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当过枪手吗(温庭筠我不冒名顶替)
温庭筠当过枪手吗(温庭筠我不冒名顶替)好日子总是倏忽而逝。835年,段叔叔去世,已经长成23岁大小伙的我,失去了依靠,只好告别段家,独自踏上科举求职之路。我们两人的关系亲如兄弟,这种亲密关系最终得以延续终生。若干年后,我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真是应了“少年兄弟,老年亲家”那句话。一辈子有这样一位兄弟,朋友,真的挺好!日子艰苦难捱。母亲摸着我奇形怪状的脸,流泪叹息道:儿啊,人丑就要多读书,你把咱家你爹留下的那些书,先一一啃完了吧!我答应了:娘,我一定会读完的!824年,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来我家看望我们。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提出带我去他家陪伴他儿子段成式读书,并保证待我如生如子。早就读完了家里那些书的我,一听有书读,高兴的不得了,母亲也答应了段叔叔的请求。于是,12岁的我,跟上段叔叔离开了家。在段家的12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生活上衣食无忧,段叔叔待我如同亲生儿子。每天,我和段成式,除了读书就是作文,有时间我们就兴趣相投地
作者:艳若桃李
01
我,温庭筠,大唐人,曾用名温岐。812年出生于太原一个小官员家庭,祖上曾做过宰相,也阔绰过。唐初名相温彦博就是我的先祖。
820年,我年仅八岁,父亲就去世了。我和弟弟妹妹四人只有母亲可依靠。生活一下子好像从天堂坠入了地面,给我们兄妹几个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大教训:没了顶梁柱,你们就给我趴下,熬!
日子艰苦难捱。母亲摸着我奇形怪状的脸,流泪叹息道:儿啊,人丑就要多读书,你把咱家你爹留下的那些书,先一一啃完了吧!我答应了:娘,我一定会读完的!
824年,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来我家看望我们。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提出带我去他家陪伴他儿子段成式读书,并保证待我如生如子。早就读完了家里那些书的我,一听有书读,高兴的不得了,母亲也答应了段叔叔的请求。于是,12岁的我,跟上段叔叔离开了家。
在段家的12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生活上衣食无忧,段叔叔待我如同亲生儿子。每天,我和段成式,除了读书就是作文,有时间我们就兴趣相投地玩耍。
我们两人的关系亲如兄弟,这种亲密关系最终得以延续终生。若干年后,我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真是应了“少年兄弟,老年亲家”那句话。一辈子有这样一位兄弟,朋友,真的挺好!
好日子总是倏忽而逝。835年,段叔叔去世,已经长成23岁大小伙的我,失去了依靠,只好告别段家,独自踏上科举求职之路。
02
839年,我参加京兆府考试,名列第二。但在随后的礼部春试中,却意外落榜。我没有多想,以为是自己所学不够。饱读诗书,精通音律的我,决定游学。实践出真知,也许,游学能让我获取生活最真实的知识,而那些也许是当前考试所需吧。
于是我来到了扬州。在这儿,被一个表亲姚勖收留。他见我虽然其貌不扬,却“天才雄瞻,能走笔成万言”。于是,资助我继续读书,勉励我发奋努力,刻苦学习,求取功名。
虽然“诚知豢养之恩”,我也“颇有飞翔之志”,但“初从乡里举,有词赋名”的我,在众人的恭维声中,不免骄傲起来,飘飘然不知所以。年轻无知,交友不慎的我,将表兄给的生活费和众人馈赠的小钱,都用来和狐朋狗友喝酒撸串,歌舞宴饮。
表亲得知后,怒我不争气,将我好一顿鞭打,然后逐出门外,不认我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从此,我便背上了一个“不良青年”的名声。
唉,表亲啊,虽然知道你也是为我好,治“病”“救”人,但你这一顿猛药,真的不适合我啊!为了尽快消除这件事对我的影响,隐去这恶名,我决定改名叫温庭筠。
扬州待不下去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四处辗转后,我来到了大唐首都——长安。
因为我“善鼓琴吹笛,有弦即弹,有孔即吹”,很快,我就被太子李永所聘,进入东宫,成了太子的玩伴和书童。觥筹交错,笙歌燕舞,吹拉弹唱,诗词歌赋的生活,就这样成天成夜,日夜不休地开始了。
我以为永远可以有这样的好日子,没想到,一场争太子的宫斗,让我很快结束了这种推杯换盏,诗词歌舞的生活。捷径不通,另找出路。
840年,我继续参加京兆府考试,却不料,再次落榜。个中原因,竟还是“不良青年”的名声和与太子“狎妓狂欢”的年少轻薄之名所导致。
我无语了,身体是心情最忠实的记录者,让诗来说明我的心情吧!
《病中书怀呈友人》:
有气干牛斗,无人辩辘轳。
客来斟绿蚁,妻试踏青蚨。
积毁方销骨,微瑕惧掩瑜。
……
赠远聊攀柳,栽书欲截蒲。
瞻风无限泪,回首更踟蹰。
03
时间是最好的遗忘良药。848年,距离第一次参加科考已近十年。我想即便我有什么不良记录,黑名单也总该失效了吧?于是,大家都鼓动天赋极高,才思敏捷的我,参加第三次科考。没想到的是,我又落榜了。
嘛呢?我该不是被人冒名顶替了?我无处可查试卷,也无从得知落榜的原因。只是默然回想每一道答题,到底都是严丝合缝,切中分值,无懈可击啊!怎么我就落榜了呢?那些曾向我讨教诗文的人,他们怎么都高中榜首了?
我无言,想不通,愤懑中,我心生小邪恶,想捉弄报复一下这个所谓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科举考试。
850年,我又参加科考。这一次,我有备而来,有落榜的“心理准备”。因为,我已经得知,上面的某些人说我是“士行尘杂”,“品行不端,不堪大用”。
哼!谁真正“品行不端,不堪大用”,还非要我说出来吗?我也不考这功名了,今儿非说出来真相不可!
我科考必落榜,是因为我得罪了某些人。一个是当朝宰相令狐綯。他读了我的诗词,非常喜欢,并且断定我诗词的风味就是当今皇上所喜欢的。于是,他让我写了许多首诗词赋文,他呈献给皇上,并让我将原创权让给他,一个将《庄子》别名《南华经》都不知道的人,胸中能有什么点墨?我不干,他就成心整治我。
另一个人就是大boss唐宣宗。有一次,他微服私访,我们在一家旅店相遇。当时,我看着他有点面熟,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于是便开玩笑地问他:
“老兄头大体胖,定是高官?”
“非也,非也!”他答。
我又问,“那是县尉、主薄之类的了?”
他还答:“非也,非也!”
“那想必就是伙夫了!”
他一听,气得不吭一声,掉头就走了。
后来,我才想起来,那脑满肠肥之人,竟是当今皇上!唉,怪我有眼无珠,不识大老板!算了,肚里撑不了船的主人和副手,也撑不好朝廷的命运之船。由他们去吧!
果然,从此后,大老板和宰相都不待见我。他们把政的考场上能有我的存在?也罢,在这样一个“中书堂里坐将军”的朝廷供职,料想也舒心不到哪儿去!不考就是了!
04
邦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隐之前,且让我先把这“朗朗乾坤”翻个底朝天,让大家看看这个所谓的天下第一“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到底“公开、公平、公正”吧?于是,第四次科考,我有备而来,准备好了“又一次,肯定地落榜”!
考场上的我,提笔刷刷刷,不大时间,就答完了自己的试卷,然后我将它们大方地分享出去。果然,发榜后,我又名落孙山。但那些抄我卷子的人,却都中了,你说可笑不可笑?
事情很快露馅,牵连拽拉,一下子处理了十几个官员和几十名考生,我嘛事儿没有,不可能!但我“分享”文章没收一分钱的费用,他们还有监考不严的失责呢!口头警告了我几番的他们,奈何不了我。
但我知道,我被那些当权者牢牢地记在心里了,在他们眼里,我是“眼中刺,肉中钉”,恨不得拔了我,剜了我,才解他们心头之恨呢!随时准备打击报复,是他们的强项。
看着他们血红喷火的眼睛,心急火燎的坐立不宁,我幸灾乐祸,老子不揭你们的丑,你们当老子是病猫。明年,老子还来考,还来搅场!老子跟你们干上了!
第二年,我真的又来了。但没想到的是,他们严加防范,不但为我特设了专桌,还用布帘隔开了。我笑笑,没有我温飞卿搞不成的事!
结果说出来,可能你都不相信,就在监考老师的眼皮下,我通过暗语、手势、表情等肢体动作,成功“帮助”了八个人,为他们做了“枪手”。
嘿嘿,就要在你眼皮底下做,能把爷咋地?爷才思敏捷,满腹才华,叉一次手,就是一韵,叉八次手,一篇优美赋文就成了。“温八叉”之名岂能虚担?
就因为我性格耿直,针砭时弊,讽刺权贵,言行直露,你们就封杀我,不让我中举,不让我出人头地?我抗不过你们黑暗重重的考试,但也要让你们自己看看,你们所谓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科举考试,到底是选举有才华的人的考试,还是暗通款曲,循私舞弊的丑恶之地?
05
作为闻名全国的金牌词曲作家,我和李商隐被人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韦庄被人称作“温韦”。
李商隐,段成式和我的诗歌风格相近,我们三人都在家族排行十六,我们被称做“三十六体”。但他们几人都中举了,高低还做了个官,我的才华比他们哪一个都不差,你们竟无良到如此地步,让我一辈子出不了头!好,不让我出人头地,老子索性放浪形骸,纵情享受这快乐难得的人生。
于是,一个落拓不羁,颓废油腻的中年浪荡大叔诞生了!
一个倚红偎翠,歌舞不休的“醉佳”词人诞生了!
一个才华横溢,却入仕无门的落魄文人诞生了!
一个“才情绮丽,尤工律赋”诗、词、文、赋、小说俱佳的文学大家诞生了!
一个开启了“花间派”词创作,婉约派词的开山鼻祖诞生了!
06
“人有三年旺,神鬼不敢挡”。想想,我穷困潦倒了一辈子,年过五旬,却迎来了几年舒心的好日子。这是襄阳节度使徐商赐予我的。
他十分赏识我的才华,聘我做幕僚,让我有了一份稳定的经济保障,生活和精神都有了好转。正是这段不长的舒心日子,让我的创作高潮迭起,写下了不少的名篇佳句。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梦江南》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
当然少不了讥讽权贵的毒句:如《戏令狐相》“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令。”谁让那些舔沟溜渠之人,把自己的胡姓改为“令胡”了呢?哼,顺情说好话,不是我本性!
后来徐商当了宰相,又提挈我到国子监当助教。几年后,大名鼎鼎的资深教授温庭筠主考科举秋试了。
想起了自己的多次不第,想起了自己做“枪手”的那些试卷,想起了像自己一样的寒门学子,眼巴巴地希望通过这一场考试,改变自己和全家人命运的热望……
顾不上太多的思前想后,考虑全面,我只想做到真正的“公开、公平、公正”。我将得分最高的30份试卷,张榜公示,接受监督,目的就是“以文判等”,确保最大限度的信息公开!我要让权贵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公开公平公正!
此举一出,天下寒士和百姓,无不叫好!权贵官僚们则如芒在背,他们的利益被触动了,抱团反攻是他们的第一动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很快,我就被贬为方城县尉了。
离京之际,许多文人写诗赠于我。流传最广,最懂我心的,就是纪唐夫的《送温庭筠尉方城》:
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
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且尽绿醽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
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
在方城,身心遭受极大创伤的我,身体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我,不想在这个世界和那一帮满口仁义道德,实际寡廉鲜耻的伪君子们玩了,我先走了,到那个平静的世界,去写词,这是我一生的热爱!
07
940年,唐朝灭亡三十三年后,一个春日晚上,后蜀朝廷大官赵崇祚走进成都一家大青楼。他摸出几锭银子,让老鸨把排名前十的姑娘们叫出来,每人唱两首最拿手的歌曲,唱得好,有赏。
于是,姑娘们轻歌曼舞地唱了起来,赵大人身边的一个秘书开始速记。一直唱到凌晨,赵大人才合上本子,赏了姑娘们一些碎银,招呼身边人回去了。
半年后,赵崇祚编著的一本叫《花间集》的书畅销之极,此书收集了从唐朝至五代的十八位作者的五百首词,排在最前面的六十六首最受人喜欢的词,词作者都是温庭筠。
《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词集,是词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中国词创作的开端。没有《花间集》,就没有后来宋词的繁荣。
中国古典文学泰斗叶嘉莹先生说:“词之有了它特殊的美感风格,是从《花间集》开始的。”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在晚唐,温庭筠是新趋势的发扬者。
地下已千年的温庭筠,此时应含笑瞑目:科考中举,曾经是我追求的命运改换符,可是它像一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翻不了身。没想到,我痴迷的词写作却为我带来了生前身后名……
现在,我庆幸的是,即使当年我屡试不第,我也没有做冒名顶替他人之事,我,只做“枪手”!
-作者-
艳若桃李,女,甘肃省作协会员 大学文化,中学英语教师。喜欢阅读写作,发表过几百篇文章。教书育人责任田,读书写作自留地。舌耕不懈,笔耕不辍,非为大器想晚成,只缘精神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