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岛几个景点(桃花岛沿岸有不少幽森的石洞)
桃花岛几个景点(桃花岛沿岸有不少幽森的石洞)直到驶近桃花岛沿岸,风浪又恢复平静。抬眼望去,这里的海岸崖壁突兀,绿树苍郁,沿着山势建有三三两两的村落。船长说,建在崖上的村庄叫做对峙村,海岸上那黑漆漆的就是乌石子滩。再往西去还有磨盘村、水坑村和米鱼洋村。其实这样的风浪并不算大,但对我们这样的陆居生物来说已经足具杀伤力。在舱里身子随着船身上下左右摇摆个不停,不一会儿便头晕眼花了。片刻,小船驶入那条玉带,刚才夹带泥沙的海域仿佛已被我们抛在身后。扒在船栏低头看海,这才是地道的海蓝,是映着天色又比天色更深的蓝,是真正属于海水的蓝。到了外海,渔船逐渐多起来。一艘艘看着不怎么起眼的小渔船从附近匆匆驶过,那样子是忙忙碌碌,不亦乐乎。船长说,咱们坐的这艘船原本也是近海的捕鱼船,从捕鱼前线退休后,便改成了往返于桃花岛和蚂蚁岛之间的渡船,而他和他的船员原本就是桃花岛的渔民,后来才从渔业转行到旅游业。船长充满回忆的神情,想必当年也有许多令人留恋之处吧!忍不住
※海上看桃花岛
1、美丽的海水
离开悬鹁鸪岛,小船继续往南行走。开始这一路还是风平浪静,海水看上去并非想象中的碧蓝清明,而是一种略微浑浊的暗黄色。听说内海的海水都是这样的颜色,因为水中卷携了许多海滩上的泥沙。
忽而望见远处的海面上隐隐约约地飘浮着一根碧蓝色的玉带,将暗黄的海面倏然分作两截。心中好生奇怪,忙向船老大请教。船长说,就快要到外海了,那条玉带就是外海的颜色。从未在海上远行的我们顿时惊讶不已,明明是同样的海水,竟然像油和水一样界限如此分明。内海的黄、外海的蓝,一里一外,清清楚楚地将自己划开了两处。
片刻,小船驶入那条玉带,刚才夹带泥沙的海域仿佛已被我们抛在身后。扒在船栏低头看海,这才是地道的海蓝,是映着天色又比天色更深的蓝,是真正属于海水的蓝。
到了外海,渔船逐渐多起来。一艘艘看着不怎么起眼的小渔船从附近匆匆驶过,那样子是忙忙碌碌,不亦乐乎。船长说,咱们坐的这艘船原本也是近海的捕鱼船,从捕鱼前线退休后,便改成了往返于桃花岛和蚂蚁岛之间的渡船,而他和他的船员原本就是桃花岛的渔民,后来才从渔业转行到旅游业。
船长充满回忆的神情,想必当年也有许多令人留恋之处吧!忍不住站到船头留个影,昂首阔步,任海风扑面,雄赳赳气昂昂,感觉自己就像出海多年的船老大一样牛气冲天。而此时,恰从远处袭来的一道波浪,船身一荡,差点没将一颗心惊得跳了出来。适才还自鸣得意的“船老大”急忙一个箭步躲进了驾驶舱,惊魂未定地看着下一道海浪慢慢悠悠地朝小船袭来。
其实这样的风浪并不算大,但对我们这样的陆居生物来说已经足具杀伤力。在舱里身子随着船身上下左右摇摆个不停,不一会儿便头晕眼花了。
直到驶近桃花岛沿岸,风浪又恢复平静。抬眼望去,这里的海岸崖壁突兀,绿树苍郁,沿着山势建有三三两两的村落。船长说,建在崖上的村庄叫做对峙村,海岸上那黑漆漆的就是乌石子滩。再往西去还有磨盘村、水坑村和米鱼洋村。
这些村落都有各自的景致,磨盘村有磨盘仙境,水坑村有水坑石群,米鱼洋村有米鱼洋洞,石、洞、礁、壁、崖,与掩映在绿树之中的村落相得益彰。
小村的情景从海上只能看个大概,我们的小船便匆匆地路过了。
2、龙洞
虽然沿岸有不少像盘龙洞、米鱼洋洞这样有名有姓的石洞,但真正吸引我的,却是崖底那些幽森的石洞,在海浪中张着漆黑的口,神奇的有令人害怕。
这石洞就是传说中的龙洞。据说曾经有渔民驾舟驶入这些石洞,在里头撞见了隐身于此的神龙,神龙一飞冲天,倒不伤害人。这些石洞随着潮涨潮落,时隐时现。出于安全考虑,现今已没有人真的会去那些龙洞探查。如此一来,反而更加好奇,谁知道里面是不是真的别有洞天!设想在海上行舟,于幽穴探秘,说不定还能见到龙神的痕迹。又或者与误闯桃花源的渔人一样,在那黝黑的洞穴中发现另一片天地……
但我毕竟不是那幸运的渔人,只能将好奇心留在此地了,让它们与那些神秘的龙洞做伴。
3、仙桥
小船继续向西前行,来到了桃花岛南岸著名的仙人桥。
小船靠岸,众人纷纷跳上礁石。离开了找不到平衡的海上,一时间顿觉容光焕发,脚踏实地的感觉真是好!抬头看看仙人桥,在两座相邻的崖壁之间,有两段石块赫然飞架崖顶,俨然成了一座天然石桥。桥两侧灌木丛生,藤萝倒悬,将石桥妆点成一道翠绿的虹。
听说这座石桥可以供人通行,简直令人难以相信,这两座崖壁又高又陡,起码得有二十多米高吧!那两段石桥又只是堪堪相连,桥中段最多半米宽,仿佛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坍塌似的,谁能想到这上面还能站人?但大自然的造化就是这样神奇,仿佛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恰恰找到了两座石桥的制衡点,正好将左右两座崖壁连接了起来。向导见我不信,笑着问我要不要上去走走试试,我连连摇头,实在不敢向大自然的极限挑战。
我承认我是有点害怕,想想看,临空深渊,看云在脚下流过,浪在云下冲击,若是站在那样的仙人桥上还不会心跳加速的,大约也只有仙人了吧!
4、石礁
桃花岛周边多礁石。
磨盘峰下有一块巨石,名唤章鱼岩。顾名思义,那块巨石张牙舞爪,形似肢节伸展的大章鱼,却有些神似。
米鱼洋村不远处的山嘴头有一排长长的临海巨礁,人称唐僧师徒渡海石。传说唐僧师徒来至桃花岛,听闻菩萨曾在此地修行,那孙猴子又见着桃花联想到桃子。于是想念他的花果山,便拔下五根毫毛,变化成这五尊石礁,正是他们师徒四人以及白龙马的模样。说实话,虽然那五尊岩石颇有些人形,却也难以分辨谁是谁。真正有趣的并非这些岩石的形状,而是这些传说之后的故事。
1989年8月18日十一号特大台风在席卷桃花岛之时,那原本完整的五尊石礁被一阵巨浪硬生生掀翻了头里两块“孙悟空”和“小白龙”,落入海底不见了踪影。于是又有了故事,有人说这是孙猴子不耐烦整日傻站在海边与众人“长相厮守”,便趁机“下海”到龙宫里耍子去了,而小白龙一见师兄“下海”,也忙不迭地跟着回了自己的老家。这样的故事最是有趣,愣是将几块石头给说活了!看着剩下的那三块礁石,孙猴子与小白龙在狂风暴雨中跃入东海玩耍的画面,便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却不知道这只顽皮的猴子和忠心耿耿的白马,还会不会再回到岸上来呢。
风景带一线的景致看了个够,船往西南岸的码头驶去。上岸之时,船老大和船工大叔非要送我们一只巨大的海螺和几块大桃花石作纪念。我们接过了海螺,却背不动那些大石头,只好作罢。
【《桃花岛:心猿意马的记忆》之二十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