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带齐白石的画鉴宝(女子带齐白石作品去鉴宝)
姑娘带齐白石的画鉴宝(女子带齐白石作品去鉴宝)在看到这些作品背后的巨大价值之后,也不乏有人动了歪心思想要以次充好,因此,市面上总是充斥着鱼目混珠的赝品。这些大师在收获无数人喜爱的同时,他们的作品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有的更是拍出了上亿元的高价,说是寸尺寸金毫不为过。提到齐白石,无数人想到的是他那水墨泼就、活灵活现的虾提到张大千,大家就不由得回想起他那绚丽多姿的山水提到徐悲鸿,总是让人不自觉地联想那自由奔腾的骏马……
一副千里江山图,让人们看到了古人眼中的壮丽河山;一卷清明上河图,向世人展现了宋时都城的繁华;一张兰亭集序,将书圣的肆意潇洒展现得淋漓尽致……
书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一副优秀的书画作品更是让无数人都趋之若鹜。而这些书画作品不仅是我们历史底蕴的见证者,更是时代的诉说者,对于研究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我国近代也涌现出不少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们也都成为了各自擅长领域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图1
提到齐白石,无数人想到的是他那水墨泼就、活灵活现的虾
提到张大千,大家就不由得回想起他那绚丽多姿的山水
提到徐悲鸿,总是让人不自觉地联想那自由奔腾的骏马……
这些大师在收获无数人喜爱的同时,他们的作品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有的更是拍出了上亿元的高价,说是寸尺寸金毫不为过。
在看到这些作品背后的巨大价值之后,也不乏有人动了歪心思想要以次充好,因此,市面上总是充斥着鱼目混珠的赝品。
随着全民收藏热的狂潮,不懂得鉴定真假的百姓开始寻求专家的帮助,于是鉴宝节目也应运而生,收获了无数观众的支持。
但是,鉴宝专家们也并非能保持他们百分之百的鉴宝率的。
图2
就在一档鉴宝节目中,一名女子声称带了一副齐白石的真迹,然而在一位专家说是赝品之后,这女子怒而开口:“我叫齐慧娟,齐白石的孙女!”
此话一出,全场霎那间寂静了下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齐白石孙女“某男子在古玩市场随手淘来一个精致的瓷杯,经专家鉴定乃是乾隆时期的御用品!”“一女子家中传下的家具竟然是罕见的金丝楠木,价值高达百万”……
随着媒体时代的兴起,诸如此类的新闻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人也都渴望能够在古玩市场上寻得真迹,能够一夜暴富。
但是物以稀为贵,若是宝物随处可得,也并不稀奇了,因此,只有少数运气极好的人能够淘到真迹,大多数都是血本无归。
不过有的人天生伫立在终点,出生于书香世家中的他们,或许家中寻常可见的物品就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宝物,而齐慧娟就是其中之一。
图3
1968年出生的齐慧娟早早就被众人捧在了手心里,她的爸爸齐良末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小儿子,而她也是齐白石老先生最小的孙女。
虽然她再也没有机会和自己的祖父接触了,但从小听着祖父的故事长大的齐慧娟始终把他当成自己学习的目标。
更加幸运的是,她从小就展现出了在艺术方面无与伦比的天赋:三岁就能诵读诗文,并且还能在父亲的指点下进行写练,父母都对她寄予厚望。
齐家的底蕴颇丰,家里的藏书也非常丰富,而齐慧娟从小就拉着妈妈的手,让她帮忙从书架上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可以教她书法的爸爸、教她绘画的伯伯……就这样,齐慧娟在家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中被熏陶着长大了。
由于自己继承了爷爷优良的艺术基因,于是“齐白石小孙女”的作品在艺术圈也很快传播开来。
她也一度非常疑惑,“虽然我一直都很崇拜我爷爷,但是为什么在介绍我的作品前总是要加上他老人家的前缀呢?”
图4
后来她明白了,爷爷的光环给她带来福利的同时,也成了她的束缚,只有让人们真正对她的实力心服口服的时候,他们才会摘掉对自己的标签。
由于齐良末也曾有过这样的抵触心理,所以他对女儿的处境深有体会,然而没等他去开导女儿,她反而自己走了出来。
“我也会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大家在提到齐慧娟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她的作品,而不是她的爷爷!”“好,爸爸相信你!”
家传宝贝被质疑赝品纵观书画收藏市场,模仿齐白石作品的人犹如过江之鲫,然而齐老先生却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呀,齐老先生独创的花鸟鱼虫画法确实值得后来者学习,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临摹不懂得创新的话,是始终不会有出路的。
对此齐慧娟也深有体会:“虽然爷爷是我学习的榜样,但是我绝不会照搬他的作品,我始终觉得如果想要让作品活过来的话,就需要作者在里面倾注自己的情感,有自己东西才能付诸作品以生命。”
作为齐老先生的后代,“画虾”可是每个人的必修课,然而就是这项作业却让齐慧娟犯了难,虽然老师评价的作品已经远超水准了,但是她却始终有些不满意,“我觉得他们在我的画笔下只是死物,并没有那种活灵活现的感觉。”
图5
每次在遇到瓶颈的时候,她并不会选择死磕到底,而是先找一个地方放松身心、寻找灵感。照顾花花草草、做些美食料理、找一个地方旅游都是她在瓶颈期会做的事情。
为了找到画虾的灵感,她专门跑到了空气清新的大山里,看着透明鲜活的虾在溪水里嬉戏,她忽然间突破了自己的瓶颈。
由于师承祖父的亲传弟子,她的花鸟画也汇集了齐派艺术的特色,而她笔下的虾也逐渐呈现出了自己的味道:晶莹剔透的虾身、飘逸柔韧的虾须,质感独特、灵动鲜活。
而她的《神秘的天坛》一画更是让她一夜成名,兼工带笔的技艺搭配恰到好处的布局,天坛在苍翠欲滴的古柏中欲隐欲现,更显神秘,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而2013年,她受邀参加了一档鉴宝类节目,就发生了我们开头提到的故事。
随着河南卫视请专家和藏宝人进行现场鉴定并录制的《华豫之门》开播,无数观众蜂拥而至,他们不仅可以在节目中看到一些宝物的真迹,还能够跟现场的专家学习到一些专业知识。
紧接着,各个卫视也都相继推出了各种类型的鉴宝类节目,各式宝物层出不穷,让无数热爱收藏的人叹为观止。
图6
2009年,央视推出了自己的鉴宝节目《寻宝》,在强大的受众基础下,节目每年都持续更新。但是观众总是喜新厌旧的,尤其是在国内综艺市场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于是别出心裁的制作人们在《寻宝》中不定期加入了《我有传家宝》项目。
而《我有传家宝》则是以每一个藏宝人所带的宝物为立足点,通过这一载体以点带面、让观众了解到不同传家宝背后故事的同时,也让无数人知道了不同家族的传承习俗。
新颖的叙事结构和节目形式,让这档节目自开播后就广受观众的好评。但是“马有失蹄,人有失足”,即使是再资深的鉴宝专家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够精通各朝各代的藏品及类型,也不能保证自己100%的正确率。
作为2013年新年期间的特别节目,《我有传家宝》栏目正式开播,四位资深鉴宝专家在观众们的欢呼声中热烈登场。
众多藏宝人不仅带来了让人惊叹的宝物,更是向观众们讲述了宝物背后蕴含的沉重的历史故事。
在节目气氛俨然达到高潮以后,大屏幕上却忽然出现了三件宝物:两幅写有书法的花鸟画、一枚印章。
图7
“难道这么多的宝物都是同一位藏宝人带来的吗?”就在观众们纷纷诧异的时候,主持人一次念出了三个人的名字。
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齐慧娟、徐庆平、吴欢三位藏宝人分别带着自己的传家宝走到了舞台中央,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是每人各带了一件。
但是前面都是单个的藏宝人,为什么这次要一次性把三位藏宝人藏宝人同时请上台呢?
原来这三位藏宝人带来的宝物都和齐白石老先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齐慧娟作为第一个被叫到名字的藏宝人,又是舞台中央唯一一位女士,于是就率先讲述了自己带来的宝物:“我这张画是齐白石大师的一张《枫叶秋蝉图》,其中的草虫是白石大师的特色。”
这位女士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语气向观众们讲了一下这幅画的来头,看到画中活灵活现的秋蝉,主持人也颇为震撼。
众所周知,白石大师的花鸟鱼虫都堪称是出神入化的境地,如果真的是真迹的话,那这幅画的价值自然不可估量。
图8
紧接着,吴欢也介绍了一下自己带来的印章:“我的宝贝也是跟齐白石老先生有关系的,这是一方图章,齐白石大师在我出生的时候就给我刻的。”
此话一出,全场的人都很惊讶,能在出生之时就请到齐白石老先生为他亲自刻了一枚印章,这究竟是怎样的来头呢?
已经对鉴赏流程相当了解的观众们已经开始小声讨论了起来,因为这期特别节目的藏宝人都是带着自己的家族故事来的,这个吴姓的大家确实是没怎么听说过?“姓吴?有哪个吴姓的大师跟齐白石大师有关系吗?”“也可能不是艺术界的吧,我们家如果也有这样的关系,我都能横着走!”
最后,场上仅剩的一位藏宝人也开始按捺不住了,他的作品来头同样不可小觑。
“我的这幅书法作品,下面是齐白石老先生给我母亲画的喇叭花,上面是悲鸿先生给我母亲题的字。”
此话一出,如同一记重弹砸入了全场观众的耳中,这两位大师的名字在场的人谁没有听说过呀,他们两个人共同的作品,那价值简直不敢想象……
虽然几位藏宝人说的信誓旦旦,但是寻宝节目成立以来,宝物让人目不暇接,可赝品也同样让人眼花缭乱,那么这几样藏品究竟如何呢?“这些宝贝究竟是真是假呢?还是要让我们的专家来看一下。
图9
来来来,我们有请四位专家来鉴定一下这三件宝贝”在主持人的邀请中,四位专家也走到了舞台中央,分别走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藏品旁边。
一位专家小心翼翼地拿起了那方图章,开始了细致的观摩,一位专家走到那副声称是徐悲鸿和齐白石两位大师两人合力完成的书画作品旁边细细观察,还有两位专家径直走到了那副悬挂在舞台中央的《枫叶秋蝉图》旁边。
他们细细地欣赏完之后,又开始交叉着查看其他的宝物,在欣赏的过程中,他们也情不自禁地交流彼此的看法和观点。
这时,有一位专家就向齐慧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昆虫是齐老先生在画这副花鸟画的时候画的,还是他以前画的留下来的呢?”
这时,齐慧娟伸出了自己交叠在一起的双手,指着这幅作品说:“这幅画是齐老在92岁的时候画的。”
这时,几位专家都已经聚集到了这幅画面前,紧接着她又说:“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这只蝉并不像他80多岁巅峰时期描绘的那样细致。”
图10
这时,在身侧的专家也非常赞同地点了点头:“但是这只蝉的比例非常的好。”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四位专家在对这三件藏品进行了一个细致的鉴赏后,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好几位专家的鉴定已经结束啦,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专家们的点评吧!”主持人的一句话将现在激烈讨论氛围中的观众纷纷拉回了现实,那也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几件藏品究竟孰真孰假?
如果说他们带来的这几件藏品全部都是真的,有幸见到齐老和徐老真迹的观众们,这一趟真的可以说是不虚此行了。
一位专家非常激动地用“惊心骇目”这个,成语来评价了此次的鉴定过程。
而这个词常常被用来形容,让人非常吃惊、震撼,“难道这些藏品全部都是真的吗?”
这下台下的观众满心都是羡慕,这样的藏品作为传家宝那可真的就是无价之宝了呀!
紧接着,这位专家的话,让全场的观众都兴奋了起来:“真的是太难得了,能够有这样的机会看到这么多的宝物。这些藏品不仅全部都是真迹,而且还是非常罕见的、大开门的精品!”
这番评价不可谓不高,而带来这三件藏品的藏宝人听闻此言后,也都会心一笑。
但是就在这时,却有另外一位专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场上的藏品中有真迹,但是却不全是真迹,比如齐慧娟女士带来的那副《枫叶秋蝉图》应该就是一个仿品。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图11
是因为虽然这幅画的艺术水准很高,但是大开大合的色彩运用却不符合齐老的作画特点,并且这只蝉,和齐老巅峰时期的水准相比较而言确实略有逊色。
当她询问齐慧娟女士这幅画的来处时,齐女士只是淡淡地告诉他,这是和丈夫随手淘来的,由于藏品市场上有太多齐老的仿品,以假乱真的个例也并非没有,所以他觉得这幅画可能并非真迹。
就在场上的专家还在为宝物的真假而讨论时,齐慧娟女士却直接说道:“我是齐白石先生的孙女。”
此时,略显聒噪的现场瞬间寂静了下来,无数观众都在期待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就在这时,主持人连忙打着圆场:“既然是传家宝,那这幅作品肯定跟您的家世有一定的关系吧?您还记得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吗?”她淡淡地说道:“这幅画是我爷爷晚年时画的,这也是他送给评剧大家新凤霞的结婚礼物,因此用色大胆、色彩热烈,里面还特意加了一只秋蝉,秋高送爽,枫叶红透,也象征着他老人家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
图12
不过,齐白石老人送给弟子的新婚礼物,为何又辗转回到了孙女齐慧娟的手中,她对此并没有过多的阐述。“今天,我们不仅看到了难得的宝物,更是亲眼看到了齐老先生的孙女。”主持人再一次转圆说道。
齐慧娟自幼就非常崇拜爷爷,跟随爷爷学习山水画,听到这句话她的心情已然和缓,于是她微笑着说:“对,我是齐白石先生第三代嫡系,是他最小的孙女。”紧接着,另外两位藏宝人也纷纷介绍了自己的家世。
“我的父亲是徐悲鸿先生,他和齐白石老先生可以说彼此是人生难得的知己。”徐庆平这样说道,“白石先生以前还经常对我父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此话一出,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样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他能轻易地拿出齐白石和徐悲鸿两位大师共同的作品了。
人生在世,最难得的就是能够得遇知己,而这两位国画大师的友谊也让台下的观众们感慨万千。
图13
“我的母亲是新凤霞女士,父亲是吴祖光,现在我们这三家也可以说是一家人。”说到这里,吴欢的手也指向了悬挂着的《枫叶秋蝉图》,“你看白石老人在上面提的祖光、凤霞儿女同宝。
这是白石老人给我们家画画时题字的一个习惯,你看在最后,白石老人还专门留了几个字:‘老亲题记’,这老亲指的就是老爷子。”从吴欢的这段话中,我们也不难了解到,为何齐白石老先生送给新凤霞的话,最终又流落到齐慧娟手中了。
随着主持人的会心一笑,又将话题拉回到了几位著名的大师身上,“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年的交往,那些大师究竟有着怎样的交情呢?”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齐白石、徐悲鸿、吴祖光、新凤霞等人的合照。
“对,就是这张照片!”吴欢异常兴奋地说道,“当年我爸爸在拍梅兰芳舞台艺术,为了让我妈妈也开心一下,就把她接到了北影的录音棚里。
后来还专门把齐白石和徐悲鸿两位老先生请到了现场来,专门请人拍下了这张照片。”
吴欢还非常幽默地说自己当时也在现场,虽然这是一张黑白照片,但是也能很清楚地看到几位大师的相貌,“里面并没有看到小孩子呀?你在哪儿呢?”主持人非常好奇。
图14
于是他指着新凤霞女士的脸庞,“看到没,我妈妈的脸比较胖,是因为她这个时候已经身怀六甲了,而我就在她的肚子里。”
话音刚落,全体观众都哄堂大笑,气氛也再度被调动了起来。
“虽然我当时还没有出生,但是也可以说是在现场了。
你看中间的这位就是徐悲鸿大师,也就是庆平的爸爸,你们看是不是跟庆平大哥长的很像呀?”
此时,徐庆平也抬头,默默地看着这张老旧的照片,似乎可以透过照片看到自己的父亲。“你们看在他旁边的就是白石老人,如果让慧娟剃一个光头,再留上一把胡子,估计就和齐白石老人一模一样了。”
这张1953年的老照片,聚集了吴、徐、齐三位大师,也在几十年之后将几家人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节目的最后,徐庆平提议和齐慧娟、吴欢三人一起合作一副画,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图15
在几位鉴宝专家的点评、解说过程中,三人挥毫泼墨,松、竹、梅交相呼应跃然纸上。一副《岁寒三友》在欢声笑语中创作完成了,最后由吴欢在上面题写了:岁寒三友,玉骨冰心几个大字。
更难能可贵的是几位大师的情谊能被他们的后代继续传承下去,最后这副画也被我有传家宝栏目组收藏了起来。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但是想要找到靠谱的收藏品,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鉴宝能力和专业知识。
专家在他们各自的领域自然有着权威性,然而“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不少像齐慧娟这样的人拿着真迹去鉴定偶尔也会出现失误,大家还是需要多方面综合意见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