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东北哪里的嘎达最好(东北那嘎达的那些人那些事)

东北哪里的嘎达最好(东北那嘎达的那些人那些事)第三步就是把每家的用电总度数乘以度数单价就得出了各家本月应摊的电费了。第二步把本趟房各家的用电度数汇总相加就是本趟房用电总量了,用本趟房的总电费除以总度数就会得出每度电费单价了。收电费的核定电费后,就由这趟房的能算电费的人来计算,算完每家这个月应交多少电费后,再到各家收取,如果谁家这个月打不开点了,负责收电费的人家先给垫上,然后再将收齐的电费一并交给收费员。收电费这个活挺麻烦,又是算,又是起钱的,得忙呼好几天,有时还得给垫款。时间一长,哪家都不乐意干了,后来大家一商量,干脆我们就拎大襟,轮流做庄,一家收一个月,这样,谁也不说啥了。每个月计算每家应摊多少电费,首先要确定每家在这个月用了多少度电。那时各家各户都没有家用电器,只是照亮的电灯泡。核实每家每月用了多少度电,查一下各家有几个灯头,每个灯头点的是多少度(瓦)的灯泡,加总后就算出了每家总的用电度数。

第114期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中期,大萧生活的东北小县城,人们大都住在单位平房宿舍里,个人私产的房子也有,但很少。

各单位在不同的街道给职工盖的家属房都是一趟一趟的,都很规矩。在一趟房住的人们都互相称为我们是一趟房的,凡是在一趟房住的都会比不是一趟房的处的比较近,大家都感觉很亲。

一趟家属房一般住五六户,三间房住两户的比较多,一家一间里屋住人,两家共用一个外屋地做厨房,这种格局被人们称为“对面屋”。人口少的四家住三间,这种格局被人们称为“三间四户”。

东北哪里的嘎达最好(东北那嘎达的那些人那些事)(1)

那时国家还很困难,电业局只给每趟家属房安装了一块电表,电费由这趟房的各家分摊。每月电业局收电费的都会定期来看电表,核定这趟房共用了多少度电(人们叫走了多少个字),各家一共应交电费是多少。

收电费的核定电费后,就由这趟房的能算电费的人来计算,算完每家这个月应交多少电费后,再到各家收取,如果谁家这个月打不开点了,负责收电费的人家先给垫上,然后再将收齐的电费一并交给收费员。

收电费这个活挺麻烦,又是算,又是起钱的,得忙呼好几天,有时还得给垫款。时间一长,哪家都不乐意干了,后来大家一商量,干脆我们就拎大襟,轮流做庄,一家收一个月,这样,谁也不说啥了。

每个月计算每家应摊多少电费,首先要确定每家在这个月用了多少度电。那时各家各户都没有家用电器,只是照亮的电灯泡。核实每家每月用了多少度电,查一下各家有几个灯头,每个灯头点的是多少度(瓦)的灯泡,加总后就算出了每家总的用电度数。

东北哪里的嘎达最好(东北那嘎达的那些人那些事)(2)

第二步把本趟房各家的用电度数汇总相加就是本趟房用电总量了,用本趟房的总电费除以总度数就会得出每度电费单价了。

第三步就是把每家的用电总度数乘以度数单价就得出了各家本月应摊的电费了。

每个月各家电灯费没多少钱,大家都会按实点度数给报度数,另外那时都住在一趟房,人们一走一过也都能看出各家屋里的亮度和他报的度数是否相符,也是一种监督,人们在电灯费这个小事上还是都比较自觉的,用多大的灯泡就报多大的。

但也有不自觉的,点大泡报小泡的事,在各别人家也时有发生。为了杜绝这种現象,做到公平合理,人们又发明了贴封条的办法。就是各家报完度数后,在灯口处贴一盖有各家名章的封条,使没法偷换大泡。

到七十年代中期,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电业部门陆续为居民按一家一表的目标给各家单独安装了电表,人们用电更加的方便和顺心了,多家分摊电灯费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网络、文字资料为原创)

东北哪里的嘎达最好(东北那嘎达的那些人那些事)(3)

1999年5月——石林

【作者简介】

鹤城大萧,笔名萧潇。民间民俗传统历史文化爱好者。祖籍安徽,196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县,在东北工作、学习、生活六十年。2020年退休后随女儿来到南方定居。退休后专司民间民俗传统历史文化研究,已在今日头条发布有关民间民俗传统历史文化题材作品200多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