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丰子恺师从弘一大师(李叔同),其毕生创作的《护生画集》成为漫画艺术的杰作,更成为人类心灵之爱的传世瑰宝。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丰子恺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孩子们》,书籍《我的苦学经验》深受读者喜欢。弘一大师(1880.9-1942.9),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他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是冠绝当时,被誉为“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奇才。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成为佛教律宗的一代宗师。丰子恺,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字仁,号子恺,浙江崇德(今桐乡)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珍藏 ▍弘一法师、丰子恺与《护生画集》「半个世纪的信守 」

【目录】

护生画第一集:欲得长生应护生

半个世纪的信守:弘一法师、丰子恺与《护生画集》

护生画第一集:欲得长生应护生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1)

弘一大师(1880.9-1942.9),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

他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是冠绝当时,被誉为“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奇才。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成为佛教律宗的一代宗师。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2)

丰子恺,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字仁,号子恺,浙江崇德(今桐乡)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丰子恺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孩子们》,书籍《我的苦学经验》深受读者喜欢。

丰子恺师从弘一大师(李叔同),其毕生创作的《护生画集》成为漫画艺术的杰作,更成为人类心灵之爱的传世瑰宝。

弘一大师和学生丰子恺,师生友情的共同信仰促成了共同追求。1927年弘一大师(李叔同)、丰子恺、李圆净(李圆净1894—1950,广东三水人,本名荣祥,别号圆晋,又署无相,圆净是他的法名。)三人商编《护生画集》。

弘一大师的《护生画集》创作主张是“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旨”。丰子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毕生致力于《护生画集》的创作。

第一卷画了五十幅后出版,暗含纪念弘一大师五十诞辰之意。后来长达四十多年时间里,这套书又陆续出版了五卷,出版的节奏,是按弘一大师的生辰顺序,六十岁时出版第二卷,六十幅画;七十岁时出版第三卷,七十幅画,以此类推,直至大师百年诞辰。

其间,写完第二集的文字后两年,弘一大师圆寂。第三集的文字改由叶恭绰书写;第四集朱幼兰;第五集虞愚;第六集仍是朱幼兰。

1973年,计划中的六卷本终于出齐。又两年,丰子恺离世,临终没能看到《护生画集》六卷全貌。

《护生画集》是佛教界、文艺界的大师们合作的文化精品。整套画集中的诗文,有引用的古诗文和弘一大师所撰的诗文,其余为丰子恺等所作。

护生画集·第一集

序·马一浮作

华严家言:“心如工画师,能出一切象。”此谓心犹画也。古佛偈云:“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相。”此谓生亦画也。是故心生法生,文采彰矣;各正性命,变化见矣。

智者观世间,如观画然。心有通蔽,画有胜劣。忧、喜、仁、暴,唯其所取。今天下交言艺术,思进乎美善。而杀机方炽,人怀怨害,何其与美善远也!

月臂大师与丰君子恺、李君圆净,并深解艺术,知画是心,因有《护生画集》之制。子恺制画,圆净撰集,而月臂为之书。三人者盖夙同誓愿,假善巧以寄其恻怛,将凭兹慈力,消彼犷心。可谓缘起无碍,以画说法者矣。

圣人无己,靡所不己。情与无情,犹共一体,况同类之生乎!夫依正果报,悉由心作。其犹埏埴为器,和采在人。故品物流形,莫非生也;爱恶相攻,莫非惑也;蝡动飞沉,莫非己也;山川草木,莫非身也。以言艺术之原,孰大于此!故知生,则知画矣;知画,则知心矣;知护心,则知护生矣。

吾愿读是画者,善护其心。水草之念空,斯人羊之报泯。然后鹊巢可俯而窥,沤鸟可狎而至,兵无所容其刃,兕无所投其角,何复有递相吞啖之患乎!月臂书来,属缀一言。遂不辞葛藤,而为之识。

戊辰秋七月,蠲叟书。

1.众生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3)

是亦众生,与我体同,

应起悲心,怜彼昏蒙;

普劝世人,放生戒杀,

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2.生的扶持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4)

一蟹失足,二蟹持扶;

物知慈悲,人何不如。

3.今日与明朝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5)

日暖春风和,策杖游郊园,

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

为念世途险,欢乐何足言?

明朝落网罟,系颈陈市廛,

思彼刀砧苦,不觉悲泪潸。

(罟gǔ:渔网 。廛chán: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

4.母之羽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6)

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

母亡儿不知,犹复相环守。

念此爱亲情,能勿凄心否?

(《感应类钞》云:眉州鲜于氏,因合药,碾一蝙蝠为末。及和剂时,有数小蝙蝠围聚其上,面目未开,盖识母气而来也。一家为之洒泪。今略拟其意,作“母之羽”图。)

5.“吾儿?!”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7)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护儿牛舐犊;

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常惴缩。

人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开他眷属;

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

(慧道人诗删润)

6.亲与子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8)

今日尔吃他,将来他吃尔;

循环作主人,同是亲与子。

(自宋黄庭坚诗句。日本风俗,有以鸡肉与卵置于饭上而食之者,名“亲子丼”。“亲”谓父母,“子”谓儿女。“丼(同“井”,jing)”者,彼邦俗解,谓是陶制大碗也。鸡为“亲”,卵为“子”,以此二物共置碗中,故曰“亲子丼”。)

7.芦菔生儿芥有孙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9)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宋·苏轼诗)

(“莱菔”(láifú):萝卜)

8.!!!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10)

麟为仁兽,灵秀所钟;

不践生草,不履生虫。

繄吾人类,应知其义;

举足下足,常须留意;

既勿故杀,亦勿误伤;

长我慈心,存我天良。

(儿时读《毛诗·麟趾章注》云:“麟为仁兽,不践生草,不履生虫。”余讽其文,深为感叹。四十年来,未尝忘怀。今撰护生诗歌,引述其义。后之览者,幸共知所警惕焉!)

(繄yī:惟;只)

9.儿戏其一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11)

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

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

(唐·杜甫诗)

10.儿戏其二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12)

教训子女,宜在幼时;

先入为主,终身不移。

长养慈心,勿伤物命;

充此一念,可为仁圣。

11.沉溺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13)

莫谓虫命微,沉溺而不援;

应知恻隐心,是为仁之端。

12.暗杀其一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14)

若谓青蝇污,挥扇可驱除;

岂必矜残杀,伤生而自娱。

13.暗杀其二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15)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唐·白居易诗)

14.诀别之音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16)

落花辞枝,夕阳欲沉;

裂帛一声,凄入秋心。

15.生离欤?死别欤(yú)?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17)

生离尝恻恻,临行复回首;

此去不再还,念儿儿知否?

16.倘使羊识字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18)

倘使羊识字,泪珠落如雨;

口虽不能言,心中暗叫苦。

17.乞命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19)

吾不忍其觳觫,无罪而就死地;

普劝诸仁者,同发慈悲意。

(觳觫húsù:恐惧得发抖。)

18.农夫与乳母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20)

亿昔襁褓时,尝啜老牛乳,

年长食稻梁,赖尔耕作苦,

念此养育恩,何忍相忘汝;

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

不啖老牛肉,淡泊乐蔬食,

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

(襁褓qiǎngbǎo亦写作“襁緥”、“襁保”、“繦緥”。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19.“我的腿!”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21)

挟弩隐衣袂,入林群鸟号,

狗屠一鸣鞭,众吠从之嚣;

因果苟无徵,视斯亦已昭,

与其啖群生,宁我吞千刀。

(明·陶周望诗)

20.示众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22)

景象太凄惨,伤心不忍睹;

夫复有何言,掩卷泪如雨。

21.修罗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23)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愿云禅师《戒杀诗》)

22.喜庆的代价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24)

喜气溢门楣,如何惨杀戮?

唯欲家人欢,哪管畜生哭。

23.萧然的除夜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25)

邻鸡夜夜竞先鸣,到此萧然度五更;

血染千刀流不尽,佐他杯酒话春生。

(清·彭际清《除夕有感诗》)

24.残废的美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26)

好花经摧折,曾无几日香;

憔悴剩残枝,明朝弃道旁。

25.生机

小草出墙腰,亦复饶佳致;

我为勤灌溉,欣欣有生意。

26.囚徒之歌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27)

人在牢狱,终日愁欷,

鸟在樊笼,终日悲啼;

聆此哀音,凄入心脾,

何如放舍,任彼高飞。

27.遇赦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28)

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

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他若死时你救他,汝若死时人救你。

(回道人诗)

28.投宿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29)

夕日落江渚,炊烟起村墅;

小鸟亦归家,殷殷恋旧主。

29.雀巢可俯而窥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30)

人不害物,物不惊扰;

犹如明月,众星围绕。

30.松间的音乐队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31)

家住夕阳江上村,

一弯流水绕柴门;

种来松树高于屋,

借与春禽养子孙。

(明·叶唐夫诗)

31.诱杀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32)

水边垂钓,闲情逸致;

是以物命,而为儿戏。

刺骨穿肠,於心何忍?

愿发仁慈,常起悲愍。

32.刽子手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33)

一指纳沸汤,浑身惊欲裂;

一针刺己肉,遍体如刀割。

鱼死向人哀,鸡死临刀泣;

哀泣各分明,听者自不识。

(明·陶周望诗)

33.肉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34)

竖首横目人,竖目横身兽,

从兽者智撄,甘人者勇斗,

悲哉肉世界,奚物获长寿!

一虎当邑居,万人怖而走,

万人惧虎心,物命谁当救?

莫言他肉肥,可疗吾身瘦,

彼此电露命,但当相悯宥,

共修三坚法,人兽两无负。

(明·陶周望诗)

(撄yīng:接触,触犯。宥yòu:宽恕、原谅。)

34.间接的自喂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35)

养猪充口腹,因爱结成仇,

猪若知此意,终朝不食愁;

颇赖猪未知,肥肉过汝喉,

将来汝做猪,还须偿猪油。

此理果弗谬,劝汝养猪休!

(明·紫柏大师《猪偈》)

35.被虏

有命尽贪生,无分人与畜;

最怕是杀烹,最苦是割肉。

擒执未施刀,魂惊气先窒;

喉断叫声绝,颠倒三起伏。

念此恻肺肝,何忍纵口腹?

(耐庵道人诗)

36.倒悬

始而倒悬,终以诛戮;

彼有何辜,受此荼毒?

人命则贵,物命则微;

汝自问心,判其是非。

37.尸林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36)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应起悲心,勿贪口腹。

38.刑场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37)

蓦受刀砧苦,肠断命犹牵;

白刃千翻割,红炉百沸煎。

炮烙加彼体,甘肥佐我筵;

此事若无罪,勿畏苍苍天。

(清·周思仁诗)

39.开棺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38)

恶臭陈秽,何云美味?

掩鼻伤心,为之堕泪。

智者善思,能勿悲愧。

40.蚕的刑具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39)

残杀百千命,完成一袭衣;

唯知求适体,岂勿伤仁慈。

(布葛可以代绮罗,冬畏寒者宜衣驼绒,以代丝绵。)

41.昨晚的成绩

是为恶业,何谓成绩?

宜速忏悔,痛自呵责。

发起善心,勤修慈德。

42.拾遗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40)

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

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宋·苏轼诗)

(牖yǒu: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

43.惠而不费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41)

勿谓善小,不乐为之;

惠而不费,亦曰仁慈。

44.平等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42)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宋·黄庭坚诗)

45.醉人与醉蟹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43)

肉食者鄙,不为仁人;

况复饮酒,能令智昏。

誓于今日,改过自新;

长养悲心,成就慧身。

46.忏悔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44)

人非圣贤,其孰无过?

犹如素衣,偶著尘涴。

改过自新,若衣拭尘;

一念慈心,天下归仁。

(涴wò:弄脏,泥、油等沾在衣服、器物上。)

47.冬日的同乐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45)

盛世乐太平,民康而物阜;

万类咸喁喁,同浴仁恩厚。

昔日互残杀,而今共爱亲;

何分物与我,大地一家春。

(喁喁yóngyóng:象声词。)

48.幸福的同情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46)

香饵见来须闭口,

大江归去好藏身;

盘涡峻激多倾险,

莫学长鲸拟害人。

(唐·白居易《放鱼诗》)

49.老鸭造像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47)

罪恶第一为杀,天地大德曰生;

老鸭扎扎,延颈哀鸣,

我为赎归,畜于灵囿,

功德回施群生,愿悉无病长寿。

(戊辰十一月,余乘番舶,见有老鸭囚于樊,将赍送他乡以饷病者,谓食其肉可起沉疴。余悯鸭老而将受戮,乃乞舶主为之哀请,以三金赎老鸭归。嘱子恺图其形,补入《画集》,聊志遗念。)

(囿yòu:泛指帝王畜养动物的园林。)

50.杨枝净水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48)

杨枝净水,一滴清凉;

远离众生,归命觉王。

(放生仪轨,若放生时,应以杨枝净水为物灌顶,令其消除业障、增长善根。)

跋·弘一法师作

李、丰二居士发愿流布《护生画集》,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每画一叶,附白话诗,选录古德者十七首,余皆贤瓶闲道人补题。并书二偈,而为回向:

我依画意,为白话诗,

意在导俗,不尚文词;

普愿众生,承斯功德,

同发菩提,往生乐国。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49)

半个世纪的信守:弘一法师、丰子恺与《护生画集》


弘一法师弟子刘质平护宝记

原载于第129期《佛教文化》

李叔同先生1911年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成回国,先后在天津、上海从事教学并发动和致力于新文化活动。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50)

1912年,他到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图画和音乐教员。同年,17岁的丰子恺考取该校,李叔同担任他的图画课教师。丰子恺受其教诲和熏陶,学业优秀,深受老师的赞许。不久,李叔同披剃出家,法号弘一。

师生情深的丰子恺,试图割断尘缘,追随老师。弘一法师告诫丰子恺,出家也有烦恼,大可不必。丰子恺只好作罢。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51)

1927年,时事混乱,丰子恺苦闷彷徨,成了迷途的羔羊。是年,弘一法师云游到上海,投宿于丰子恺家。相处两月,丰子恺再也难抑向佛之心,终于拜弘一为师,皈依佛门,做了居士。

弘一法师云游四方,弘扬佛法,对佛法中的戒杀之律更是感触颇深。等到丰子恺皈依佛门后,弘一法师便与其商量合作一本《护生画集》,由丰子恺作画,自己配诗,“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为宗趣”,规劝人们戒杀护生、慈悲为怀。

起初,画册模仿《二十四孝图》的形式,仅有画作24幅,准备出版时,有人提议应当增加画幅数量。时已近1930年,丰子恺想到那时的弘一法师正好50岁,何不画成50幅出版,以祝贺法师的生日。

丰子恺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弘一法师,法师也极为赞成。就这样,由马一浮作序、1929年出版的第一册《护生画集》就收入画作50幅。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52)

《护生画集》看起来是要人们关爱动物,不要伤及它们的生命,实际上是宣扬“护生就是护心,救护禽兽虫鱼只是手段,倡导仁爱和平是目的”。第一册发行后,深受人们欢迎,先后共印刷二十余万册。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丰子恺不愿留在敌占区做亡国奴,一路颠沛流离,先后驻足桂林、重庆等地,教书谋生。

不过,无论生活怎样艰险,丰子恺始终没有忘记要在老师60岁时再出一册《护生画集》。他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60幅作品绘制完毕,寄给远在泉州开元寺的弘一法师,由法师配上诗文在1940年出版。

对此,弘一法师感到十分欣慰,并希望丰子恺能将这件事长期做下去。他在给丰子恺的信中写道:“朽人70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70幅;80岁时,作第四集,共80幅;90岁时,作第五集,共90幅;100岁时,作第六集,共100幅。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53)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54)

读完法师的来信,丰子恺深为法师的看重而感动,但又想到画第六集时自己也已是耄耋之年了,适逢乱世,自己能活到那时候吗?但法师的重托不能辜负,所以他在复信中表示若“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1942年,弘一法师身体多病,极度虚弱,自知来日无多,心里放不下《护生画集》的事,遂给有关好友写信,“务乞仁者垂念朽人殷诚之愿力,而尽力辅助,必期其能圆满成就,感激无量”。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55)

不久,弘一法师圆寂,而他委托的朋友也相继过世,《护生画集》功德圆满的使命便落到了丰子恺一人身上。丰子恺牢记法师的嘱咐,决心把《护生画集》继续画下去。

1949年初,丰子恺专程来到泉州,拜谒了弘一法师的圆寂之地。有位居士拿出了丰子恺当年写给弘一法师的信,“世寿所许,定当遵嘱”赫然在目,法师的70冥寿就要到了,丰子恺决定立即开始绘制《护生画集》第三集。为了免去不必要的应酬,丰子恺停止刊布润例,闭门谢客,在厦门一住就是三个月。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56)

从绘画技巧上来说,此时的丰子恺并不感到吃力,难的是题材的选取。画到最后一幅时,丰子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画材了。

这时,弘一法师的弟子广洽法师来信讲到了一件事:广洽法师在车上遇到一个乘客,带了五只鸡准备回家宰杀。这些鸡见了他就叫个不停,分明有求救之意。广洽法师便将鸡全部买下,带回寺院,使它们免遭杀身之祸。丰子恺读罢,深受启发,遂据此画成一幅《幸福的鸡》,完成了《护生画集》第三集的全部画稿。

此时,离弘一法师圆寂已有七个年头了,由谁来书写内容呢?丰子恺想到了精通佛学的书法家叶恭绰,于是专程跑到香港,请其书写诗文。叶恭绰虽然答应了,但因年迈体弱,只能抄写,已不能作诗。丰子恺只好自己作了一些,并选了一些古诗,终于让画集得以出版。

1949年后,丰子恺出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于繁忙的公务之余开始了《护生画集》第四集的绘制。当时国内有一些人把佛教当作封建迷信看待,画集已不可能在国内出版,就连绘制工作也不便公开,丰子恺只得随时选材作画,陆续寄到新加坡广洽法师处。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57)

第五集本应在1970年出版,但丰子恺担心会有什么变故发生,于是提前在1965年就画好了。两册画集都由广洽法师在海外募集资金出版。

“文革”期间,遭到批斗的丰子恺被剥夺了写作和作画的自由,《护生画集》也被列为“反动书刊”,但他把个人的一切都置之度外,只想坚持画下去,完成法师的宏愿。

1980年是法师的百岁冥寿,再有一集就功德圆满了,但丰子恺不知道眼前的浩劫何时结束,所以不想等到1980年再画完。于是,他白天到“牛棚”受折磨,晚上就在家里冒着风险作画,终于在1973年将第六集画完。他担心自己不能看到画集的出版,就在每一幅画上都标明了页码,防止出版时顺序被搞错。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58)

丰子恺想让朱幼兰居士书写诗文,又怕连累他,就对他说:“绘《护生画集》是担着很大风险的,为报师恩,为践前约,也就再所不计了……此集题词,本想烦你,因为风险太大了,还是后来再说吧。”朱幼兰深为丰子恺的精神所感动,当即表示愿意担此风险,并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配好了诗文。

1978年,与丰子恺失去联系多年的广洽法师来到上海,才从朱幼兰那里了解到丰子恺作画的详情,这时丰子恺已去世三年多了。广洽法师跪在丰子恺灵前,老泪纵横。随后,广洽法师将第六集的画稿和诗文带到了新加坡出版。丰子恺信守了半个世纪的约定,终于灿烂地绽放了。

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珍藏弘一法师)(5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