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学习题目(每日一练公文20题)
每日一题学习题目(每日一练公文20题)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第二步,指示性通知: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工作进行部署、指示与指导的一种公文。一般要求说明工作背景、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这种通知带有政策性、指导性,主要用于对重要工作、重大问题阐明方针政策,提出工作原则。它对现实工作针对性强,有一定的领导权威。材料中,教育部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批准,对工作的背景、内容与要求通知下级相关教育部门执行,所以该通知属于指示性通知。因此,选择B选项。解析C.会议通知D.一般事务性通知正确答案:B
看下列公文内容,回答1一5题
1 、 (单选题) 从内容性质上看,该通知属于:
A.批示性通知
B.指示性通知
C.会议通知
D.一般事务性通知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指示性通知: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工作进行部署、指示与指导的一种公文。一般要求说明工作背景、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这种通知带有政策性、指导性,主要用于对重要工作、重大问题阐明方针政策,提出工作原则。它对现实工作针对性强,有一定的领导权威。材料中,教育部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批准,对工作的背景、内容与要求通知下级相关教育部门执行,所以该通知属于指示性通知。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批示性通知是领导机关在发布行政法规制度、领导重要讲话、下级机关的报告,或转发上级机关与同级不相隶属机关的文件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材料中是教育部对下级教育部门开展工作的具体通知,不属于批示性通知。A项错误。
C项:会议通知指会议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为便于与会人员提前作好准备而发给与会者的通知。它通常包括书面通知和口头通知两种形式。材料中,没有通知下级相关部门开会事宜。C项错误。
D项:一般事务性通知主要用于通知日常性的事项。一般短小,比较简单。材料中的事项不是日常性的事项。D项错误。
2 、 (单选题) 在起草该份公文之前,应首先弄清发文的:
A.紧急程度
B.政策法规
C.材料和结构
D.目的和主题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知识。
第二步,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来拟写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发文的主旨,即发文的主题与目的。主要包括文件的中心内容、文件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公文的文种以及发文的具体要求。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公文的拟写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①明确发文的主题与目的。主要包括文件的中心内容、文件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公文的文种以及发文的具体要求。②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一是收集和阅读有关的文字材料;二是到实际当中收集活材料。③拟出提纲,安排结构。提纲是所要拟写文件的内容要点,把它的主要框架勾画出来,以便正式动笔之前,对全篇做到通盘安排、胸有成竹,使写作进展顺利,尽量避免半途返工。④落笔起草,拟写正文。要观点鲜明,用材得当,用语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似是而非。⑤检查修改。自己改完后,还要请别人改,可以请教有丰富写作经验的同事,也可以直接拿给上级领导审阅。
3 、 (单选题) 填入划横线①处最恰当的是:
A.附件
B.编后语
C.补充说明
D.注脚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
第二步,附件是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在公文正文中没有说明,但从公文应用的角度上应该知晓的内容都可以用附件的形式标明。材料中,批准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名单(3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信息表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在正文中都没有明确指出,需要以附件的形式补充说明。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编后语:是指在新闻或文章后面的,依托于新闻、文章内容进行评说、引发思考的“小言论”。材料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名单(3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信息表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是对正文的补充说明,不是评说。B项错误。
C项:公文写作中,需要对正文进行进一步说明的话,用的是书面语“附件”而不是口语化的“补充说明”。C项错误。
D项:注脚,指解释字句的文字,也泛指解释、说明。材料中并不是对哪个字句的语意解释。D项错误。
4 、 (单选题) 此篇公文的成文日期是2019年3月21日,是:
A.公文发出的日期
B.公文打印的日期
C.公文的写作日期
D.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
第二步,公文写作中的成文日期,是指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所以,材料中2019年3月21日指的是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因此,选择D选项。
5 、 (单选题) 按照公文的行文方向,这公文属于:
A.联合发文
B.上行文
C.下行文
D.平行文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下行文,是指向所属被领导、指导的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主要包括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等。材料中,是教育部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教委)发出的通知,所以,属于下行文。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联合行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宣传机关联合发文,包括下行文和上行文。材料中只有教育部一个部门发出的通知,所以不是联合行文。A项错误。
B项:上行文,指向有隶属关系的上级领导、指导机关报送的公文,主要包括报告、请示等。材料中是教育部向下级教育局发出的通知。B项错误。
D项:平行文,是指向同一组织系统的同级机关或非同一组织系统的任何机关发送的公文,主要包括函。材料中是教育部向下级教育局发出的通知。D项错误。
6 、 (多选题) 下列机关中具有议案提出权的是:
A.山西省委
B.太原市人民政府
C.山西省人民政府
D.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正确答案:B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B项:太原市人民政府属于政府机关,可以提出议案。B项正确。
C项:山西省人民政府属于政府机关,可以提出议案。C项正确。
因此,选择BC选项。
拓展
议案应当由政府提出按照程序提出。
A项:山西省委属于党的机关。A项错误。
D项: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属于权力机关的常设机构。D项错误。
7 、 (单选题) 公文写作第一位的特点:
A.思想性
B.政策性
C.实践性
D.规范性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写作知识。
第二步,公文写作包含以下几个特点:1.政策性;2.实用性;3.可靠性;4.定向性;5.时间性;6.规范性。公文写作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准确地宣布、传达、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精神。这是公文写作必须遵循的第一位的、根本的要求,它是公文的阶级性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组织原则在公文写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公文写作不包含思想性的特点。A项错误。
C项:公文写作不包含实践性的特点。C项错误。
D项:规范性:为了更方便、有效地办理事务,公文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办理程序和写作格式。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对公文的种类、用途、文面都作了统一的规定。另外,多数常用文种在结构、用语等方面,也有着约定俗成的程式。规范性不是公文写作第一位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8 、 (对错题) 总结应当用第一人称写作。(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写作知识。
第二步,总结是指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指导今后工作的书面材料。总结具有回顾性、经验性,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因此在写作时,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即要从本人、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其中的成绩、做法、经验、教训等,都有自指性的特征。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
总结从性质、时间、形式等角度可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总结,从内容划分主要有综合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种。根据内容的不同,还可以把总结分为工作总结、生产总结、学结、教学总结、会议总结等等。根据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性总结、地区性总结、部门性总结、本单位总结、班组总结等。根据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月总结、季总结、年度总结、阶段性总结等。
9 、 (单选题) 某市公安局受到省政府表彰,被命名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政府可以使用的公文是:
A.通知
B.决定
C.公告
D.通告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二项,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题干中某市公安局受到省政府表彰,属于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情况。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八项,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A项不符合题意。
C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五项,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C项不符合题意。
D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六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D项不符合题意。
10 、 (单选题) 对上级机关某项指示意见的结果,按要求进行汇报时使用:
A.汇报工作的报告
B.反映情况的报告
C.回复性报告
D.报送文件的报告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十项,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由此可知,报告具有三项用途: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其中汇报性报告主要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执行机关向权力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报告。这种报告一般可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两种类型,具有内容专一、针对性强的特点。题干中,对上级机关某项指示意见的结果,按要求进行汇报应该使用汇报工作时的报告。
因此,选择A选项。
11 、 (单选题) 公文的用字必须准确和规范,下列各词准确的是:
A.人才备出
B.搬门弄斧
C.不胜枚举
D.勿必参加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写作知识。
第二步,不胜枚举的意思是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不胜”是谦敬语,“胜”的意思是“承受”、“经得起”。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人才备出”应为“人才辈出”。A项错误,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B项:“搬门弄斧”应为“班门弄斧”。B项错误,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勿必参加”应为“务必参加”。D项错误,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12 、 (单选题) 向有隶属关系的上级领导机关报告的公文属于:
A.上行文
B.下行文
C.平行文
D.越级行文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文规则知识。
第二步,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示、报告。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发文,如命令、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等。B项错误。
C项:平行文是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发文,如通知、函。C项错误。
D项:越级行文指下级机关在特殊情况下,越过直接上级向更高一级的领导机关行文。上行文一般不得越级行文。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D项错误。
13 、 (对错题) 有特定发文机关标注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应加盖发文机关印章。(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九条第十三项,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因此,本题错误。
14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说法正确的是( )。
A.版面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
B.“签发人”三字以及签发人姓名用3号仿宋体字
C.页码位于版心的底部
D.附件说明部分,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附件名称后加句号
正确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公文格式。
A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就版面而言,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A项正确,当选。
B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版头部分,“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B项错误,排除。
C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页码位于版心外,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C项错误,排除。
D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关于附件说明部分,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D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
15 、 (单选题) 下列公文用语中, 数量表达不正确的是:
A.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
B.全年糖料产量12045吨,减产1.9%
C.全年棉花种植面积485万公顷,减少了一倍
D.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去年增加10.3%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写作。
第二步,C项:倍数只能用于表示数量的增加,不能用于表示数量的减少。C项减少了一倍,这句话是病句。在数学上增加才能用多少倍,而减少只能用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因此后半句可以修改为减少了50% 或者减少了二分之一。
因此,选择C选项。
16 、 (单选题) XX乡得到县抗旱服务队的供水支持,可以给对方写:
A.贺信
B.慰问信
C.证明信
D.感谢信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事务公文知识。
第二步,感谢信是集体单位或个人对关心、帮助、支持本单位或个人表示衷心感谢的函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到对方的帮助和支持,可用这种文体表示“感谢”。XX乡可以给对方写感谢信。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贺信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向其它集体单位或个人表示祝贺的一种专用书信。多为表彰、赞扬、庆贺对方在某个方面所作贡献的一种常用形式,它还兼有表示慰问和赞扬的功能。题干情况不适用贺信。A项错误。
B项:慰问信是表示向对方(一般是同级、或上级对下级单位、个人)关怀、慰问的信函。它是有关机关或者个人,以组织或个人的名义在他人处于特殊的情况下(如战争、自然灾害、事故),或在节假日,向对方表示问候、关心的应用文。慰问信包括两种:一种是表示同情安慰;另一种是在节日表示问候。信应写得态度诚恳、真切。题干情况不适用慰问信。B项错误。
C项:证明信是以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名义凭借确凿的证据证明某人的身份、经历或某件事情的真实情况时所使用的一种专用书信。证明信一般也直接称作证明。证明信可分为组织证明信和个人证明信,前者又可分为普通书写证明信和印刷证明信。题干情况不适用证明信。C项错误。
17 、 (单选题) 纪要是会议文件的一种,以下关于纪要的标题说法正确的是:
A.标题需写明会议名称与文种
B.标题需写明发文机关名称、事由与文种
C.标题需写明会议名称、事由、文种
D.可在副标题中简要明确地揭示中心思想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十五)项,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纪要的标题需写明会议名称与文种。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标题需写明会议名称与文种,不需要写明发文机关名称、事由与文种。B项错误。
C项: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标题需写明会议名称与文种,不需要写明事由。C项错误。
D项:纪要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形式。单标题由“会议名称 文种”构成。双标题由“正标题 副标题”构成。正标题揭示会议主旨,副标题标示会议名称和文种。D项错误。
18 、 (单选题) 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要点及要求、步骤和方法时所使用的一种具有指导原则的公文,称为:
A.命令
B.指示
C.批复
D.通知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指示是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要点及要求、步骤和方法时所使用的一种具有指导原则的下行公文。现已废止。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三项,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C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十二项,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D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六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19 、 (单选题) 函的种类不包括:
A.商洽函
B.问复函
C.请准函
D.解释函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十四)顶,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函按应用范围分,有商洽函、答询函、请批函、告知函。
①商洽函:这类函在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协商或联系工作时使用。商洽性函较多地用在商调人员、联系工作或处理有关业务性、事务性事项等时使用。这类函的正文通常由商洽原由(发函的原因)和商洽事项两个部分组成。商洽事项有时还特别写清对受文的要求与希望。
②答询函:答询函包括询问函和答复函。用于机关或部门之间相互询问和答复问题。有些不明确问题向有关机关和部门询问,用询问函;对有关部门所询问的问题作出解释答复,用答复函。
③请批函:用于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请批函与请求有所区别: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用请示;向不相隶属机关(包括同级机关)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用请批函。
④告知函:告知函亦称通报函,是将某一活动或事项告知对方。这种函,类似于知照性通知,由于没有隶属关系,用“通知”不妥,所以宜用“函”。另外,告知函不要求对方回复。例:《××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人民政府驻福州办事处更名的函》。
由此可知,没有解释函这一种类。
因此,选择D选项。
20 、 (多选题) 条例正文一般采用( )表述方法。
A.树枝式
B.网状式
C.条款式
D.章条式
正确答案:C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
第二步,CD项: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条例是法的表现形式之一。条例的正文结构内容,一般有总分式、条目式(常采用章条式和条款式)结构。条例的正文内容必须写明因由、条规、施行说明三部分。所以条例正文一般采用条款式、章条式的表述方法。CD项符合题意,因此当选。
因此,选择CD选项。
拓展
A项:树枝式的定义是:布线形式就像树干分杈分枝,适合于用水点较分散的情况。条例正文一般不采用树枝式。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网状模式的特点是,网状模型允许一个结点可以同时拥有多个双亲结点和子节点。条例正文一般不采用网状式。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