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回访制度(大力推进周商回归工程)
中卫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回访制度(大力推进周商回归工程)他希望,一要加强政策支持,为周商回归提供制度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在财政、金融、税务、用地、人才、科技等方面给与支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周商回归优秀典型,树立回归导向。二要创新回归机制,为周商回归积聚情感力量。建立联系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定期走访、座谈在外知名周商,加强沟通;利用电视台、政府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加大对五城联创、棚户区改造、临港经济、干部作风大整顿的宣传力度,让在外周商及时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回归热情。三要完善发展平台,为周商回归打牢兴业基础。搭建创业平台,建立专门的周商回归创业园区,引导回归项目集聚发展;强化项目推介,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需求,根据中心城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谋划好项目,形成产业目录,利用异地周口商会成立大会、年会或举办在外周商故乡行活动,重点推介。四要提升服务能力,为周商回归营造良好环境。部门配合,建立周商回归季度
【委员之声】市政协委员、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 李飞
中华龙都网讯(周口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琰)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打造“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中原港城的目标,实现周口一年一变样、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的庄严承诺。会场外,市政协委员李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市上下只争朝夕、大干快上,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为此,需要凝聚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力量,号召广大周商特别是在外周商回归创业,力促优秀人才回乡,优势企业回归,优质项目回流。”
周口是人力资源大市,也是劳务输出大市。据统计,我市有超过320万人,长年在外务工、经商、办企。谈到近年来周商回归的现象,李飞高兴的介绍,一是在外周商不少人经过多年打拼,已完成了资本、技术、信息等积累,现在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强烈回乡创业愿望。二是工商联通过举办“百名周商周口行”、“知名周商故乡行”、异地商会成立等系列活动,在外周商1200多人次回乡投资创业,累计创办企业和经济实体986个,投资项目129个,投入资金510.7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06个,占项目总数82.1%,项目涉及服装加工、制鞋、制药、车辆制造、生物科技、光电科技、房地产开发、仓储物流等诸多行业,带动家乡43276人就业,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2017年,通过上海、温州周口商会成立,全市就签约33个项目,总投资348.8亿元。异地周口商会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机制已经形成。三是市委、政府历来重视在外周商,因势利导,创优发展环境。特别是目前,周口的发展呈现出排山倒海之势,释放出雷霆万钧之力,洪流不可阻挡、大势不可逆转,周口大地生机勃勃、前景光明,已经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成就创业的大舞台。
“周商回归创业热潮涌动,众望所归。”李飞认为,但就目前来说,还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改进:政策支持有待加强;回归机制有待创新;发展平台有待完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他希望,一要加强政策支持,为周商回归提供制度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在财政、金融、税务、用地、人才、科技等方面给与支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周商回归优秀典型,树立回归导向。二要创新回归机制,为周商回归积聚情感力量。建立联系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定期走访、座谈在外知名周商,加强沟通;利用电视台、政府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加大对五城联创、棚户区改造、临港经济、干部作风大整顿的宣传力度,让在外周商及时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回归热情。三要完善发展平台,为周商回归打牢兴业基础。搭建创业平台,建立专门的周商回归创业园区,引导回归项目集聚发展;强化项目推介,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需求,根据中心城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谋划好项目,形成产业目录,利用异地周口商会成立大会、年会或举办在外周商故乡行活动,重点推介。四要提升服务能力,为周商回归营造良好环境。部门配合,建立周商回归季度联席会议制,解决周商在回归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以干部作风大转变,提升限时办结的质量,提高服务效率。
总之,通过大力推进周商回归工程,必将在全市形成“周口的发展无过客,周口的建设无坐客,周口的事业无看客”的大好局面,为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新时代周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