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形容桂林桂花开花的季节(34人间桂花落)
怎么形容桂林桂花开花的季节(34人间桂花落)前几天看头条上的悟空问答,有人就桂树落花的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桂树有好多种类,有秋天开花的,也有春天开花的。王维在《鸟鸣涧》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桂树。将"人间桂花落"中的"桂花"理解为"桂树的花"的人不在少数。有一次,我为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师作报告,谈到了《鸟鸣涧》 便问"桂花"是什么?大多数老师都说是"桂树的花"。只有个别的老师认为:解释为桂树的花不恰当,因为桂树是在中秋时节开花的,而王维写的是"春山""春涧"的夜晚,如果解释为"桂树的花",很明显,就前后矛盾了。至于怎样解释才恰当,他们也说不明白。他说:"就是桂树的花呀!""谁告诉你,桂花就是桂树的花呢?""老师呗!"他忽闪着明亮的眼睛,天真地回答。
"人间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中的"桂花",不是桂树的花
人间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听见邻居家的小学生,在背诵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我走过去问他:"人间桂花落中"的桂花是什么意思?
他说:"就是桂树的花呀!"
"谁告诉你,桂花就是桂树的花呢?"
"老师呗!"他忽闪着明亮的眼睛,天真地回答。
将"人间桂花落"中的"桂花"理解为"桂树的花"的人不在少数。有一次,我为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师作报告,谈到了《鸟鸣涧》 便问"桂花"是什么?大多数老师都说是"桂树的花"。只有个别的老师认为:解释为桂树的花不恰当,因为桂树是在中秋时节开花的,而王维写的是"春山""春涧"的夜晚,如果解释为"桂树的花",很明显,就前后矛盾了。至于怎样解释才恰当,他们也说不明白。
前几天看头条上的悟空问答,有人就桂树落花的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桂树有好多种类,有秋天开花的,也有春天开花的。王维在《鸟鸣涧》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桂树。
这个解释虽然打消了桂树不在春天开花的疑问,却与王维的诗句毫不相干。我们不妨想一想,王维写的是鸟在夜里的山涧中鸣叫,以及夜间鸣叫的原因,和桂树的花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是鸟在桂树的枝叶中鸣叫,叫声震落了桂树的花吗!
事实上,"人间桂花落"中桂花,不是桂树的花,而是"月光"的意思。这句诗里,王维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所谓借代,就是不直接将本体事物说出来,而是用本体事物的标志、特征、附带物等来代替本体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鸟鸣涧》中,"桂花"与"月光"有什么关系呢?这要从吴刚伐桂的传说谈起。
在民间传说中,吴刚是玉帝的一个仆人,他犯了天规,玉帝惩罚他,让他将月亮上面的一棵参天桂树砍倒。吴刚每砍下一块儿树皮,桂树马上就长出一块新皮。无论吴刚怎么砍,桂树总是老样子。据此,富于想象力的文人学士,就将桂树和月亮连在了一起。
王维之前的宋之问,在一首诗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从月中落下来的 "桂子"是什么?不就是洒满长空,普照人间的月光吗?
王维之后的白居易,在《忆江南》词中写道:"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在月中寻找的桂子,不就是吴刚砍伐的那棵桂树吗?
宋之问能用桂子代替月光,白居易要在月亮上找到桂树,那么,王维在《鸟鸣涧》里用桂花来代替月光,也就自然而然、不足为奇了,这是用传说来代替本体呀!
知道了"桂花"是一种借代,再理解《鸟鸣涧》就情景交融了:静寂的春夜,月亮升了起来,明亮的清辉洒满人间,惊醒了沉睡的小鸟。小鸟误以为天亮了,时不时地在空旷的山涧中鸣唱。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鸟鸣涧》就是一幅形神兼备的春涧月夜鸟鸣图。