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看历代名人如何教子育人)

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看历代名人如何教子育人)一般来说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温柔绵长的,而父亲对孩子的爱却要含蓄隐秘许多。但是在《一封家书》中我却看到出乎意料的一封书信,这封书信中的这位父亲居然也表现出了像母亲一样的无限温柔,这位父亲还是一代皇帝,康熙帝。康熙帝在征战途中写给当时的太子胤礽的这封信并不长,开始简单地叙述了一下自己征战的状况,而后表达思念之情。康熙帝让太子把自己穿过的衣服捎来,“以便皇父想你时穿上”。虽然后来北周求和的意图并没有实现,但不得不说阎姬的这封家书是起到一些作用的,在宇文护掌权期间,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北齐。是出于对当时母亲能够归国团聚的感激还是不忍战乱导致更多的骨肉分离,我们不得而知。一封代笔的家书,也许有权谋的私心,但是更多的还是浓浓的爱与思念,我想这份爱是后来这一切发生的关键所在。南北朝时代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母亲阎姬,在北周建立建立之前,被北齐幽禁作为人质,母子这一分别就是三十五年。直到后来北周日渐强大,北齐被北周

文/孙老师心理说

古时候,远在他乡的人不能像现在一样,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者能通个视频,来和家人取得联系。那时候,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写信。这种信也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叫“家书”。想想从前的车马是那么慢,一封信可能要在路途中走上十天半个月,才能抵达收信人的手中。也因此,家书显得特别珍贵与让人期待。唐代诗人杜甫就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样的诗句。

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看历代名人如何教子育人)(1)

有一些爱、情感、智慧的确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由著名品牌策划人叶顶所编著的《一封家书》,集结了历代名人写给父母和子女的信件。横跨三千余年,覆盖历代名人的这几十封家书里,既有父母对子女无限的爱与充满智慧的训诫,又有子女对父母浓浓的牵挂与不为人知的柔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家书中藏着怎样的“金子”。

金子一:亲人之间的强纽带——爱

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看历代名人如何教子育人)(2)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在表达感情方面是倾向于含蓄的。但也许也正因此,当我们读到文字中透露出那些爱与温暖的时候,就会特别动容。父母对子女也好,子女对父母也罢,因为一份血缘的关系,这其中更是浓浓的化不开的爱意。

南北朝时代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母亲阎姬,在北周建立建立之前,被北齐幽禁作为人质,母子这一分别就是三十五年。直到后来北周日渐强大,北齐被北周与突厥合围,北齐皇帝不得不以归还人质的方式来求和,并请人代阎姬写了这么一封名为《为阎姬与子宇文护书》的家书。

在这封家书的开篇“天地隔塞,字母异所,三十余年,存亡断绝,肝肠之痛,不能自胜”短短二十四个字,道尽了一个母亲被迫与子女分离不得相见的痛楚与思念。当时的阎姬已经年过八十,在远离故土、远离亲人的北周,一个人孤单地过着被幽禁的生活,我想也许阎姬已经心如死灰,想着永远无法再见到自己的儿子了。

北齐的求和无疑给阎姬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对儿子强烈的思念和爱让她无法再多思考一分北齐皇帝请人替她代写这封家书的用意,于是我们在这封书信中看到了阎姬提到了很多宇文护少时的回忆。子欲养而亲不待,无疑是人间悲剧。看到这封信的宇文护又如何能不动容,在收到信后,宇文护同样回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并迎回老母亲阎姬。

虽然后来北周求和的意图并没有实现,但不得不说阎姬的这封家书是起到一些作用的,在宇文护掌权期间,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北齐。是出于对当时母亲能够归国团聚的感激还是不忍战乱导致更多的骨肉分离,我们不得而知。一封代笔的家书,也许有权谋的私心,但是更多的还是浓浓的爱与思念,我想这份爱是后来这一切发生的关键所在。

一般来说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温柔绵长的,而父亲对孩子的爱却要含蓄隐秘许多。但是在《一封家书》中我却看到出乎意料的一封书信,这封书信中的这位父亲居然也表现出了像母亲一样的无限温柔,这位父亲还是一代皇帝,康熙帝。康熙帝在征战途中写给当时的太子胤礽的这封信并不长,开始简单地叙述了一下自己征战的状况,而后表达思念之情。康熙帝让太子把自己穿过的衣服捎来,“以便皇父想你时穿上”。

末尾的这一句,我们仿佛看到的不是那个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开创出“康乾盛世”的铁腕皇帝,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与平常百姓无异的父亲。这样的舐犊之情令人感动。在亲情与爱面前,大概我们都会展示出我们最柔软的一面。

这世上,最愉悦快乐的时刻与爱有关,最伤心痛苦的时刻也依然与爱有关。爱是治愈心灵的良药。这是这些家书送给我们的第一块金子。

金子二:为人做学问的准则——真

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看历代名人如何教子育人)(3)

人这一生,最不可停止的就是学习与成长,这点在本书中也有较多体现。名人大家们很重视子女的学习,但这种重视不似如今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特长班,而是体现在点到为止,“我站在父亲的角度对你提出训诫及期望,但是否去做、如何去做、做到什么样的程度那是由自己去把握的”这一分明的界限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诸葛亮的《诫子书》用短短八十五个字就给儿子诸葛瞻上了九堂人生课,这短短的八十五个字包含了宁静、节俭、计划、学习、增值、速度、性格、时间管理、想象等九个方面的力量论述,可谓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经历的精华总结。把为人做学问的哲学传递给儿子,饱含了殷切的希望,告诫自己的儿子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能停止学习。

与诸葛亮教子类似的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子萧纲,他在写给儿子萧大心的家书中说:“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意思就是人如果不学习,就好像面对着墙壁站立,什么都看不见;又好像猴子戴着帽子,只是学个人样;这些都是我不赞同的。为人做学问就要踏踏实实的,不能不去学习,也不要只学个皮毛,而是要沉下心来好好钻研自己的学问。

在为人做学问上,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最为透彻。他在1941年写给二儿子陶晓光的书信中,明确告诫儿子要“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

这封信的起因是这样的,陶晓光当时到成都一家无线电厂应聘做技术员,厂方要求提供学历证明。陶晓光虽然在无线电方面颇有造诣,但是却没有上过正规的公办学校,也就没有国家的正式文凭。于是陶晓光写信向育才学校的副校长马侣贤求助,马侣贤知道陶行知要是知道肯定不会答应,就偷偷给陶晓光寄去了一张假毕业证。

陶行知知道这事后,就赶紧写了这封信给陶晓光,制止了儿子弄虚作假,提出了“求真知做正人”的训诫。作为当时影响力巨大的教育家,为儿子随便谋个好差事并不是难事,但是陶行知始终坚持堂堂正正做人,无论是对待学问还是为人处事,都离不开一个真字。这样的真就是放在如今也是非常难得。

所以从这些家书中我们挖掘到的第二块金子是,做人做学问都要带着真心、带着真实

金子三:生活处事的智慧——远

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看历代名人如何教子育人)(4)

这个远字,代表的是一种长远的眼光。目光放得长远,格局就会变大,人生不至于狭隘

明朝有一位母亲叫郑淑云,她在家书中对自己的孩子说,人生难免遭遇困顿,而困顿并不是对人完全没有好处的。正视人生的困顿,把目光放长远,就能自强自立,从困顿中走出,于困顿中收获果实。不得不佩服这位母亲如此豁达的人生态度,她用家书安慰了儿子的同时还把人生重要的智慧也带给了儿子。

关于”目光要长远“的这项智慧,在著名翻译家、作家傅雷的家书中也有真切的体现。这封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傅聪是著名钢琴大师,常年在国外演出。因为职业的关系,经常会犯手筋痛的毛病。傅雷就从这一点入手,告诫儿子要适时地懂得休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要太逞强。无论是精力、体力、感情都要想法做到细水长流。都用更长远的目光去看,不要一下子竭尽。

对于这一点的确深有体会,作为年轻人,往往在生活处事上会略显轻飘,不够沉稳。很多时候仗着年轻,熬夜、游戏,损伤自己的身体而不自知。在处事上,也容易不留余地。这些从长远来看,确实都不是好的事情。毕竟,万事万物均有平衡,更所谓山水轮流转。所以这些长辈的生活智慧值得我们好好斟酌、体悟。

人生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我们不能在前段就把精力耗尽,而无力应对后段的比赛。以一种更长远的目光去看待这场马拉松,就能更加合理地布局我们的人生。这是家书中给到我们的第三块金子。

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看历代名人如何教子育人)(5)

家书总是充满着温度,轻易就能触动人最柔软的内心深处。爱、真实、长远,这三块从这几十封家书中挖掘出的金子,历久弥新,照亮我们现时的人生路。当然还有更多的金子等待我们去发掘。能从这样有温度的信件中得出些许生活的智慧,实乃三生有幸。而我也愿将这份幸运与更多的人分享。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