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摇滚乐风格(摇滚乐也讲究阳刚之气)

摇滚乐风格(摇滚乐也讲究阳刚之气)尽管在摇滚乐的发展过程,也曾经出现过非常多优秀的女性从业者,出现过“暴女运动”这类在摇滚乐中宣扬女权,追求女性权益的历史事件。但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人想打摇滚和乐队的时候,脑子里出现的通识形象都是男性。首先,从摇滚乐诞生到今天这不到100年的时间中,人们在台前看到的摇滚乐确实是以男性为主导的。当我第一次拍视频在现在这个账号上露脸时,我收到了很多私信向我表达喜爱和鼓励,并且告诉我说,之前一直以为这个账号的运营者是男的,没想到你是个女孩子。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惯性思维:当我们提到“摇滚”、“摇滚乐”的时候,脑海中通常会习惯性地首先把这件事和男性联系在一起。我讲这件事并没有任何责备的意思,而是因为造成这种印象的现实原因确实很多。

最近很多人在讨论“阳刚之气”。在我看来,有关性别的讨论是人类永远常新的话题,对摇滚乐来讲不例外。

之前我写过《摇滚女孩真的有那么酷吗?》《玩摇滚的漂亮男孩真的只配被关注音乐本身吗?》两篇文章来讨论不同的性别身份在摇滚乐中的处境问题。

摇滚乐风格(摇滚乐也讲究阳刚之气)(1)

摇滚乐风格(摇滚乐也讲究阳刚之气)(2)

那么今天我想就有关“阳刚之气”的讨论来和大家聊聊,摇滚乐有没有“阳刚之气”,它的气质风格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摇滚乐是男性主导吗?

今天文章的开始,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当我第一次拍视频在现在这个账号上露脸时,我收到了很多私信向我表达喜爱和鼓励,并且告诉我说,之前一直以为这个账号的运营者是男的,没想到你是个女孩子。

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惯性思维:当我们提到“摇滚”、“摇滚乐”的时候,脑海中通常会习惯性地首先把这件事和男性联系在一起。

我讲这件事并没有任何责备的意思,而是因为造成这种印象的现实原因确实很多。

首先,从摇滚乐诞生到今天这不到100年的时间中,人们在台前看到的摇滚乐确实是以男性为主导的。

尽管在摇滚乐的发展过程,也曾经出现过非常多优秀的女性从业者,出现过“暴女运动”这类在摇滚乐中宣扬女权,追求女性权益的历史事件。但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人想打摇滚和乐队的时候,脑子里出现的通识形象都是男性。

这背后的原因既和社会上固有的性别刻板印象相关,也和摇滚乐队本身的工作方式相关。在后海大鲨鱼的巡演纪录片《心要野》里付菡曾说:

“有时候大家会觉得摇滚乐队巡演是一个特别摇滚的事,其实事实上好像并不是完全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可能大家看到的就是一个乐队今天来到这个城市,站在台上开始演了,然后第二天我们就到另一个城市,这些人好像坐随意门就过去了。

其实不是,你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是非常非常消耗体力的,把东西放到酒店,吃一点东西,大概三点钟就要到场地,然后试音调音准备所有东西到7点,然后在场地就是待着,待到大概8点多就要开始演出了,所以基本上这一天就是这样,没有(休息),都不停的。”

摇滚乐风格(摇滚乐也讲究阳刚之气)(3)

付菡这段话非常生活而真实,完全没有人们想象中对摇滚歌手巡演那种流浪式浪漫生活的描绘,这样高强度劳动的巡演生活,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这不是适合女性从事的职业。

另一方面,我们常常喜欢用“酷女孩”甚至直接是“摇滚女孩”去形容那些女性乐手,这个称呼背后对应的正是她们不那么女性化的一面。

摇滚乐风格(摇滚乐也讲究阳刚之气)(4)

可能是不拘小节的性格,可能是可以一个人背着巨大的琴箱沉重的乐器四处赶火车、可能是中性化的外表和打扮……这时候的女性虽然参与了摇滚乐,但她们展现出的面貌往往仍然是男性逻辑的那一面。

当然这个问题发展到今天也并不是绝对的,随着音乐产业的发展,摇滚乐舞台幕布后的另一半——经纪公司中,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经济、运营等相关事务都是由女性来承担的,她们的努力当然也是摇滚乐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她们在舞台后的身影往往难以被大众捕捉观察到。

其次摇滚乐本身,特别是像金属、朋克这种讲求的力量感、冲撞感和爆棚音量的音乐风格,都本能地展现出一种人们通常理解的男性气质。

从这个角度看,摇滚乐无疑是非常男性化,非常有“阳刚之气”的,但下面我们再换个视角来看看。

男乐手为什么要在舞台上化妆?

提到男乐手在舞台上化妆,当下我们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二手玫瑰的梁龙或者木马乐队的木玛。

摇滚乐风格(摇滚乐也讲究阳刚之气)(5)

前者的舞台造型妖冶夸张,极尽华丽的服饰和妆容搭配梁龙标志性的光头,让人看一眼就印象深刻;后者用各式礼帽搭配眼角斜飞出的两条夸张上扬的黑色眼线,把淑女和绅士的气质都融合在一个人身上。

摇滚乐风格(摇滚乐也讲究阳刚之气)(6)

不过只要讨论到化妆,我们的目光就必然要向前追溯到大卫·鲍伊,和那个摇滚乐异常绚烂的20世纪70年代和舞台上绚丽的华丽摇滚。

摇滚乐风格(摇滚乐也讲究阳刚之气)(7)

1972年的夏天,当大卫·鲍伊穿着高跟鞋、闪闪发光的连体衣、涂着红色眼影出现在伦敦彩虹剧院的舞台上时,摇滚巨星“Ziggy Stardust”诞生了。

这是大卫·鲍伊在专辑《space oddity》的tom上校之后为自己打造的第二个虚拟身份:Ziggy Stardust(基吉星尘)。这个造型来自他的专辑《The Rise and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

Ziggy Stardust夸张的造型来自于他的人物设定是一个来自虚拟太空的雌雄同体生物。但这个造型的轰动性不仅仅来自于男性歌手在舞台上展现出女性化穿搭妆容的视觉效果。它还和70年代西方对性别认同和性别流动的探索息息相关。

摇滚乐风格(摇滚乐也讲究阳刚之气)(8)

以大卫·鲍伊的一系列华丽摇滚的出现用一种夸张的视觉效果,打破了摇滚乐以往强烈的男性气质特征,这种全新的审美特质给了困惑的青年另一个出口,打扮和寻找自我不再受限于个人的性取向。

特别是当大卫·鲍伊在采访中宣称自己是双性恋时,他掀起的并不只是一个娱乐新闻,而是一代人的亚文化风潮。

导演托德·海因斯在1998年拍摄了一部表现华丽摇滚的电影名为《天鹅绒金矿》(Velvet Goldmine),他说:“70年代初期,关于情欲最有趣的部分甚至不是同性恋,而是各种相对的东西彼此吸引,男人和女人,同性恋和异性恋。尤其,双性恋其实是和每个人都相关的。”

要了解70年代华丽摇滚这股席卷世界的风潮,就必须在相关的时代背景中去考量它的存在。当然华丽摇滚的本质也是商业的,因此在时代浪潮退却之后,它们非常容易沦为某种华丽的空壳。

但有趣的是,华丽摇滚直观大胆的视觉表现形式总是能跨越时间,激起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好奇与热情,而也许这正对应了人类对性别探索和认知的某种本能,让这个话题成为了一个千百年来常聊常新的话题。

怎样成为充满阳刚之气的摇滚青年?

最后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如何成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摇滚青年?

按照一般的设想,下面基本可以先阴阳怪气一番了,什么不能留长发,几天洗澡之类的。但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去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和定义。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到底为什么要成为,以及这背后有关刻板印象的讨论。

很多摇滚乐迷喜欢用,“摇滚就是……”来定义自己心中的摇滚乐,随之而来的一个词汇就是“伪摇滚”。很多今天口碑还不错的乐队在十年前都曾被评论界骂作伪摇滚,甚至二手玫瑰早期还曾被攻击为变态。

但当我们去回溯摇滚乐的历史就会发现,摇滚乐最大的魅力就是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新声,在于对自我特质的不断深入挖掘与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定式,不断寻找新的灵感和方向。有迪斯科风格的加入,就有朋克发起的“迪斯科真逊”;有朋克音乐打破一切的摧毁,就有新浪潮秩序的重建……

在性别归属的寻找上,摇滚乐也不例外地接纳了从华丽摇滚到暴女运动的一系列探索与讨论。就像人类有自己天生的生理性别属性一样,今天摇滚乐给人整体的风格感受仍然是追求音量、速度、激情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排斥那些不那么“阳刚之气”的风格和探索。

事实上,它不仅没有排斥,还让不同的风格流派在各自的枝头自由生长,融合演绎出今天的更加自由、包容、开放的摇滚乐。

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用“……就是要……”去框定一个事物的时候,也许并不是因为我们真的清楚认知了这个事物的本质,而是我们对他的了解还太少。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倾听、观察和理解,比直接简单粗暴的定义更加有意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