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喋血双雄教堂双枪(吴宇森最佳作品)
吴宇森喋血双雄教堂双枪(吴宇森最佳作品)吴宇森非常怀念剪辑《喋血双雄》毛片的时候,当时他和副导演梁柏坚一起剪,先把毛片一条一条挂在自己脖子上,然后一格一格的放,进行剪辑,梁柏坚在旁边会将吴宇森需要的镜头排好序号,简单的拼在一起,之后吴宇森再进行细调。吴宇森有时还会创新性的进行一些试验性质的先锋式剪辑手法,比如电影中周润发转身开枪的动作,吴宇森一共拍了三个角度,本来如果把每一个角度的头尾去掉,会成为一个连贯的动作,呈现在银幕上是一个完整的转身动作。但吴宇森又尝试了一种头尾不去掉呈现在银幕上是三个转身动作的剪辑方式,他觉得其实这样也很好看,关键是把周润发拍的很帅很有型很潇洒,于是吴宇森就保留了这个片段,谁知这种剪辑手法日后居然成为一种经典模式,还被《黑客帝国》等好莱坞大片争相模仿。如“电影天皇”黑泽明一样,吴宇森非常重视剪辑,而且他本人也是个剪辑高手,他甚至认为年轻的电影从业者如果要做导演的话,最快、最好的途径就是从剪辑学起。吴宇森
(7)
就当时的香港影坛来讲,吴宇森是非常与众不同的一个人。
吴宇森
吴宇森不仅对于制作细节非常在意,而且对于当年香港影坛流行的那种崇尚“快捷”、“迅速”、“跟风”、“粗制滥造”的商业化“传统”非常抵触,近乎于“固执已见”的一意孤行让他成为影坛的“独行杀手”,尤其是在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之后,吴宇森只拍自己想拍的电影,而且是以一颗“大工匠”之心精雕细琢,他喜欢精耕细作,欣赏精工慢酿,相较于票房,他更加在意的是作品的内涵、气质与品相。
那时在香港,大部分导演拍摄制作一部电影,通常是与演员或工作人员签约45天,因为香港的电影工作者效率极高,演员、幕后都可以连轴转,电影的拍摄周期基本不会超过45天,至多再延长至60天,但吴宇森拍摄《喋血双雄》用了90多天才拍完,这在当时还破了导演拍摄时长记录。后来吴宇森说:“我拍摄的天数,花的钱,都是比一般的电影多一倍。”
《喋血双雄》海报
一般导演拍电影,会提前做好分镜头脚本,正式开拍时只拍自己需要的镜头,但吴宇森是没有分镜头的,他只有一个剪接用的分镜表,他在拍摄时会远景、中景、近景每一个角度都拍,一直到剪辑的时候才会分镜头。这也导致他消费的底片数量惊人,据吴宇森后来保守估计,《喋血双雄》大约用了200万尺底片。
如“电影天皇”黑泽明一样,吴宇森非常重视剪辑,而且他本人也是个剪辑高手,他甚至认为年轻的电影从业者如果要做导演的话,最快、最好的途径就是从剪辑学起。吴宇森之所以亲自剪辑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香港老一辈的剪辑师都不太习惯他前期那没有分镜头的拍摄方法,所以吴宇森就只好自己动手,当时他的工作室就是剪辑室,里面有一个牙刷,一个睡袋和三张椅子拼成的床,那时吴宇森精力旺盛,通常是白天拍戏,晚上剪片,剪到快天亮了就刷个牙继续拍戏。
吴宇森非常怀念剪辑《喋血双雄》毛片的时候,当时他和副导演梁柏坚一起剪,先把毛片一条一条挂在自己脖子上,然后一格一格的放,进行剪辑,梁柏坚在旁边会将吴宇森需要的镜头排好序号,简单的拼在一起,之后吴宇森再进行细调。吴宇森有时还会创新性的进行一些试验性质的先锋式剪辑手法,比如电影中周润发转身开枪的动作,吴宇森一共拍了三个角度,本来如果把每一个角度的头尾去掉,会成为一个连贯的动作,呈现在银幕上是一个完整的转身动作。但吴宇森又尝试了一种头尾不去掉呈现在银幕上是三个转身动作的剪辑方式,他觉得其实这样也很好看,关键是把周润发拍的很帅很有型很潇洒,于是吴宇森就保留了这个片段,谁知这种剪辑手法日后居然成为一种经典模式,还被《黑客帝国》等好莱坞大片争相模仿。
周润发与叶倩文
吴宇森对摄影同样极为熟悉和了解。那时在香港拍电影,摄影机不像现在后期还可以调整。拍摄《喋血双雄》的时候,有时同时有五部机器拍摄,吴宇森要提前精密计算每一部机器的角度和参数,这就像一个围棋高手同时与五人对弈,或者一位将军指挥五个兵团作战,需要有强大的思维能力和缜密的布局调度,比如1号摄影机是42格拍摄什么角度,2号摄影机是120格拍摄什么角度,从48格跳到96格的时候要从哪一个角度接入,作为导演,吴宇森必须对设备了然于心,并对要拍摄的画面心中有数。
周润发与李修贤
为了计算快慢镜头和演员速度,吴宇森还会和动作指导客串和代入电影中的角色,以便于模拟动作之后的各种反应,因为吴宇森喜欢跳舞,在中学时还教过同学工体舞、华尔兹和探戈等舞蹈,因此他会将设计的动作自己全部预走演练一遍,如果觉得能够做到且做的舒服,那么演员也可以做到,通过这样身体力行的排演,在吴宇森高级美感的精妙感知和反复设计中,才有了后来《喋血双雄》中如诗如画的影像动作风采。
后来吴宇森说:“《喋血双雄》是我拍的最放任,最自由的一部电影。”
(8)
吴宇森曾说过,当年他拍《英雄本色》,拍杀手,其实是把杀手当剑客来拍的,杀手用的枪,相当于剑客用的剑。
教堂
而吴宇森后来标志性的白鸽、教堂、慢动作等电影元素,也在他拍摄《喋血双雄》时慢慢形成。之所以要将小庄放在教堂这个环境中,是因为吴宇森喜欢研究宗教。一方面他用教堂来象征天堂,而天堂是可以容纳任何人的,包括代表黑暗的杀手;另一方面吴宇森觉得小庄作为一名杀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是没有太多地方可以去的,而教堂是为数不多不排斥他的地点之一。最重要的是,在肃穆庄严的教堂里,饱经腥风血雨蹂躏的杀手会找到一份来自心底的浩大的纯洁与寂然的宁静。
周润发
最终,宗教圣母的安静圣洁之美与肆虐狂放的暴力杀戮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和剧情爆发力是空前的核爆级别的,用吴宇森自己的说法就是,英雄、杀手和反派在人类最后的绝美圣地展开了一场修罗地狱般的大开杀戒,即使拿到现在,这样的画面留给观众的印象,无疑仍是带有重重刺激性的深刻和震撼。
双雄联手
这两场令观众目瞪口呆的教堂枪战大戏,一在教堂里面,一在教堂外面,一光明正大硬桥硬马,一阴冷凛冽悲怆痛楚,为了拍好这两场至关重要的大戏,吴宇森带领剧组整整花了28天才拍摄完成,这在当时乃至如今都是无法想象的,而且在拍摄期间周润发的面部被意外划伤,差点伤及眼睛,当时周润发坚持全部拍完再处理伤口,至今如果仔细观察,仍会发觉周润发当时左眼下有一条明显的伤痕。
周润发眼角带伤
关于男女主角的结局,一开始吴宇森的设定是小庄死后,珍妮独自赴美,之后李鹰出现。但当时因为吴宇森拍摄延期太久,叶倩文已经没有档期拍摄这一段,吴宇森只能舍弃这个结局,改为以小庄之死结束。在如何将小庄之死的悲剧效果发挥到最大的讨论中,周润发认为小庄和珍妮最终应该十指相扣,慨然赴死,但吴宇森却觉得这样还是不够悲,小庄应该被打瞎双眼,然后男女主角都拼命朝着对方爬去,但因为眼睛都看不见了,所以最终擦身而过,永远的错过了彼此。
曾经拍出过《桂河大桥》、《阿拉伯的劳伦斯》、《日瓦戈医生》的英国导演大卫·里恩是吴宇森非常喜欢和崇拜的大导演之一,在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中有一个很著名的蒙太奇画面,男主角劳伦斯点燃一根火柴,之后用两个手指把它灭掉。然后再点燃一根火柴,紧接着向火柴一吹,马上接了一个沙漠日出的画面,火柴火光与沙漠日光之间的衔接堪称妙绝。吴宇森受此启发,为了表达《喋血双雄》中小庄和李鹰两位男主角内心的正义和牺牲精神,就在他们枪战时开枪、中枪的间隙剪进白鸽的镜头,以白鸽来象征心中神圣和浪漫的一面。而且吴宇森会从各个角度拍摄白鸽,有时用慢镜头,有时让白鸽飞过蜡烛,有时又让白鸽扑灭烛火。众所周知,拍摄动物是很难的,尤其是鸽子在被蜡烛烧到之后便飞到屋顶不再下来,这导致鸽子需求量剧增,剧组每天都要买新的鸽子。
拍完《喋血双雄》,吴宇森越来越喜欢用鸽子,他用的多了,效果又好,便有了心得,此后,鸽子逐渐变成了吴宇森一个独特的标签,后来更成为“吴氏风格”的一部分。
(9)
音乐是吴宇森电影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吴宇森喜欢音乐,热爱音乐,对音乐有着极高的品味和鉴赏能力。他甚至会把自己的“乐感”用于电影的制作过程中,他经常一边听音乐一边写剧本,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戏,一边听音乐一边剪片子。他会找很多的电影配乐、古典音乐来听,这让吴宇森的电影里充满了音乐式的稳定而明晰的节奏感。
《喋血双雄》有高级美感
吴宇森之前,香港的电影制作人喜欢买一些所谓的“罐头音乐”来当电影配乐,真正请作曲家为电影配乐是自吴宇森和徐克开始的。《喋血双雄》的配乐,吴宇森请到的是香港著名音乐才子卢冠廷,卢冠廷后来曾为电影《赌神》、《大话西游》、《岁月神偷》等创作配乐,那首《一生所爱》至今仍是无法超越的经典。
一开始吴宇森计划在《喋血双雄》中全部用爵士乐,因为吴宇森就是一边听着爵士乐一边拍这部电影的,他还发了一些参考音乐给卢冠廷,要知道当年在香港是没有人敢用爵士乐当电影配乐的,但卢冠廷却极为认可吴宇森的想法,于是两个人决定以1960年代浪漫的法国音乐作为电影的音乐主题,卢冠廷还会将主题曲做好在吴宇森拍摄的时候放给他听,二人再一起研究剧情和音乐的匹配和契合关系,吴宇森后来说:“我从来都不会限制作曲,(告诉他)应该怎么写,因为我拍戏拍出来已经有音乐感了,他很容易把音乐感情套上去。”
《浅醉一生》
《喋血双雄》的主题曲《浅醉一生》同样由卢冠廷作曲,这首歌由叶倩文演唱,卢冠廷的妻子唐书琛作词,整首歌神思缠绵,意蕴悠长,与电影剧情紧密贴合,至今仍被不少电影引用或致敬,贾樟柯、张猛、刘浩良等导演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过这首歌,也是叶倩文的代表作之一。
(10)
《喋血双雄》是极为罕见的同时得到东方观众和西方观众喜欢和认可的佳作之一,当年《喋血双雄》在国外影展放映,无论是观众、媒体、影评人,还是电影公司的制作人,发行人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当时吴宇森还问外国人为什么喜欢看这部电影,对方回答说,因为《喋血双雄》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必懂中国人的文化、语言和生活习惯,光是看画面就能有深刻的认同感,看到电影中的角色忧伤,观众也会感到忧伤,看到他们微笑,观众也会微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观众会兴奋,也会感动。
也正是因为《喋血双雄》,吴宇森开始受到国际影坛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人的关注,也为他四年之后赴美发展奠定了基础。
《喋血双雄》是难得的佳作经典
《喋血双雄》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念旧”的电影,它和影史上很多的经典影片一样,有着极为鲜明而深刻的时代印记和导演的个人印记,仿佛一场来自过去的浩瀚大雨,在深蓝色的暗夜中肆意挥洒着悲怆的情绪,但也正因如此,它才显得遗世独立,不同凡俗,即便是世界变了,当年的那些人都不再适合这个江湖了,但有这样一部“念旧”的片子,总归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