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河南各县名称及由来(河南县名的命名故事)

河南各县名称及由来(河南县名的命名故事)光山县名出自境内的浮光山,中牟县名来自境内的牟山(今已无存)。鲁山县名来自境内鲁山,“在县之东十八里,平原突起峰为一邑之镇,故县以名,俗呼露山,盖声相近之误也”(嘉靖《鲁山县志》,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24)。确山县,因县境内有确山得名,确山在“县南十里,一名浮邱山,宋以此名县”(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50,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15同)。河南因山得名的市县有12个,即桐柏、中牟、鲁山、方城、嵩县、林州、罗山、光山、卢氏、新密、确山、平顶山。桐柏境内有桐柏山,山上长满桐树、柏树,山以树名,县以山名。方城境内有方城山,本名堵阳,隋以山名县。罗山县名出自境内的小罗山,“在罗山县南十里,亦名龙山,亦名小罗山,隋县治,在此山下,因以名县”(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15《汝宁府条》)。伊川,因县境内地处伊河川地,故名。临颍,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雍正版《河南通志》卷4)。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

原创 牛汝辰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来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夏代禹时分天下为九州,豫州位于九州之中,历史上河南又有“中州”“中原”之称。

地名的层级越大,反映的地域特征也就越明显。如省级地名、县市级地名和乡镇级地名反映的区域特征的大小是不同的。县市级作为地名较稳定的基本单元,既保持了地名的历史稳定性,又反映大的区域地理特征。“河南”省名表达的是位于黄河南部,既与黄河有关,又与地理位置有关。“中原”“中州”表达的也是地理位置,即位居华夏中部。关于河南省县市级地名也反映了一定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河南各县名称及由来(河南县名的命名故事)(1)

河南省地形以山、丘、平原为主,河流发育完好,黄、淮、卫、汉四大水网密布全域。山脉险峻挺拔,熊耳山、伏牛山卧居豫西,太行山、大别山北南分立。河南的大多县市地名基本反映了一个特点。如济源、栾川、淮滨、汝州、伊川、临颍、淅川、睢县、漯河、唐河、潢川、范县、浚县、淇县等。这十几处地名有的位于河源,有的分布河岸,有的河流贯穿境内。如栾川,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改为“栾”(郦道元.《水经注》卷15《伊水》)。淮滨,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

伊川,因县境内地处伊河川地,故名。临颍,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雍正版《河南通志》卷4)。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李吉普《元和郡县志》卷5《河南道一》)。汝州,本北魏汝源县,隋改汝州,1913年又改称临汝,因濒临汝河,故名。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汝县,设立汝州市。

河南各县名称及由来(河南县名的命名故事)(2)

其他如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淅川境内有淅水,范县境内古有范水,潢川境内有小潢河,唐河县境内唐河纵贯等。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睢县境内有睢水,漯河市境内有漯河(沙、澧二河在此汇流形成河湾,内多螺坑,清代称漯河)。

以山命名市县地名也是河南市县命名的一个特点。这种命名一般也是源于居民地名称。但河南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特别是名山大岭并不多,为何也有很多地名以山命名呢?有人认为是由于河南多平原,山丘较少,因此人们对居住区域的小山极为珍视,也成为区别特征,所以以山得名的市县名也不在少数。实际上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因为古代人们之所以选择居住地址靠近山地,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水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山地也是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场所。所以古人对山非常重视,并加以崇拜。

河南因山得名的市县有12个,即桐柏、中牟、鲁山、方城、嵩县、林州、罗山、光山、卢氏、新密、确山、平顶山。桐柏境内有桐柏山,山上长满桐树、柏树,山以树名,县以山名。方城境内有方城山,本名堵阳,隋以山名县。罗山县名出自境内的小罗山,“在罗山县南十里,亦名龙山,亦名小罗山,隋县治,在此山下,因以名县”(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15《汝宁府条》)。

河南各县名称及由来(河南县名的命名故事)(3)

光山县名出自境内的浮光山,中牟县名来自境内的牟山(今已无存)。鲁山县名来自境内鲁山,“在县之东十八里,平原突起峰为一邑之镇,故县以名,俗呼露山,盖声相近之误也”(嘉靖《鲁山县志》,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24)。确山县,因县境内有确山得名,确山在“县南十里,一名浮邱山,宋以此名县”(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50,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15同)。

平顶山,因平顶山而得名。“平顶山在郊县东南五十里,接南阳府叶县界,境内延袤十里,绝顶平坦无峰峦,故名”(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24)。嵩县因地处嵩山之西而得名。林州,“本汉隆虑县属河内郡,以隆虑山在此以为名,后避殇帝讳改曰林虑”(《元和郡县志》卷16,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15)。金改称林州,元明清称林县,1996年改林州市。卢氏以境内卢氏山为名。新密,因县境西南有密岵山而名,西汉置密县,1995年县改市时,因城区东移取名新密。

敬请关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