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能不能摆地摊(天安门广场能不能摆地摊)
天安门广场能不能摆地摊(天安门广场能不能摆地摊)《关中胜迹图志》中的未央宫与长乐宫《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介绍的是齐国的手工业技术,当然,齐国的宫室、车舆、兵器的制造,是遵循了西周的典章制度。西周都城的规制,始于周公营建洛邑,后世的皇城、王城的营建,均参考了周公营建洛邑时所订立的规制,后来,《考工记》还被编入了《周礼》,《周礼》是儒家经典之一,因此,历代王朝营建都城,都必须遵循《周礼·考工记》上面所记载的规制。《周礼·考工记》记载道:“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西周时期的都城,王宫的左边是宗庙,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右边是社稷坛,社稷坛是祭祀社、稷神祇的地方,即“左祖右社”,今天我们在北京的故宫,也可以看得到这样的布局,午门的左边是太庙,太庙是天子祭祀祖先的地方,午门的右边是社稷坛,社稷坛是天子祭祀社、稷神祇的地方。西周时期,王宫的北面是市,南面是朝,每朝和每市的面积,为见方百步,所谓“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但是,我们今天到
今天,我们以“地摊”为中心,来讲一讲中国古代的都城建制。中国古代的皇宫,完整保留到今天的,只有明清时期的北京紫禁城。汉唐时期长安城的宫殿,北宋时期汴梁城的宫殿,都已经毁于战火,但是,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治国,历代的都城建制均遵循《周礼·考工记》上面的典章制度来营建。明清时期的北京皇宫,在格局上,与汉唐时期和北宋时期的皇宫,并没有多少区别。
明代绘画作品中的紫禁城
第一:《考工记》里的“地摊经济”
《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介绍的是齐国的手工业技术,当然,齐国的宫室、车舆、兵器的制造,是遵循了西周的典章制度。西周都城的规制,始于周公营建洛邑,后世的皇城、王城的营建,均参考了周公营建洛邑时所订立的规制,后来,《考工记》还被编入了《周礼》,《周礼》是儒家经典之一,因此,历代王朝营建都城,都必须遵循《周礼·考工记》上面所记载的规制。
《周礼·考工记》记载道:“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西周时期的都城,王宫的左边是宗庙,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右边是社稷坛,社稷坛是祭祀社、稷神祇的地方,即“左祖右社”,今天我们在北京的故宫,也可以看得到这样的布局,午门的左边是太庙,太庙是天子祭祀祖先的地方,午门的右边是社稷坛,社稷坛是天子祭祀社、稷神祇的地方。西周时期,王宫的北面是市,南面是朝,每朝和每市的面积,为见方百步,所谓“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但是,我们今天到北京的故宫,却看不到“面朝后市”的布局了,故宫的北面是景山公园,而不是一个商业街,故宫的南面才有商业街,前门大街就在故宫的南边。“面朝后市”的格局,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呢?是在隋唐时期。
西汉时期的长安城,遵循“面朝后市”的格局,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在北宫和桂宫的北面,北宫是汉高祖时期修建的,是后妃居住的宫殿,桂宫是汉武帝时期修建的,也是后妃居住的宫殿。北宫和桂宫的南面是未央宫,未央宫的东边是长乐宫,西边是建章宫,未央宫、长乐宫与建章宫,合称“三宫”,中国古代“尚右”,所以,西汉的皇帝居住在未央宫,太子居住在未央宫东面的长乐宫,这也是太子被称为“东宫”的原因。建章宫也是皇家宫殿,皇帝也会在这里举行朝会,西汉的长安城的宫殿规模要远远大于比明清北京的宫殿规模。
《关中胜迹图志》中的未央宫与长乐宫
中国人将买东西称之为“买东西”,其实就与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有关,不过,在隋唐以前,东市和西市是在皇宫的北面,换句话说,妃嫔们居住的后宫的北面,就是一个商业区,人们可以在这里摆地摊。
秦汉时期,南面是朝,北面是市,隋唐时期改为了北面是朝,南面是市,后世均遵循唐代的这一典章制度。因此,西周至秦汉时期,王宫的前面是可以有市的,不过,市是在北边,而不是在南边。隋唐以后,市则是在南边。
1900年的天安门
市到底是商铺,还是地摊呢?我们现在汉语里的“城市”的“市”,其实就是市场的“市”、早市的“市”最初的市,就是一个地摊。《说文解字》记载道:“市,买卖所之也。”古代的市,是有围墙的,称之为“垣”,自古有“日中为市”的说法,如《易经》记载道“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第二:从“买东西”到御街上的商铺
在北宋以前,中国古代的皇宫附近,都有市,而且是“日中为市”,唯一的区别是,隋唐以前的市是在北边,隋唐以后的市是在南边。市是流动的商贩,俗称“摆地摊”,所以,才能够“日中为市”,即每天中午在固定的场所交易货物。自西周以来,市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古人营建都城,必须有市,所谓“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中国古代的经济,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生产粮食和布匹,但是,不生产手工业品,日常生活所需之酱油、盐、铁均需通过商品交易获得,正因为如此,所以,古人营建都城,会特别提到“市”。
自古有“日中为市”的说法,但是,我们现在的市,不是在中午了,而是在早上或者夜晚,也称“早市”或者“夜市”,更多的时候,市指的是商业街上的店铺,这一转变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发生在北宋时期。
北宋以前,皇宫的北面或者南面都有市,但是,商业区与居住区是严格分开的,并且人们只能在固定的时间进行交易,比如,唐代的长安城和洛阳城,坊与市在空间上是隔绝的,一切商业活动,必须在“市”里进行,长安城有“东市”和“西市”,东市与西市在皇城朱雀门的东南边与西南边,但是,距离皇城有一些距离。因此,唐代的老百姓是不能够在御街摆地摊的,甚至不能在长安城的居住区摆地摊,只能在东市和西市摆地摊,汉语里的买东西为什么叫“买东西”,而不叫“买南北”呢?就是因为汉唐时期的都城有东市和西市。
唐代的长安城,每一个坊有坊门,每一个市有市门,坊门与市门必须定时开门,早上开门,晚上关门,以金鼓之声为号,若关门之后,有人在坊内和市内走动,要受笞刑二十。夜晚在坊市之内夜行,必须得到官府的许可,因此,唐代的长安城和洛阳城,在夜晚只有执行公务的官员和军人在走动,老百姓是不能随便逛街的。
到了北宋时期,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越来越繁荣,坊市隔绝、“日中为市”的城市管理模式,再也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了,于是原先位于街道两边的住宅,就变成了商铺,坊内的城墙也被拆除了,出现了坊中有市,坊市不分的现象。北宋的商品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连御街的两旁都有地摊。
第三:北宋的御街
按照儒家经典的规定,中国古代的都城建制,天子是“三朝五门”,诸侯是“三朝三门”,天子的“三朝”是外朝、治朝、燕朝,“五门”是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明清时期,北京的皇宫,太和殿是外朝,中和殿是治朝,保和殿是燕朝,太和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中和殿是皇帝休息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举行宴会的地方。北京皇宫的“五门”是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和太和门,分别对应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北宋的皇宫,三朝是大庆殿、垂拱殿和紫宸殿,对应外朝、治朝和燕朝,不过,北宋的皇宫受到汴梁城地理环境的制约,没有严格按照“三朝五门”的规制来营建,《宋史》记载道:“雍熙三年,欲广宫城,诏殿前指挥使刘延翰等经度之,以居民多不欲徙,遂罢。”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朝廷想扩建皇宫,但是,汴梁城的居民太多了,且不欲迁徙,遂没有动工。
北宋的皇宫,大庆殿相当于太和殿,朱雀门相当于大清门,宣德门相当于天安门。北宋皇宫的正门是宣德门,明清皇宫的正门是天安门。
北宋绘画作品中的宣德门
北宋皇宫,宣德门与朱雀门之间的主干道是御街,宣德门至州桥,是御街的北段,州桥至朱雀门是御街的中段,朱雀门至南熏门是御街的南段。明清的皇宫,天安门至正阳门,相当于御街的北段,正阳门至永定门是御街的南段。御街,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出巡的主干道。
北宋的皇宫,宣德门往南,御街两旁的建筑是景灵西宫、都进奏院,都进奏院的西边是开封府,包拯办公的地方就是开封府,开封府其实离皇宫很近,都进奏院的东边是大相国寺,我们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大相国寺,其实离皇宫也很近,总的来说,宣德门往南至州桥这段御街,两边的建筑都是北宋的府衙和大臣、贵族的宅第,但是呢,老百姓居然可以在这条御街上摆摊,如《东京梦华录》记载道:“坊巷御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步,两边刀御廊,旧许市人买卖于其间。”清晨,早市的小贩,甚至可以叫卖。
州桥往南直至朱雀门,是御街的中段,这里是北宋著名的商业街,街道两旁非常的繁华,店铺一个接一个,州桥附近还有“州桥夜市”,朱雀门至南熏门,也是繁华的商业街。
北宋御街两边的人行道,称之为“御廊”,皇宫的正门宣德门往南,就可以摆地摊了,老百姓可以在御廊上做买卖,由于这里是汴京的黄金地段,故而,市口非常好。到了宋徽宗政和年间,宣德门至朱雀门两边的御廊,不能做买卖了,御街的中心干道也不准行人步行或骑马,行人只能从御廊下走过,宣和年间,御街的两边还种植了桃树、杏树、李树和梨树,每到春天,“杂花相间”,犹如锦绣一般,非常的漂亮。
宋徽宗时期,北宋的皇宫门前,不允许商贩摆地摊了,御街的主干道,也不允许行人骑马或走路,只有得到朝廷的允许,人们才可以在御街的主干道上骑马或者步行,一般来说,只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才享有这样的荣誉,新科进士金榜题名时,皇帝会赐宴,宴会过后,新科进士可以在御街上骑马,这是读书人的荣耀,所以,《女驸马》里才有“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的说法。
北宋时期,御街在冬至到元宵节的这段时间,仍然向普通民众开放,《水浒传》里有李逵在元宵节大闹东京的故事,宋江、柴进、燕青等人在元宵节借赏灯的机会,与名妓李师师相见,希望借助李师师的力量,与宋徽宗取得直接联系,获得朝廷的招安,但是,李逵却不知其中的缘故,以为宋江、柴进与李师师会面,只是为了与美女喝酒的,于是就大闹东京,坏了宋江的好事。《水浒传》里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里面的场景,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晚清民国时期的正阳门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繁荣的朝代是宋朝,北宋皇宫宣德门南边的御街上都可以摆地摊,南宋的都城在杭州,但是,南宋皇宫附近的商贸区是在皇宫的北面,而不是在南面,南宋的御街是从南向北的,而不是从北向南的,皇宫的北门是和宁门,和宁们往北的御街两边,是六部、枢密院、三省、太庙、都进奏院,过了都进奏院,才开始有商铺。和宁门的北边是朝天门,过了朝天门,御街两边的商铺越来越多了,这里是南宋最繁华的街道。
明清时期,皇宫的正门是天安门,天安门至大清门的御街两边,是没有商铺的,御街的两边是千步廊,这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广场,千步廊是清朝官员办公的地方,大清门至正阳门,也没有商铺。明清两代的商铺,在正阳门前面的大街上,也称“正阳门大街”,民间俗称“前门大街”,这里是当时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我们所熟知的“大栅栏儿”就在这个范围之内,明清时期的读书人,进京参加科举开始,就住在前门大街两边的会馆内,因此,明清时期的老百姓,是可以在正阳门大街上摆地摊的。
清朝时期的正阳门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在中国古代,只有北宋时期,人们可以在皇宫的正门宣德门前面的大街上摆地摊,秦汉时期,人们可以在皇宫北面的东市、西市摆地摊,唐代以后,东市和西市到了皇宫的南面,不过,坊市是隔绝的,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区别了开来,而且是“日中为市”,北宋之后,坊市隔绝的状态被打开,人们甚至可以在御街的两旁摆地摊,形成了早市和夜市,商业不再局限于中午,到了明清时期,人们也可以在御街上摆地摊,住宅区与商业区也并不严格区分,不过,与北宋时期相比,市(商业街)的位置南移了,在正阳门的南面,形成了繁华的正阳门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