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越快寿命越短理想的心率(心跳快慢影响寿命长短)
心跳越快寿命越短理想的心率(心跳快慢影响寿命长短)从性别看:女人>男人;从心跳速度看:婴儿>中青年>老年;动脉血——肺静脉泵入左心房——左心房收缩——左心室收缩喷射——血液泵向主动脉——供给全身各器官——变成静脉血。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心脏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发动机,在人的一生中大约跳动25亿—30亿次,是“模范器官”之一。人有男女老幼之分,社会分工又各不相同,所以人的心跳情况是不一样的,普遍规律是:
心跳,是人体很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从我们在娘胎里开始,心跳就意味着生机和希望,而人的心跳一旦监测不到,很可能意味着生命正在消逝。
心跳并不单是提示生命的活力,它的主要任务是如水泵一般,泵动血液在人体流转,反映血液供应是否正常。血液对人体有极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全身输送营养,还是新陈代谢的标志,逻辑关系大致是这样:心跳停止——血液流动停滞——代谢终止——生命终结。
现代医学对心率有明确的标记: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在60—100次之间,而且在解剖学的支撑下,描述了心跳的过程,大致如下:
静脉血——右心房收缩——右心室——肺动脉泵入肺——通过气体交换变成动脉血;
动脉血——肺静脉泵入左心房——左心房收缩——左心室收缩喷射——血液泵向主动脉——供给全身各器官——变成静脉血。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心脏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发动机,在人的一生中大约跳动25亿—30亿次,是“模范器官”之一。
人有男女老幼之分,社会分工又各不相同,所以人的心跳情况是不一样的,普遍规律是:
从心跳速度看:婴儿>中青年>老年;
从性别看:女人>男人;
从时间看:白天>晚上睡眠时;
从人体活动看:运动、生气、吃饭、劳动等时机>平静状态;
从职业看:健康人心率>职业运动员心率;
从病理区分看:心率>100次/分钟,叫“窦速”;心率<60次/分钟,叫“窦缓”。
通过这些基础数据可以看出,心跳快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年龄、身体、生理、工作状态等诸多因素影响。
有的人认为,心跳越快越不好,因为人的心跳总数是固定的,心跳太快了意味着比心跳正常的人提前到达“生命终点”;心跳越慢越好,理论支撑是“乌龟”,心跳每分钟只有20—30次。这些看法对不对?科学家们研究了近200万份体检报告后,得出了理想心率数据:
1、心跳次数>70次/分钟,定义为心跳过速,每多于1次,平均减寿4个月。
2、心跳次数大于70小于89(次/分钟),平均减寿3.5年。
3、心跳次数大于90小于99(次/分钟),平均减寿8年。
4、心跳次数大于100次/分钟,平均减寿13年。
5、说明:科学家校正了一些吸烟、高血压等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
结论是:人在平躺5分钟后测量,心跳若为60次/分钟,可能更健康。换句话说,心率慢与长寿确实有一定联系,但并不是说心率越慢,就越长寿。
为什么心跳快不是好事?心跳太快,每一次泵血,会冲击一次全身动脉,次数越多,对血管的冲击就越大,血管受损的风险就越高,更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类疾病。
实际上,心跳慢也不好,心跳慢是指每分钟小于50次,会引起供血不足,使身体缺氧、缺血,可能引起昏迷,诱发猝死。所以,检查身体时,如果是心跳过低,伴有眼前发黑、头晕乏力等症状,医生会及时查明原因。
心脏是身体的“发动机”,对全身器官的作用非同小可,一旦出现异常,会很快搏击各个脏器,出现一些不可逆的损伤,特别是心跳节奏莫名加速,持续一段时间,可能是身体在发出警报,如甲功异常、糖尿病、心衰、房颤等。所以,及时保养心脏,让其维持在健康的跳动范围很有必要,做到这3点:
一是控制饮食,一定要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注意摄入对心脏有好处的富含钾、镁、ω—3脂肪酸的果蔬,不要长期酗酒、喝咖啡,不要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它们会引起肥胖、动脉堵塞,直接引起心脏疾病。
二是睡眠充足,长期缺乏睡眠,心脏一直在超负荷运作,终会有一天出现心律失常、缺血等问题,引起心肌梗死、猝死。
三是坚持运动,运动使心肌收缩变好,心肺功能同步提高,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