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哥50000(鬼哥的五万里D94骑记)
鬼哥50000(鬼哥的五万里D94骑记)一路边走边唱才是最自在。火辣辣的歌谣是我们的期待!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弯弯的河水从天上来。流向那万紫千红一片海!
引题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绵绵的青山脚下花儿正开!
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
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
弯弯的河水从天上来。
流向那万紫千红一片海!
火辣辣的歌谣是我们的期待!
一路边走边唱才是最自在。
我们要唱就要唱得最痛快!
你是我天边 最美的云彩!
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
悠悠的唱着最炫的民族风。
让爱卷走所有的尘埃,
你是我心中 最美的云彩!
斟满美酒让你留下来,
永远都唱着 最炫的民族风,
是整片天空最美的姿态"!
今天的行程
日期: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
路线:从嘎洒镇出发,开始哀牢山翻越之旅,这一爬就34公里,1400米,有意思,史上最慢速度了。最后在下午5点多到达辉南村,当年中国第一豪宅驻地。
里程: 33.76公里,累计7979公里。
累计经过县市: 102个
所见
清晨离开这美丽的令人失望的嘎洒镇,开始了翻越哀牢山的征程。
这山脚下还是热带植物的天下,这里的香蕉树长得又大又肥。
当然了,这里的主打产品是橙子。这一路上见到好多这样的专业合作社,用于分拣和销售当地的果冻橙。
爬了不到10公里,口渴了,正好路边有个傣族阿姨的水果摊,不过橙子都已经卖完了,只剩小橘子,两块钱一斤,我买了一袋儿,站着就吃起来。
我边吃橘子边跟阿姨聊天,阿姨顺手就拿起针线,戴上花镜,开始绣起了花儿,图案还挺复杂,不过阿姨手脚相当麻利。其实阿姨已经七十三岁,精神状态老好了,而且特别能干,那一筐橘子是从山下背上来的。
到了一个路口,向左到镇沅县,向右则是去褚橙庄园。十几年前褚时健老先生在这里种橙子,带动了当地冰糖橙的种植。虽然老先生故去,但老先生这1万多亩橙园已经变成了旅游景点。
到庄园还有15公里的山路要爬,咱这种体量的车辆就别去了。路口自然有很多卖橙子的。
也有卖假褚橙的,也有借褚橙之名挣点品牌形象的,我自然也买了两斤假的褚橙,不过也挺好吃。
不知不觉爬到了半山腰,这视野顿时开阔了很多。向下远远望去,这不是出发的嘎洒镇吗?没错,爬了20公里就见到它了。之后它一直就在山下。
这山上的路况太好了,很凉爽,空气的含氧量非常高,还能闻到各种花香。
山上的水变得充沛了,各种各样的瀑布应接不暇。
当然了,还有这个特大号的南恩大瀑布。100多米的落差,水就从山顶倾泻而下。
越往近处去,越能感觉到它的壮观,不过会被喷上一脸水。
费劲巴拉的爬了34公里,天快黑了,才到达半山腰的这个辉南村。好在这个村子因为旅游开发开了很多农家乐,否则就得手动搭帐篷了,这山上的风啊很大而且挺冷的。
鸟阵!
这小伙光着脚丫子在那站着,强!
来到辉南村,首先要拜访的就是解放前的中国第一豪宅,不过这一路上很冷清,现在是旅游淡季,也没什么游客,而且到那儿才发现人家在维修呢。
这就是陇西世族庄园。当年掌管哀牢山的大吐司-李润之建的。这哥们儿是哀牢山的土皇帝,黑道白道通吃,积攒了万贯家产。因为搞土匪活动,1952年被毙了,但是他那300箱黄金不知所踪。据说就藏在这庄园里,本想去看看有没有机会把它们找出来,但是人在维修,算了吧。
山顶日落要晚一些,都快到7点了,还能看到余晖。
整个宾馆里住宿吃饭就我一个人,享受贵宾待遇。
骑记-苦想:民族风情今何在?
昨天到了花腰傣的故乡新平县嘎洒镇,满怀期待的想目睹一下花腰傣的民族风情,本以为满街都是穿着传统服装的傣族姑娘,那景致比蹲在三里屯可强多了,这里绝对不会有复杂的味道。到了嘎洒镇之后,心情简直是美的开花,一个傣族大美女站在高台上向下望着,简直美翻了!但仔细一看,原来是雕塑,原本砰砰跳动的小心肝儿停歇了。然后在小镇的大街上逛了一个多小时,发现除了街边的房子,其他再无民族特色,那花腰傣的故乡何在呢?
本想在这儿多待那么一天两天,感受一下民族风貌。但转了一圈之后,一脚踏空的失落感油然而生,晚上一个人闷闷的吃了个火锅。今天再次启程,还是往哀牢山去吧,那里是真正的原汁原味,还会有味美多汁的大橘子。
相见不如偶遇,在爬山的路上遇见了一个卖橘子的老婆婆,这老婆婆就是傣族人,穿着花腰傣的传统服饰,虽然看起来有点旧,但上面的花纹依然特别精致。在老婆婆这儿买了二斤橘子,我一边吃一边跟她聊天。老婆婆讲现在也就她们这些老人会穿傣族的传统服饰,村里年轻孩子已经不穿了,偶尔只是在节日或者是结婚的时候才穿。
其实这一路骑行过来,无论是在青海西藏的藏区、还是在大凉山的彝区、或是其他的少数民族聚集区,都存在类似现象。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只在老人们身上能看到,而且越接近繁华,穿传统服装的人越少。
从诸如此类的变化,能明显感受到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在消逝。
当然了,在全球化和城市化浪潮中,世界范围内也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在消逝,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消失的越快。我们正在经历向世界接轨的过程,也存在西部向东部接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很多传统文化的消失同样是不可遏制的。比如我们的传统节日新年,年味一年比一年淡,而漂洋过海的圣诞节、情人节,却日渐浓郁。再比如国粹京剧,虽然台下的几十年功,但在台上唱的什么真是听不懂。因为听不懂,所以就很难被年轻大众所接受。虽然我们在竭力保护它,但最后很可能会变成小众项目,变成专业人士玩的圈子。
我们有56个民族,生活在内地的我们对少数民族有很多期待和向往,因为那里存在着多种神秘感。比如西藏,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再比如可可西里,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追逐?因为那里的神秘感更强。所以关注他们的民族风情也好,看到他们的民族服饰也好,普遍都有猎奇心理。有时候电视看多了就会想象,所到之处的少数民族应该是什么样子?其实这也是典型的人设。看不到心里期望的样子,多少就会感到失望。
有时候猎奇心理会明显跑偏。比如说那个神秘的泸沽湖。很多人去泸沽湖并不是想去看湖,虽然它很美。更多的想去体验它那里的独特的民族风貌,特别是那里摩梭人的走婚。摩梭人的走婚是遵循男不娶、女不嫁,也就是说不用结婚就能结合。所以很多仔仔们就想入非非了,想到那儿体验一下这种走婚。所以这群仔仔一瞬间就把人家神圣的婚姻制度想成一夜情了。这种猎奇虽然猎到自己心窝里了,但100%也不可能如愿了。云南省博物馆建造了一个专题展览,就是讲摩梭人的传统文化,所以建议那些仔仔们补补知识再去。
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只是一种文化符号,绝不能代表他们的民族风情。其实要体验,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入到他们的生活。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比如想体会藏族同胞宗教信仰的虔诚,最好到寺庙去感受。比如媒体说花腰傣有邻里之间互助的传统,在一排卖甘蔗的小摊旁逗留一会儿,就会发现,不管是谁家卖出了甘蔗,其他人总是自然的跑过去帮助削皮。这一目睹,胜过多少人去说。
所以,有些传统的消逝是不可逆转的,但他们的民族文化,早已融入到一代代人的骨髓里,渗透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只有走进他们的生活,你才能有更深的体会。所以像我这样匆匆的过客,也很难有很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