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智欲圆行欲方胆欲大心欲小)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智欲圆行欲方胆欲大心欲小)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人的仪容举止固然要适宜合度,说话言语尤应有条理合文法。即“规矩”,一个人的仪容、举止、谈吐无不显露着他的修养,这就是气质,气质是从小培养并在成长过程中饱读诗书再加艰苦历练才养成的,它说不清道不明,但拥有它的人总是让人羡慕和被吸引。有的人颜值很高,穿着也很精致,第一眼容易被吸引,但接触下来就让人不敢恭维了,因为表面容易迷惑人,但说话办事会显露他(她)的修养。0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
《大学》首重夫明新,小子莫先于应对。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阁下、足下,并称人之辞;不佞、鲰生,皆自谦之语。 恕罪曰原宥,惶恐曰主臣。
今天新开卷,《幼学琼林》“人事卷”,第一段走起。世界很奇妙,昨天发了视频《人事恶魔女椿真子》开头,今天就是人事卷,冥冥中自由安排啊。
01
《大学》首重夫明新,小子莫先于应对:大学之道最重要的是明明德、日日新,小孩子学礼仪,首先要学应对的话语和礼节。那明明德、日日新是什么意思?大学在古代的意思是大人学的知识,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这句话是四书之一的《大学》的开篇,读懂了这段话并加以运用,人生路要顺畅得多,它宛若灯塔指引着每个人的前行方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02
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人的仪容举止固然要适宜合度,说话言语尤应有条理合文法。即“规矩”,一个人的仪容、举止、谈吐无不显露着他的修养,这就是气质,气质是从小培养并在成长过程中饱读诗书再加艰苦历练才养成的,它说不清道不明,但拥有它的人总是让人羡慕和被吸引。有的人颜值很高,穿着也很精致,第一眼容易被吸引,但接触下来就让人不敢恭维了,因为表面容易迷惑人,但说话办事会显露他(她)的修养。
还有一点是谈吐,这真的是一门艺术,出言有章不光腹有诗书,还要很好地表达出来,它需要条理性、逻辑性、跳跃性,还需要讲话的语速、节奏。电台里语言类节目主持人聊天时就感觉很舒服。有些人学历很高,文学造诣也很深,但“茶壶里煮饺子”,讲不出来,还容易着急,一旦碰到自己了解的东西就巴不得跳出来,语速极快,口沫横飞,听者大皱眉头。在演员中,把讲话升华为艺术的,王志文算一个,听着很舒服。明明在教育人,可听者没有被训斥的感觉;明明是长篇大论,可听者却希望他一直说下去;明明是荤段子,可就觉得从他口里讲出来居然感觉高级。。。
王志文
03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这句话简直可以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了。考虑事情要全面但做事要讲规矩、有原则;胆子要大但心要细。很多所谓的心灵鸡汤是听起来有道理,但太空,即没有实操性。这句话就具备完全的实操性,太多的人生赢家其实就是这么做的,和他的学历、背景、人脉其实关系并不大,我们见过太多一手好牌打的稀碎的案例,就是没有好好执行这十二个字啊!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这十二个字的典范,如司马懿、诸葛亮等。
04
阁下、足下,并称人之辞;不佞、鲰生,皆自谦之语。
不佞:不才。鲰(zou1)生:浅薄愚陋的人。
出自《史记》: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柰何?」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柰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
恕罪曰原宥,惶恐曰主臣:请求别人原谅说宽宥,自己惶悚恐惧叫主臣。现在已经基本不用了,所以很难理解。如 梁启超《敬告我国民》:“率因新岁,布其区区。主臣!主臣!某顿首。”就是惶恐的意思了。
影视剧中的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