盒爱好者告诉记者,买盲盒买的就是不确定性,消费者往往希望在拆盒后能得到自己喜欢的款式,而销售人员在介绍中则以这种类似购买和碰运气的方式为卖点,吸引消费者购买。一箱里才出一个(隐藏款)。”销售人员介绍说,这些盒子里的玩偶还分为普通款和隐藏款,普通款的盲盒通常没有升值空间,但如果抽到了概率为1/144的隐藏款盲盒,它在二手市场上的价值通常会上涨5倍到几十倍不等。如果购买的盲盒里有隐藏款,就会得到几十倍的收益,等于直接拥有了一两千元的宝贝。在这种极具差异性的价值刺激下,许多追求隐藏款玩偶的消费者会不断购买,期待自己能够抽中隐藏款。销售人员:“有些人花了5000-7000元,就为了买一个隐藏款,直接买了一箱,
最近几年,一种放在盒子里销售的小玩偶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和其他商品不同,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并不知道盒子里是哪一款玩偶,只有在购买后才能打开盒子确定玩偶的款式,因此也被称之为“盲盒”。
盲盒是近几年消费市场中的一种极为火爆的现象级产品,正在迅速覆盖许多城市的商场、超市,同时在线上的盲盒销售也快速增长。谈起盲盒,许多消费者共同的感受是,让人上瘾,停不下来。
这些盲盒有很多款式,每一套基本由12个不同玩偶组成,价格通常在39元到69元不等。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因为盲盒被设计成不同风格系列,每个系列少则十几款一套,多则几十款一套,消费者在收集盲盒的过程中往往会痴迷于收集一整套。
但由于一整套中,每款玩偶出现的概率各有不同,拆开盒子前无法预知盒子里具体是哪款玩偶,所以购买盲盒就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很容易购买到重复的盲盒。为了集齐一套玩偶,许多消费者不得不大量重复的购买。
销售人员介绍说,这些盒子里的玩偶还分为普通款和隐藏款,普通款的盲盒通常没有升值空间,但如果抽到了概率为1/144的隐藏款盲盒,它在二手市场上的价值通常会上涨5倍到几十倍不等。如果购买的盲盒里有隐藏款,就会得到几十倍的收益,等于直接拥有了一两千元的宝贝。在这种极具差异性的价值刺激下,许多追求隐藏款玩偶的消费者会不断购买,期待自己能够抽中隐藏款。
销售人员:
“有些人花了5000-7000元,就为了买一个隐藏款,直接买了一箱,
一箱里才出一个(隐藏款)。”
一些盲盒爱好者告诉记者,买盲盒买的就是不确定性,消费者往往希望在拆盒后能得到自己喜欢的款式,而销售人员在介绍中则以这种类似购买和碰运气的方式为卖点,吸引消费者购买。
近些年来,盲盒产业增长迅猛,在一些大型商场里,从进门开始,就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广告宣传,除了包装时尚的广告和销售门店外,这种被称为“机器人商店”的盲盒自动贩售机,在大型商场里也随处可见,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就可以在机器上购买盲盒。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对玩偶形象的追捧下,或是在类似买的刺激下,许多消费者迅速成为盲盒消费的疯狂粉丝。
记者了解到,作为盲盒产业的头部企业,泡泡玛特在2017-2019年营收分别为1.58亿元、5.14亿元、16.83亿元,增幅分别达到225%及227%。在利润方面,2017-2019年泡泡玛特净利润分别为156万元、9952万元、4.51亿元,呈现爆发式增长。
另外我们发现,盲盒在线上也十分火爆,2019年,泡泡玛特线上渠道收入达到5亿3920万元,占全部收入的32%。
泡泡玛特的官方数据显示:其中18-24岁的消费者占32%,25-29岁的占26%,而且,在泡泡玛特的所有用户中,75%为女性。
许多盲盒的消费者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表示,他们觉得买盲盒,会让人上瘾。
消费者:
“会上瘾的,我还好一点,我朋友基本上每天都要买好几个回来。”
消费者:
“周围好多朋友都是比较上瘾,可能去了想买一个,最后就买了好几个回来,可能还是同一种。”
家住北京市房山区的孙女士是一位盲盒的疯狂爱好者,一年半前,她因为一次机缘巧合接触了盲盒,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进入她的家里,走廊的墙边,卧室的柜子里,梳妆台上的木格里都摆放满了各种各样的盲盒。
一开始被盲盒可爱的外形所吸引的孙女士,到最后发现自己根本停不下来买买买。从一开始单个购买盲盒,到现在整套的购买,不知不觉孙女士已经收藏了700多个盲盒,总共花费了4万多元,平均每个月在盲盒上的花销有2000多元。
孙女士表示,除了喜欢盲盒可爱的形象之外,还有因为抽盲盒自身的不确定性,总会带给人们期待感,总想试试手气,想抽到概率为1/144的隐藏款,这也是许多消费者痴迷盲盒的原因。
盲盒爱好者孙女士:
“这是我前两天去北京西站,随便在盒机里抽了一个,我拆到的时候就特别高兴,当时在地铁里,只花了69元就中了隐藏款,那种满足感特别好。”
孙女士告诉我们,在自己收藏的700多个盲盒中,抽到的隐藏款大概有7个左右,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于商家设定的概率来说,已经是比较幸运的了。
类似这样的隐藏款,在二手平台上的售价通常在四五百元左右,而一些极其稀有的隐藏款,价格甚至能卖到上千元,这样稀有的设定,对于一些玩家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些玩家甚至为了追求隐藏款而大量购买盲盒。
盲盒爱好者 孙女士:
“比较有钱的玩家会端箱买,直接买144个,里面肯定会有一个隐藏款,然后再陆续把其他款,低价处理掉。”
无论是对于隐藏款形象的喜爱,还是对收藏价值的追捧,许多盲盒爱好者往往痴迷于追求概率为1/144的隐藏款,所以大量购买,以至于欲罢不能。
孙女士介绍,盲盒在线上售卖时,甚至发展出了一种名为“砌墙”的活动。
盲盒爱好者孙女士:
“就是把盲盒堆成一面墙一样,标上数字,一般情况下是标144个,然后会根据买家付款顺序,让(买家)来自己选号,这个赌的心态会比较大,因为就是明码标价,那个隐藏款就在里面,我就想要,没准就是我呢。”
和一些资深的盲盒玩家沟通后,记者发现,很多盲盒爱好者像上了瘾一样,一直不停地买买买,并且花销越来越大,而在网上有关盲盒的争议话题源源不断。
如“胶州12岁女孩偷母亲钱买盲盒,三天花费过万”、“盲盒玩家自称被割韭菜”等新闻,在网络上都曾引发广泛关注。
肖晶是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应用心理学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健康与行为问题的评估与干预等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心理与行为健康科研课题。他认为,盲盒从产品本身,到交易规则,对于盲盒特定的消费群体具有很大吸引力。
首都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肖晶:
“随机性是跟人的奖赏系统,多巴胺分泌有关,这种随机性,就是有时候能获得自己预期,有时候不能获得自己预期。这样一种想法和这种玩法,能够让我们产生极大兴奋和期待,期待带来继续探索的渴望,这种持续渴望,我觉得是这种玩法当中,能够让人比较乐此不疲的一个原因。”
肖教授介绍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模拟了人类对盲盒一类产品成瘾的心理机制。
斯金纳发明了一个实验装置,在箱子外面放置水和食物,而箱子的主角是一只饥饿小白鼠,当小白鼠按下箱子内的拉杆,食物就会掉入箱内的食物槽中。经过多次操作,小白鼠熟悉了这个规律,每当小白鼠饿了就会去按拉杆。但随后斯金纳改变了试验规则,并不是每次小白鼠按拉杆都能获得食物,也就是说,有时候有食物,有时候没有食物,其概率完全是随机的,这种情况下,小白鼠不知道哪次按拉杆能获得食物,它就会不停地重复按拉杆,随着概率越来越低,直至40-60次按按钮掉落一个食物,小白鼠仍然会不停按按钮,持续很久一段时间。
这个实验,模拟了人们为什么会对老虎机等“赌博”产生上瘾。而盲盒的销售方式,正是斯金纳实验在消费市场的翻版,也是让许多玩家欲罢不能的重要原因。
首都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肖晶:
“第一个就是获得的即刻性,我们每拆开一个盒,都能够得到一个即刻反馈。第二点是结果反馈的随机性,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自己期待的结果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感,其实有的时候会让我们产生极大的兴奋和期待。第三个是我们有很多的时候,即使没有拿到我们预期的这样的一个玩偶,但是它有很多的时候是相似的,这种相似性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或者一种想法认知,我觉得已经差不多可以实现,这种几乎接近成功的想法,会让人继续疯狂投入。”
利用消费者的这种上瘾心理来进行营销,盲盒的商家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销售模式的呢?
记者找到了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位于北京的总部,希望进行采访,一位公关部负责人出面回应了我们。
泡泡玛特工作人员:
“这个真的要看情况。”
记者:
“比如说有一些争议呢,您方便接受采访吗?比如说我看网上讨论很热烈,关于盲盒这种营销模式,感觉是有争议的。”
泡泡玛特工作人员:
“这个我们也会内部权衡一下。”
经过一番沟通后,泡泡玛特最终表示“不方便参加采访”。
随后,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了另一家在南京经营盲盒产品的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盲盒这样可以工业化大量生产的玩偶,实际上成本并不高。
盲盒公司内部人士:
“玩偶全部材质都是PVC加搪胶,其实出厂价都不超过20元钱,这个行业的话,利润是相对比较高的。”
这位负责人表示,其实盲盒同属于潮流玩具行业,只不过是以“盲盒”的形式出售,正因为如此,才让这种成本不高的小玩偶在现如今的市场上如此火热。
盲盒公司内部人士:
“主要是盲盒的销售方式,第一是未知的刺激,包括这种好奇,像中奖了,这种博彩心理,会刺激(消费者)重复购买。第二,每一个产品,每一个IP,它都是一个系列形式展现,你买多了,就想收集齐这个属性,最主要的是每一个IP系列里面,都有一到两款的隐藏款,买到的概率就更低了。如果你买到隐藏款,就像中奖一样,这个就和赌博、买挺像的。其实盲盒只是它的售卖方式,因为能增加销售额,就是因为这样的方式才火起来。”
一个成本价还不到20元的玩具,在炒作下零售价格被炒到50元、60元,一些隐藏款甚至被炒到几千块钱。
一位盲盒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盲盒产品的设计、定价以及销售方式所植入类似赌博的逻辑,这些设定都是为了吸引刺激消费者购买。
盲盒公司内部人士:
“盲盒相同的盒子包装,我随便拿一个,拆开不是,我还会冲动再买的,69元又不贵。如果你买重复款多了之后,那你就想集齐一个系列。”
盲盒的销售模式是利用了人们心理上的弱点,那么长期沉迷于盲盒的消费者,其心理健康又是否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首都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肖晶认为,盲盒对消费者的心理健康影响,非常值得引起重点关注。
首都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 肖晶:
“那么这种重复性的行为,如果说从一开始能够还有乐趣,能够主动去控制,变成一种强迫性,明明没有快乐,但不得不去做,那么我们认为可能就需要引起重视了。第二个,这样一种盲盒消费行为和衍生出的生活和习惯,会不会对(消费者)和(消费者)家人、工作、生活和情感交流,带来一些衍生的 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个是需要我们去考虑的。第三个,类似这样的一些人,我们不仅要重视在盲盒这件事情上,相关的一些心理和行为的健康问题,同时也要去重视,在其他一些冲动性消费,或者甚至一些危险行为自控能力和冲动性决策这些能力,需要去引起重视。这个我们想是盲盒这件事情,我们需要去考虑(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健康相关的一些衍生问题。”
随着年轻人喜爱的潮流文化类产品的发展,像盲盒这类新兴的商业形态正在层出不穷地发展创新,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对市场保持高度敏感,尽早评估这些商业形态的社会效果和合法合规性,积极引导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