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书摘(第1260期领袖)
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书摘(第1260期领袖)在《现代汉语词典》“私”字条里,“私淑” 与“私塾”二词紧挨着,后者是“熟客”,前者则较“面生”。仔细“把玩”一下,觉得“私淑”的注释内容倒还好理解,但“私淑”中的“淑”字却让人犯起愁来。文/ 孙延宜由于“领”和“袖”既醒目突出,又庄重严谨,并且有表率的作用,因此产生了“领袖”一词。开始时,人们只是用“领袖”来指代那些非凡的人物,比如《晋书·魏舒传》就说,魏舒仪表堂堂,是人们的领袖。这里的“领袖”仅为“表率”之义。后来,人们就将“领袖”迁移到能够为人表率、统领全局的人身上。而现在,“领袖”一词则专指那些国家、政治团体或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了。说起“领袖”来,不禁想起从维熙在《走向混沌》(回眸二十年劳改生活)一书中所记录的那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星期天,来自原卫生部的劳改右派李建源,在与符某一起洗衣服时,谈到衣服最难洗的部位,是领口和袖口,因为这两个地方最脏。其实,这是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但是让
文/孙延宜(山东)
眼下,人们常用“领袖”这个词来指代国家或团体组织的最高领导人,含有敬仰的意味。殊不知,“领袖”一词竟出自我们身上平常所穿的衣服。
“领”“袖”,原本指的是衣服的领襟和袖口。时光飞逝,斗转星移,但无论衣服的式样怎样千变万化,在衣领和袖口上做足“文章”,无疑是重中之重,可见,“领”“袖”在服装中的重要性。在古代,衣领和袖口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为了美观大方,往往会在衣领、袖口处点缀刺绣和一些饰物,或表示庄重,或彰显华美。比如,在盛世唐朝,流行的是阔领广口袖的服饰,还有吸收胡人骑马装的紧身短小服饰,这两种服装的特点都体现在衣领和袖口上。
作为服装的组成部分,衣领和袖口也是最容易脏的,因为这些地方经常和皮肤接触。所以,不能光为了美观,还得考虑耐穿。故而,衣领和袖口处通常会加厚或换做较耐磨的衣料。这样一来,衣领、袖口不仅有了装饰美观的作用,还有着提携全服的作用。由此可见,在衣服上,衣领与袖口占据着何等重要的地位啊!
由于“领”和“袖”既醒目突出,又庄重严谨,并且有表率的作用,因此产生了“领袖”一词。开始时,人们只是用“领袖”来指代那些非凡的人物,比如《晋书·魏舒传》就说,魏舒仪表堂堂,是人们的领袖。这里的“领袖”仅为“表率”之义。后来,人们就将“领袖”迁移到能够为人表率、统领全局的人身上。而现在,“领袖”一词则专指那些国家、政治团体或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了。
说起“领袖”来,不禁想起从维熙在《走向混沌》(回眸二十年劳改生活)一书中所记录的那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星期天,来自原卫生部的劳改右派李建源,在与符某一起洗衣服时,谈到衣服最难洗的部位,是领口和袖口,因为这两个地方最脏。其实,这是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但是让人料想不到的是,事后,符某竟把李建源的话,上报给了劳改队长。经过他的政治过滤,“领口和袖口最脏”,摇身一变成了“影射伟大领袖最脏”的恶攻事件。当时,正处在“文革”的狂热年代,其后果可想而知:李建源遭受到批判和围攻,并被掷进了禁闭室里反省。此事,在当时成为时代的“典故”,凡是涉及“领”字和“袖”字的话,一度成为了禁忌。
大有来头的“淑”
文/ 孙延宜
在《现代汉语词典》“私”字条里,“私淑” 与“私塾”二词紧挨着,后者是“熟客”,前者则较“面生”。仔细“把玩”一下,觉得“私淑”的注释内容倒还好理解,但“私淑”中的“淑”字却让人犯起愁来。
一提起“淑”字来,人们自然首先会想到“淑女”一词。然而,何谓“淑女”呢?这个“淑”字该怎样解释呢?《现代汉语词典》里当然有现成的答案,但能否再细说一下呢?经查,“淑女”出自《诗经》的开卷之作,即十五国风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谓源远流长了。“淑”是一个形声字,从水,叔声。本义和水有关,《说文》的解释是:“清湛也。”它是用来形容水的清澈的。因此,所谓“淑女”,就是如水一般清纯温柔的女子。于是乎,这个“淑”字就成了女性的专用词了,只有“淑女”,而没有“淑男”。
其实,除“淑女”外,汉语中还有“淑人”“遇人不淑”等词语。这两个词语同样出自《诗经》,当然了,其中的“人”就不再是专指女人了,尤其是后者,指男人的几率更大一些。原来,“淑”由美好又引申出善良、宽厚、温和等义项来。“遇人不淑”,就是指女人嫁了个不好的丈夫,后来也泛指结交了不好的人。由此可以这样说,“淑”是一个经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质的词。
言归正传,还是来说说“私淑”中的“淑”吧。“私淑”也是大有来头的,它是孟子说过的话。《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意思是说,我没有机会成为孔子的学生,但我偷偷地从孔子的传人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赵岐这样注释道:“淑,善也。我私善之于贤人耳。盖恨其不得学于大圣人也。”后来,对自己所敬仰而不得不从学的前辈,常自称为“私淑弟子”。那么,其中的“淑”字到底怎样讲呢?其实,这里的“淑”是“叔”的假借字。叔,即取。“叔”字的最初写法,是先写一个“上”,再写一个“小”,“又”字是后来加上的。对此,郭沫若先生曾详细地研究过。他认为这个字是用尖器挖取地下的芋。后来加上了“又”,“又”是右手的象形,对挖取的动作进行了强化。而在“私淑”一词中,所用的正是此义。因此,所谓“私淑”,即没有机会直接门下领教,只好私底下“挖取”老师的学问。您看,这里的“淑”字是多么地富有生活气息呀!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