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教师新征程面对面第八次交流研讨(正高级教师宋瑞宏)

教师新征程面对面第八次交流研讨(正高级教师宋瑞宏)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以名师工作室这样的形式来做这样的活动效果更好,何为名师?何为主持人?我以为名师一定是在你的学科里,在你的专业领域里是业务精良的人,主持人一定是能够引领一方的人,带领大家学习前言理念,思考学科问题,样的活动少有行政的意志,直奔研讨的主题,大家心无旁骛,一门心思的做专业的事,说专业的话,其乐融融,收获满满。因此,“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课堂,大家都在探索议题式教学到底如何展开,议题如何选定,大家都在课堂实践中探索,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是不清楚,急需理论上的引领提升。因而,这次活动恰逢其时,得到与会老师的高度认可。今获丰收喜心田。在这个如画的季节,9月24日,我应邀参加了杨婉利名师工作室和万维考试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新课标背景下的议题式教学实践研讨活动”,活动紧张有序,参与度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我收获满满。就我个人而言,一直想对

教师新征程面对面第八次交流研讨(正高级教师宋瑞宏)(1)

宋瑞宏,中共党员,陕西省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名师,陕西省教育首届基础教育教学专委会委员。省教育厅、人社厅评为全省德育先进个人,陕西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训专家,汉中市教育系统先进党员、市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选汉中市优秀人才名录,汉中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现任汉中市教研室思政教研员,德艺科科长。

人间最美九月天,

籽穗饱满入画篇。

历尽艰辛耕耘苦,

今获丰收喜心田。

在这个如画的季节,9月24日,我应邀参加了杨婉利名师工作室和万维考试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新课标背景下的议题式教学实践研讨活动”,活动紧张有序,参与度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我收获满满。就我个人而言,一直想对这次活动所思所想进行个小结,可是回来后由于忙于全市思政大中小一体化活动的组织和准备,总是不能起笔,国庆假期,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及对议题式教学中一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首先,活动的切入点好

目前,随着2022年版新课标落地和高中新教材的全面实施,“议题”这个话题,也成为大家高度关注的关键词,在高中新课标文本中,学科核心素养出现71次,“活动型”62次,“议题”55次包括课程内容、必修模块、教学提示、实施建议中的39个议题);义务段7至9年级35次。新课标围绕议题的主要观点也是大家研读的主要内容,如议题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必然要求;议题是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实施建议部分还专门提出了议题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对活动设计的要求;议题在“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中的建议。

因此,“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课堂,大家都在探索议题式教学到底如何展开,议题如何选定,大家都在课堂实践中探索,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是不清楚,急需理论上的引领提升。因而,这次活动恰逢其时,得到与会老师的高度认可。

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以名师工作室这样的形式来做这样的活动效果更好,何为名师?何为主持人?我以为名师一定是在你的学科里,在你的专业领域里是业务精良的人,主持人一定是能够引领一方的人,带领大家学习前言理念,思考学科问题,样的活动少有行政的意志,直奔研讨的主题,大家心无旁骛,一门心思的做专业的事,说专业的话,其乐融融,收获满满。

其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就这次活动而言,让我更加明白一个道理。作为一名教师,或者说一名教研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要牢记“我教故我在”,更应该是“我思故我教”,“教而不思则罔”,我们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活动的成效,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对于议题式教学这个话题,很多老师其实不是很清楚,尽管很多老师课堂上也在做,但从这一时期我个人的观察及本次会议上各组的展示来看,对议题式教学的理解和实践还是不够,存在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对这个问题思考的还不够,对新课标的研读还不到位,停留在表面上。

如有的课题找不到议题,汇报展示的是传统的说课稿内容,从教材、学情、设计、流程及课后反思各个环节都有,就是找不到课题在哪里?忘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探讨的是“议题式教学”。有的议题不切教学内容,比较大,直接把课标里的课题拿来用,不考虑本节教学内容,因而设计的议题就很难“议”甚至脱离学生自身的实际。有的设计的议学活动停留在“互相说”的层次,有“说”无“议”,偏离了议的轨道,缺乏深度的思考,说完就完,热闹的“相互说”没有促成“互相议”的展开,有的议题,有“议题”无“活动”,看不到活动在哪里?师生群体间的交互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学生的学习活动失去了彰显、生发和丰富的过程。

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还是对何以要重视“议题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思考不够所造成。如没有深入思考议题式教学设计意味着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向以促进学生学习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转型,大家的教学设计一味的去模仿教授所讲的路径进行,没有思考专家讲的路径何以是这样?目标的呈现方式何以是这样?这种方式合理吗?对标新课标合理在哪里?这背后有着蕴藏的知识观、教学观、课程观的变化,还有对“议题”引入教学活动的现实意义的思考,因而,存在着对议的形式、议的内容、议的主体、议的过程以及议的目标、功能和价值思考不够的问题。

第三,议题的设定与展开

如何有效设置议题和展开议题,这是两个不同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议题的确立。这是议题式教学必须明确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学的起点。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议题就是这起点的一问,上好课的关键得想好如何确定议题。要确定好议题从理论上明确而、几个步骤,那就是,第一要弄清议题的内涵和功能,明确设计的主体、基本依据、议题展开的形式与类型。第二,对标课标要求,进行议题的转化与深化,确定本节课总议题。第三,把握议题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如:《延续文化血脉》(九年级上册 第五课)这一课。老师确定的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何在?”(江苏 吴江中学)这个议题实际是新课标p38页教学提示的议题内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何在"为议题,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当代价值。对标课标教学提示议题,这是确定议题的第一步。

课标教学提示的议题是否可以作为本课的议题,那还要结合本科内容和学情等要素来确定。本节课教材内容是《延续文化血脉》,关键词在“延续”。那么议题的确定一定要在延续上下功夫。如果我来执教这一课,我会在延续上做文章,课题可以这样设置“中华文化何以延续?”或“文化何以延续?”这样课堂展开可能会顺畅一些。议题确立之后,再思考如何展开议题。

其次是议题的展开。议题的设置和议题的展开是两个不同方面的问题,本次活动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这个问题分开来讲,沈老师的讲座给大家展示了很多的案例,对这些教学案例的消化需要大家认真的思考,对标加以分析吸收。如文化血脉何以延续?这个议题的展开就要结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可以从说一说、议一议、想一想三个不同视角去设计建构情境。

比如让学生说一说西安的千年文化都有哪些?作为西安的学生一定能够说出很多,如大雁塔、古城墙、兵马俑,都有话说,说说她们何以能延续至今?议一议可以选择兵马俑或大雁塔等议一议她们何以传承到今天的理由?为什么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文化绵延不断5000年?想一想这个环节把这种传承与今天的新时代一带一路关联起来,我们中学生在民族复兴大业中能够做些什么。

再如伟大的改革开放这一课议题的设置(高中 必修一 浙江湖州),具体用表格形式给大家把两个步骤展开呈现给大家,我们可以从初中和高中两个议题活动中体会初高中议题式教学的差异在哪里?如何在教学中把握这个度。

框题

议题设置

设置依据(课标、学生发展)

伟大的改革开放(高中必修一)

改革开放何以伟大?

对标:“课标以中国为什么能?”为议题,探索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

学生:个体成长与时代及社会的关系

在最近一段的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这样设计和确定课题:“四十年年,中国为什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安铁一中)中国为什么能?XX村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能?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江苏)为什么要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江苏)这些课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个人观察不是很理想,由于议题过大,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个宏大主题,如果设计不好就会走向否定前三十年大问题。

议题的关键词在“伟大”二字。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议一议、想一想三个递进的层次,设置情境与任务展开活动,在其过程中关注课堂即时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具体设计如下:

展开视角(主体)

情境与任务(活动)

组织方式与学生评价

说一说(现实观察体验视角):改革开放伟大在哪里?

情境创设:看今朝沧桑巨变(图片、视频、调查资料)从观察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说一说改革开放伟大在哪里?

集体性的个人学习活动;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小组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议一议(历史回望视角)改革开放何以伟大?

忆往昔思波澜壮阔(视频、历史资料)

学习任务:改革开放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分组绘制历程图,并在这条时间轴下标注自己父辈和自己成长中的重要时间节点,再议改革开放何以伟大?

想一想(未来展望的视角)从改革开放与我们未来的关系,想一想改革开放何以伟大?

情境创设:树自信走中国道路(视频、数据资料)

学习任务:(1)假定某个经济体最初的GDP是100,假若每年的增幅为3%、5%、8%,经过40年,这个经济体的规模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调查资料:依据目前中美GDP总量计算如果我们保持在5%,美国维持在3%,中国经济总量在什么时候超过美国?从改革开放与我们的未来考虑,想一想,改革开放何以伟大?

同时在本节课大主题中是要论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个道理,那么是否注意到六中全会对这个道理的表述发生了变化,六中全会是这样表述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和必修一教材表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表述存在差异,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讲过:要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世界宣布我们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我们的教学要与时俱进,及时补充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成长总是在路上,总是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转型,还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设计,都有很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改进的问题,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以及工作室、工作坊全体成员的努力的合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编辑:王波

教师新征程面对面第八次交流研讨(正高级教师宋瑞宏)(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